“互联网+”环境下乡村旅游推动精准脱贫路径研究

2019-02-21 00:35谢曾曾
新疆农业科技 2019年1期
关键词:贫困地区互联网+旅游

谢曾曾

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阿拉尔 843300

1 “互联网+”对生态旅游发展的影响

现代无论是旅游业还是各行业都开始依赖互联网的大量数据来为人们提供必要的需求。通过互联网技术的不断驱使下,乡村旅游产业同样可以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多种方式来处理从多种渠道获取的旅游信息。与此同时将“互联网+”与乡村旅游有效结合,游客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来获取更多可供选择的旅游信息。当地的村民在详细的了解来自游客反馈的旅游需求,旅游景区的开发商在分析游客诉求以后进一步改善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这样就不仅仅是单方面受益,而是与其相关的各行业都能受益。

1.1 创建完善的网络推广平台,搭设智能旅游营销系统

乡村旅游能否真正有效扶贫,关键在于贫困地区旅游供需之间不协调问题的解决。多数贫困地区的旅游业还是起步阶段,需要大量的资金、人力等成本来做好宣传工作。传统的宣传手段不仅昂贵,而且能够普及的人群少,这样旅游景区的发展目标就很难达到。与此同时,相对于刚刚新开发的旅游景点项目,当地政府的相关营销手段也不够。旅游景点要达到迅速开放的程度很难。把钱花在建设上,却没有考虑到游客需求,这个问题仍然很突出。信息获取和传达的不对称和市场的相对封闭是农村地区旅游业落后的至关因素,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广泛应用,对这种困境起到了非常良好的改善作用。根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数据,目前贫困村的宽带覆盖率达到86%。截至2017年11月底,4G网络覆盖了所有乡镇和94%以上的行政村[5]。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我们不仅可以对热点旅游景区以及游客喜好一目了然,从而准确选择和规划乡村旅游最合适的营销策略和方法。农村旅游业应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利用网络平台向群众展现出本地特色旅游资源。一方面可以通过美团、去哪儿等专业旅游门户呈现旅游项目信息,另一方面同时可以搭乘现有的网络平台充分的与旅游自媒体连接,发布农事、节日信息等各种农村热点,增强宣传和营销的现实性、有效性,旅游景区还可以建立自己的网站、公众号、电台、加强自媒体宣传力度,共同打造三维网络宣传矩阵,这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宣传成本,而且可以提高宣传受众的覆盖率。不仅能够吸引更多游客,还可以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新项目的建设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很大程度上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通过乡村旅游的发展带动一些贫困村落,促进贫困人口致富实现真正脱贫。

1.2 创建新型商务,提供电子商务平台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日益广泛普及、线上与线下的联动发展、应用APP的出现,将推动乡村旅游产业整合、旅游模式转变、旅游消费升级[5]。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旅游电子商务平台不断涌现,在大量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开发了面向市场的网络旅游套餐,促进了线上和线下一体化电子商务模式的登陆,加快了本地旅游企业与线上旅行社的合作。线上旅行社,通过构建商务平台,实现在线预订和销售,并有效促进网上预订和销售。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系统与金融系统紧密相连,改变了传统的单一旅游营销模式。依托全面、高质量的乡村旅游全面发展理念,市民农场、乡村营地、农家乐、多维牧区等新型商务形式不断涌现,人们旅游开始实现从偶然的乡村旅游向正常的乡村生活的转变[3]。同时,旅游业具有整合和综合拉动作用。目前诸如“互联网+乡村旅游”的形式越来越品种多样,以旅游业为基础的农业与旅游的结合为乡村旅游景区农产品电子商务打开了大门,贫困地区的居民也愿意主动去选择利用互联网这条致富路。商务部的有关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贫困县的零售净额达到120.7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2.1%。在“互联网+乡村旅游”的同时,也联动着当地电商扶贫项目的落地。

1.3 高效率的利用景区资源,增强游客的获得感

虽然当前有相当数量的乡村风景区具备非常好的旅游资源,但由于缺乏对外的宣传力度和影响力,仍然存在景区风景优美,但不被人了解的困境。另一方面,一些乡村风景区因其历史原因等被人们熟知,游客们愿意来到此地。然而,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不得不限制其基础设施,很难同时接待大量的游客。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反而导致旅游资源的利用率不高。“互联网+”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以景点、民宿、旅行社等为数据采集依据,建立景区客流、游客分布密度等不同维度的大型数据样本,从而实时控制各景区游客数量,避免现象的发生。在“互联网+”大环境背景下,旅游应用APP可以实时收集每个游客的喜爱偏好,并根据他们经常选择的旅游景点、路线、食宿喜好,为游客推荐合适的旅游路线。设立游客满意度评价服务,游客还可以选择高性价比的旅游景点和多种类的乡村旅游项目,避免前往主题类似,民俗相同的景区。不仅可以缓解某一旅游景点的压力,还可以将一些旅游者转移到旅游资源丰富但影响力不足的乡村旅游景点,从而提高旅游景点的受欢迎程度。

2 乡村旅游在准确扶贫中的促进作用

乡村旅游扶贫成功打破“授人以鱼”的固定格局,将“输血式”成功转变为“造血式”扶贫方法,是一种可以长期有效实施的精准扶贫方法。贫困地区有一个共同的弱点是产业基础相对薄弱,这就急切需要产业发展的推动力。乡村旅游是集人、物流、信息、资本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它可以自发地、持续地传播到农村,发挥旅游乘数效应,达到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当产业推力和外援合力时,必然会加快贫困人口的扶贫,但也要注意精准扶贫的特殊性。在旅游扶贫的精准视角下,“贫困”是一个矛盾复合体,是“贫穷”与“富裕”的结合。一方面,它表现为农民财富收入或致富能力的贫困;另一方面,它表现为在参与旅游方面具有独特的技能和优势。因此,要因地制宜,合理发展旅游业,促进提高当地经济水平。发展乡村旅游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贫困人口脱贫。一是土地经营权出流转收入。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必然会增加对土地的需求,农民将把闲置的土地留给项目开发者来充分利用,通过土地流转和集约经营,发展高附加值农业、农业庄园、休闲农场等。二是农民利用土地、住房等资产投资农村旅游开发项目,从而获得权益性收入;三是务工收入。就业类型多样化,进入门槛低,就业方式灵活,可以吸收大量的劳动力。贫困地区人口的就业率在很大程度上就会有所增长。对于一些就业岗位,如售票、保安、保洁等,要优先考虑贫困人口的就业,提高劳动所得报酬等形式,才能有效地帮助贫困人口脱贫;四是地方特色产品、手工艺品的收入。乡村旅游也会有效增加地方特色农副产品的销售量。一些有手艺的农民也可以通过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手工艺品手工编织、工艺绘画等来增加收入。五是当地居民可以在旅游景点附近创办自己的企业,从而增加收入,通过农副产品加工、农家乐采摘种植、农家旅馆等民俗经济的建立,为游客提供导游、食宿等一系列服务。在推进农家变民宿、农民导游化的过程中,多渠道,多环节的促进贫困地区人民增收致富。

3 “互联网+”环境下促进乡村旅游准确脱贫的途径

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指出,精准扶贫是当前我国需要做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精准扶贫,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与广泛、整体扶贫相比,精准扶贫是指根据不同的贫困区域环境和不同的贫困方式。“互联网+旅游+扶贫”模式为准确消除贫困提供了基础和方法。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搭建一个大的扶贫数据平台,在帮助和管理贫困人口,准确走访村庄、家庭和人民,使旅游帮助贫困人口搭乘互联网的快车共同发展,促进“线下”和“线上”的乡村旅游产业建设。

3.1 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科学规划,提供立体支持

作为扶贫开发不可缺少的外援力量,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一是科学规划,制定总体建设框架和发展规划,颁布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相关企业搞好网络信息建设,通过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促进农村智慧旅游的发展;通过道路交通、环境卫生、网络建设、餐饮住宿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突出农村的地域特色,营造舒适安全的旅游形象,增强游客的旅游体验[5]。二是增强对乡村旅游网络平台的维护和搭建工作效率,实现能够及时有效的收集来自游客的第一手资料,及时准确为游客提供推荐,完善平台运营等工作内容。三是建立精准的乡村旅游扶贫体系。形成一个完善的系统的整体。智能平台可以准确掌握和动态管理贫困村和贫困户的信息,帮助最困难的农民。同时,要加强动态监管,随时调整扶贫目标。四是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进一步提高乡村旅游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强与旅游门户网站和周边知名景区的沟通交流。为了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到贫困地区消费,增加贫困农村家庭的收入,我们应该交换信息。五是坚持资源共享和跨界整合。加快相关部门和行业之间的数据壁垒开放,促进跨境业务形式的集成,防止信息孤岛。六是加强自我突破及创新能力,形成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的投入机制。促进农村旅游业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响应要从资源驱动型、低层次因素驱动型向质量驱动型、创新驱动型转变,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形成长期有效的投资机制。

3.2 整合资源,创新产品和服务的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为乡村旅游带来了新的动力。旅游市场、旅游产品、旅游服务、旅游经营模式等要平稳转变[4]。这就需要创新和特色意识,利用互联网的大量数据来分析和挖掘旅游者的需求,走特色创意之路。在“互联网+”时代,我们需要突出农村独特的特色、独特的乡村文化内涵和创新智慧旅游产品。同时,应建立乡村旅游中心呼叫系统,为游客提供一站式信息咨询服务,利用智能识别和信息传感技术,为游客提供智能导航和购物向导服务[4]。总之,我们应当利用网络思维来创新产品和服务,整合各种资源,提高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从而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3.3 建立互联网智能营销新模式

在“互联网+”环境下,打破乡村旅游营销的短板,就需要创建网络智能营销模式,构建乡村旅游宣传平台。乡村旅游中具有吸引力的民俗、传说、手工艺等元素,应该通过网络等多种渠道进行传播。一是建立官方的乡村旅游网站或移动门户、应用APP等,加强后台在线服务;二是利用微商,公众号等工具进行市场共享。通过微视频、微电影等形式,可以全方位展示乡村风光,激发游客的旅游兴趣。三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打造“育种、加工、认养、旅游”一体化的新型旅游模式[5]。游客可以识别和认领农作物和农产品,利用网络可视化技术对“农场”进行远程实时视频观察,使旅游者可以体验到回归原生态的乡村趣味,解决农民的困境。

3.4 重视文化素养精准教育扶贫

教育和文化是战胜贫困、确保真正消除贫困的根本手段。我们若不能真正提高贫困户的工作技能和致富主动性,就不会有能够产生持续发展势头的增量资金和项目。“消灭贫穷”首先必须“提高意识”。只有实现教育和文化上的突破,同时满足人们的更高层次需求才能实现精准扶贫。在“互联网+”环境中,跟全方位接触到新信息,越远离贫穷;越接近市场,越快摆脱贫穷;越注重教育,越有可能切断贫穷。通过互联网平台的应用,培养农民的市场意识,整合和重新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互联网与教育的有机结合,有效拓展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和价值,将对教育资源的内生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5]。贫困地区要实现农村贫困代际传播,必须首先加强对儿童的良好教育。通过教育减贫可以帮助贫困家庭的孩子运用所擅长的技能使家庭摆脱贫困。同时还可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乡村建设人才,为乡村旅游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文化扶贫是消除贫困的有效途径,是扶贫的内生动因与扶贫技术的掌握。因此,必须加强对贫困地区文化设施的建设,转变陈旧观念,形成较强的“造血”能力,积极消灭贫困、实现共同富裕。

猜你喜欢
贫困地区互联网+旅游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