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月 曹艳菊 王丹
内科学见习即床边教学,是教学大课的延伸及理论知识实用化的重要一环,是医学理论向实践的过渡,在医学教学中起着桥梁的作用[1-2]。血液学是内科学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血液疾病专业性强,抽象难懂,见习教学效果优劣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及应用。传统见习教学方法与现代高度宣扬教育是发展创造生命,而不是制约和束缚生命的发展的“生本教育”理念相悖,影响了教学效率、质量的提升。为此,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血液科总结近年来的见习教学工作,借鉴现代教育改革成果,基于“生本教育”理念,剖析传统见习教学的不足,把微视频及微信、QQ社交平台等通讯技术方法引入血液内科学见习课程教学中,期望能探索出一条更符合当前教育教学改革要求的道路,为内科学见习教学提供有实用意义的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锦州医科大学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120人,其中男44人,女76人,平均年龄(19.00±1.50)岁,平均成绩(81.00±2.00)分,均由同一教师授课,采用2014年度内科教学大纲,“十二五”规划、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第八版内科学教材,多媒体授课,题库随机抽取试题,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人。两组学生在性别(对照组:男21人,女39人;实验组:男23人,女37人)、年龄[对照组:平均(19.00±1.50)岁;实验组:平均(19.00±1.61)岁]、入学时全国统考成绩[对照组:平均(482.00±1.30)分;实验组:平均(481.00±1.83)分]、入学后授课老师、使用大纲和教材、教学进度、学习环境、各阶段理论考试成绩[对照组:平均(81.00±2.10)分;实验组:平均(81.00±1.99)分]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见习模式,即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床旁见习,如果没有见习到当天教学大纲要求病种,则教师进行电子病历或纸质版病历资料展示与分析、讲解。涉及到的知识点,带教老师进行讲授、复习,每次见习结束前布置问题,待下次课以提问形式要求学生解答。
1.2.2 实验组 采用在常规见习模式基础上结合微视频的教学方法:
(1)微视频制作原则:要充分体现“生本教育”理念,根据所学疾病,从临床症状入手,分析总结相关知识,即鼓励学生从“为什么是这样”的角度去思考,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其探究欲。
(2)内容:选择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血液系统各章节中不同的具有典型意义的血液疾病,采用数码相机或手机拍摄有经验的医师接诊全过程,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诊疗及适当的讲解,按一定顺序和规律建立微视频资料库。
(3)课中实施:可先带学生进行日常查房(时间较常规问诊及体格检查短,操作少,患者易于接受),查房时带教老师不能提及疾病诊断,仅使学生对将要见习的血液病有个初步直观认识。然后回到见习教室,从微视频资料库中选择该病例视频,分段播放,开始仅提供主诉、现病史、体格检查三方面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解读(可以小组形式或个人单独形式进行),依次提出这个病例的初步诊断、诊断依据、鉴别诊断以及如果要得出确定诊断,应该进一步需要检查什么项目和该病的治疗等,然后教师播放后半部分的视频,包括疾病诊断、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特点及治疗,让学生自行对比,查找不足,纠正错误,主动总结归纳重点、难点,调整学习目标及改进学习方法。同时微视频可以通过微信等传给学生,以随时进行重复观看,并进行群内交流、研讨及反馈。
(4)课后双向反馈:教师针对学生在床边诊查、辨证思维过程及病例讨论中出现的所有问题,及时讲解、分析及总结,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及时提出反馈意见,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不断的改进及完善资料库为以后教学提供方便,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血液科见习结束时,随机在血液病题库中抽取试卷,一式两份,每组一份,在相同时间、地点进行理论测试,实行百分制。在见习结束时,对实验组6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出问卷60份,回收有效问卷6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问卷内容主要包括是否愿意采用此教学法、能否激发学习积极性、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改变传统思维、学习方式、培养创新意识、提高沟通交流能力及是否有助于知识理解、记忆和应用7个方面,分别比较回答是、不能确定和否的人数占每组总人数百分率。
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理论测试成绩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样本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显示:见习结束后实验组学生的理论测试成绩高于对照组,经两样本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理论测试成绩比较(分,±s)
表1 两组学生理论测试成绩比较(分,±s)
组别 人数 理论测试成绩实验组 60 89.70±4.97对照组 60 78.61±3.89 t值 - 9.980 P值 - 0.000
学生对常规见习模式基础上结合微视频教学方法绝大多数是满意的,统计结果显示85%以上学生认为此种教学方法对学习积极性、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沟通交流能力的提高等各项目均持肯定评价,见表2。
血液学是临床内科中实践性较强的二级学科,以造血组织及血液为主要研究内容,教学目的主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解决临床问题能力,血液系统疾病特点是专业性强,内容繁多,学科进展迅速,与基础医学联系紧密,涉及各种临床科目,概念抽象,需要掌握大量的医学基础和临床知识,学生学习时普遍感到困难、被动,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欠佳,一直是临床教学难题[3]。血液科见习教学是医学生走向血液临床实践的铺垫和桥梁,是对过于专业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应用不可缺少环节,其效果直接影响将来的工作能力。见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临床教师的指导下,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联系临床实际,加深对讲课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临床思维方法,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基本临床能力素质;同时也使学生逐步参加医疗实践,开始接触患者,接触社会。培养医学生初步的职业素质和对患者高度同情心、责任心,为今后毕业实习、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传统见习主要以临床典型病例展示,学生观察,教师重点讲解,大部分学生处于观察者地位,形成教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局面,临床技能训练及使用不足,致使不少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学习成效不明显[4]。另外,传统见习教学还受时间、环境条件、患者情况及病例数量等影响,让学生直观感受缺乏。上述这些情况的直接后果是教学实施过程中处处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很少参与其中。郭沫若曾说:“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钻研的能力;培养学生用头脑来思考,用双眼来观察,用双手来做的精神”。现代教育概念要体现以人为本,充分利用最新教育教学手段,从学生实际出发,量体裁衣,个体化制作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养成教育,把课堂还给学生,融兴趣于教,扬特长之学。微视频作为多媒体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教学目标明确,风格独特,主题突出,内容精炼,针对性强,容量小,模块化,情景化,方便快捷,省时省力,便于学习[5],并可通过微信、QQ社交平台等多种形式进行师生、生生平等互动交流,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充分体现学生自主、自由,能真正践行教育教学“以生为本”的价值观。
“生本教育”理念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则从“讲台上的权威”变成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体现各种教学活动要为学生服务[6-10],尽其所能的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激发调动潜能,培养正确、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增强自信心和创新意识,变被动接受为自主学习、愿意学习和会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为培育创新型、实用型人才创造条件[11]。
研究表明,微视频教学法以直观、便捷、制作方式灵活多样和可借助通讯平台进行交流,反馈及时,且不受时空的限制,可随时随地反复播放为特点,便于学习,强化记忆,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12-13]。更重要的是,微视频内容的制作、播放方式是从学生角度,采取开放式、层层深入引导模式,让学生不受约束、自主思考,积极主动参与提问、解答和查找不足、改正错误[14],能较好体现“生本教育”理念。通过这样的见习新模式,学生能够积极讨论、参与和自主学习,在临床医学教育初期就将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有机联系,体验到从医的乐趣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欣喜。而且通过观看这些栩栩如生的典型病例视频资料,对血液疾病留下深刻印象,为以后临床工作中遇到类似情况能得心应手解决问题打下坚实基础,本研究显示,微视频组学生理论成绩比对照组有显著提高,问卷调查结果得到了学生的较高评价。
总之,常规见习模式基础上结合微视频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的趣味性、启发性和艺术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改变了传统的思维、学习方式,使学生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激发了学习兴趣和创新潜能,培养了人际交往能力,提升了学生的整体水平。
表2 实验组学生对常规见习模式基础上结合微视频教学方法的评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