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乌猪Ⅱ系选育研究

2019-02-21 12:59牛元力李丽昌丘忠永龙艳丽
养猪 2019年1期
关键词:肥育公猪肉质

李 祥,牛元力,龙 罡,李 俊 ,张 祥,李丽昌,丘忠永,王 卫,龙艳丽

(1.云南东恒经贸集团猪育种有限公司,云南 曲靖 655500;2.富源县农业局,云南 曲靖 655500)

大河乌猪是在大河猪基础上,适度导入杜洛克血缘育成的一个培育品种,2003年通过农业部品种审定。大河乌猪继承了大河猪肉质优良的特性,广泛应用于云腿原料猪生产,部分商家引入大河乌猪开展生态养殖,开发和创建优质肉品牌[1-2]。目前,已推广到湖南、湖北、四川、贵州、广西等11个省市区,甚至推广到东南亚国家的缅甸。云南东恒经贸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大河乌猪产业化开发的省级龙头企业,为了进一步选育提高大河乌猪生产性能,使之更能适应养猪业发展需要,在云南省科技厅立项支持下,2008—2018年,在云南东恒经贸集团多乐种猪场采用开放核心群的育种方法,组建了大河乌猪Ⅱ系选育群,开展大河乌猪持续选育研究,现已开展了5个世代的选育,取得了初步效果,将选育进展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选育目标

30~100 kg肥育期,日增重由640 g提高到670 g,料重比3.3;100 kg体重屠宰,背膘厚由4.0 cm降至3.5 cm,瘦肉率由52%提高到56%,肌内脂肪保持不低于5%。

1.2 育种群组建

大河种猪场引种3个家系公猪8头,母猪100头,经纯繁和性能测定,最终留种3个家系血缘,公猪9头,母猪60头;从富源农村选购大河猪纯种母猪200头,从广西引种美系杜洛克公猪7个家系24头,开展杜×大河杂交,选留F1参与组建大河乌猪Ⅱ系育种群;性能测定两个世代后淘汰2个家系,保留8个家系,公猪24~28头(世代重叠4头;主选1头,备用2~3头),母猪210头(后备留种170头,世代重叠40头)。

1.3 种猪性能测定

1.3.1 母猪产仔哺育性能测定 育种群母猪测定3胎产仔哺育成绩,测定内容:产仔数、产活仔数、木乃伊、死胎,活仔初生个体重、21日龄泌乳力、28日龄断奶窝重、70日龄保育出栏窝重和个体重。

1.3.2 后备种猪测定 每个世代测定后备公猪90~100头,后备母猪380~400头,测定内容:70日龄个体重、乳头数;4月龄个体重;6月龄个体重、背膘厚、眼肌面积、体长、体高、胸围、腿臀围。

1.3.3 同胞肥育及胴体品质测定 每个世代每个家系肥育测定10头(母猪5头,公猪5头),共80头;肥育至100 kg体重结束,每个家系屠宰测定4头(母猪2头,公猪2头),共32头。肥育测定:料重比、日增重、达100 kg体重日龄;屠宰测定:屠宰率、后腿比例、瘦肉率、眼肌面积、背膘厚、皮厚、肉色差、肉色及大理石纹、pH、滴水损失及常规理化成分等。

0世代和结束世代(6世代),采背最长肌样送广州市农业标准与检测中心检测氨基酸、脂肪酸组成,对照分析选育前后肉质变化。

1.4 留种标准与方法

1.4.1 后备种猪选择留种 以初产留种为主,二胎留种为辅,三胎世代重叠留种;留种比例为后备公猪4∶1,后备母猪 2.5∶1。

(1)70日龄一选。每个世代每个家系从70日龄仔猪群中选留后备公猪12~13头,母猪45~50头。留种标准:乳头6对以上,体重18 kg以上;体型外貌:纯黑色、额部皱褶少,身腰尽量长,背腰平直,四肢健壮有力,无遗传损征。

(2)4月龄二选。4月龄测定时淘汰生长速度慢的后备猪,淘汰比例5%~8%,保证进入6月龄测定的后备公猪80头以上,后备母猪350头以上。

(3)6月龄三选。独立淘汰:淘汰身腰过短,体重不足60 kg,体型较差的后备公母猪,淘汰比例5%~8%。独立淘汰过关的后备种猪参与选择指数计算,按选择指数留种:

式中P1为6月龄体重,P2为6月龄活体背膘厚,P3为6月龄活体眼肌面积。

每个世代每个家系留种后备母猪15~30头,同胞肥育、屠宰性能排名前4的家系第一、二名留种30头,第三、四名留种25头,其他家系留种15头。共计170头;每个世代每个家系留种后备公猪3头,共计24头。

(4)配种期四选。淘汰发情不规律、连续两个情期不能配种受胎的后备母猪。

1.4.2 世代重叠种猪选种 世代重叠公猪:公猪1.5~2岁时,根据精液品质指标淘汰一半数量公猪,剩余公猪按6月龄选择指数高低排序,选留最优秀的4头作为世代重叠公猪,参与下一代配种。留种比例17%。

世代重叠母猪:利用母猪一、二胎产仔哺育成绩为选种依据,每个世代选择40头产仔哺育成绩优秀的母猪作为世代重叠,参与下一世代配种。留种比例20%~25%。

1.5 选配方法

1.5.1 每个家系当代选留的种公猪,按6月龄选择指数高低排序,依次分为:主配公猪、备用1和备用2,尽量用主配公猪配种,在主配公猪精液不够用或公猪出问题的情况下依次选择备用1或备用2配种。每个家系配种15~25头(包括世代重叠母猪),避开全同胞和半同胞交配随机选配。

1.5.2 世代重叠公、母猪与下一代公、母猪选配,世代重叠公猪不配世代重叠母猪。随机选配,不回避全同胞和半同胞配种。每头公猪配种数控制在10~15头。

1.6 统计分析

全部数据采用SPSS Statistics 19统计分析,多世代资料的比较分析采用邓肯法,只有0、6两个世代资料的比较分析采用t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后备猪生长发育

6月龄后备公母测定结果见表1。5世代后备公猪体重、体高、体长、胸围、腿臀围分别为75.62 kg、60.10 cm、104.66 cm、96.05 cm、71.37 cm,与 0世代相比,分别提高 5.12 kg(P<0.05)、0.88 cm(P>0.05)、3.22 cm(P>0.05)、1.84 cm(P>0.05)和 1.96 cm(P>0.05);活体背膘厚17.90 mm,与0世代相比,降低9.40 mm(P<0.01);活体眼肌面积 31.31 cm2,与 3 世代相比,提高3.41 cm2(P<0.05)。5世代后备母猪体重、体高、体长、胸围、腿臀围分别为78.54 kg、59.54 cm、105.45 cm、98.85 cm、72.07 cm,与 0世代相比,分别提高 10.41 kg(P<0.01)、2.11 cm(P>0.05)、10.81 cm(P<0.01)、5.65 cm(P<0.05)和 4.96 cm(P<0.05);活体背膘厚21.32 mm,与0世代相比,降低5.15 mm(P<0.01);活体眼肌面积32.48 cm2,与3世代相比,提高4.62 cm2(P<0.01)。

表1 大河乌猪Ⅱ系后备种猪6月龄测定

2.2 母猪繁殖性能

母猪繁殖性能测定结果见表2。5世代初产母猪窝均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初生个体重、21 d泌乳力、28 d断奶窝重分别为10.28头、9.97头、11.47 kg、1.15 kg、39.22 kg和 60.10 kg,与 0 世代相比,分别提高 0.81头(P<0.05)、1.30头(P<0.05)、1.76 kg(P>0.05)、0.03 kg(P>0.05)、2.11 kg(P>0.05)、10.30 kg(P<0.01)。5 世代经产母猪窝均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初生个体重、21 d泌乳力、28 d断奶窝重分别为12.21头、10.91头、12.64 kg、1.16 kg、48.51 kg和 75.52 kg,与 0 世代相比,分别提高 1.81 头(P<0.01)、1.21 头(P<0.05)、1.48 kg(P>0.05)、0.01 kg(P>0.05)、8.67 kg(P<0.05)、17.34 kg(P<0.01)。

5世代大河乌猪Ⅱ系与2000年鉴定验收时大河乌猪相比,母猪窝产仔数有了很大提高,初产和经产分别比鉴定验收时初产8.40头、经产10.51头[3]提高1.88头(P<0.01)和1.70头(P<0.01)。

表2 大河乌猪Ⅱ系母猪繁殖性能测定

2.3 同胞肥育性能

同胞肥育测定结果见表3。6世代肥育猪日增重 683.32 g,与 0 世代相比,提高 53.90 g(P<0.01);达100 kg体重校正日龄182.42 d、料重比3.26,与0世代相比,分别减少19.00 d(P<0.01)、0.1(P<0.05)。

表3 大河乌猪Ⅱ系同胞肥育性能

2.4 同胞屠宰胴体品质

同胞屠宰测定结果见表4。6世代100 kg体重肥猪屠宰率75.67%、后腿比例30.10%、眼肌面积32.46 cm2、瘦肉率56.50%,与0世代相比,分别提高0.82个百分点(P>0.05)、2.74个百分点(P>0.05)、4.55 cm2(P<0.05)和3.76个百分点(P<0.05)。6世代100 kg体重肥猪胴体背膘厚3.46 cm,与0世代相比,降低 0.66 cm(P<0.05)。

表4 大河乌猪Ⅱ系同胞胴体品质

2.5 肉质的理化特性

肉质的理化特性测定结果见表5、表6。6世代肌肉 pH45min、pH24h、滴水损失、肉色评分、大理石纹评分、色差值、肌肉蛋白质含量、肌内脂肪含量、干物质含量、剪切力和熟肉率,与0世代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6世代肌肉失水率、肌纤维直径分别为13.09%和53.57 μm,与0世代相比,分别降低3.68 个百分点(P<0.05)和 10.90 μm(P<0.01)。说明 6个世代选育,很好保持了大河乌猪优良肉质特性,部分肉质指标还得到明显改善。

表5 大河乌猪Ⅱ系同胞肉质测定

表6 大河乌猪Ⅱ系肉质理化成分测定

2.6 肌肉氨基酸构成

肌肉氨基酸组成测定结果见表7。共检测定16种氨基酸,6世代肉猪肌肉氨基酸总含量(TAA)21.11%、必需氨基酸(EAA)7.95%、风味氨基酸(FAA)7.36%,与0世代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6世代与0世代相比,各种氨基酸之间差异也不显著(P>0.05)。0世代和6世代肌肉氨基酸组成两次测定结果与司徒乐愉等(2004)研究报道相一致[4]。说明选育前后肌肉氨基酸构成无变化,大河乌猪Ⅱ系仍保持着大河乌猪氨基酸原始的肉质风味特征。

2.7 肌肉脂肪酸构成

肌肉胆固醇及脂肪酸构成测定结果见表8。6世代肌肉胆固醇含量48.88 mg/100 g,与0世代相比,高 4.61 mg/100 g(P<0.05);6 世代肌肉饱和脂肪酸43.67%,不饱和脂肪酸56.33%,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47.87%、多不饱和脂肪酸8.45%,与0世代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6世代与0世代19种脂肪酸对应相比,除十二酸、十七酸、十七碳一烯酸、十九酸、二十碳四烯酸之间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差异(P<0.01)外,主要成分的脂肪酸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选育前后肌肉脂肪酸构成没有发生本质变化,大河乌猪Ⅱ系仍保持着大河乌猪脂肪酸原始的肉质风味特征。

大河乌猪Ⅱ系6世代肌肉胆固醇含量极显著低于国家猪肉行业标准(81 mg/100 g)[5],说明大河乌猪具有低胆固醇的肉质特点。本研究测定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与司徒乐愉等(2004)对大河乌猪研究报道的61.44%[4]存在一定的差异,有待进一步重复验证。

表8 选育前后背最长肌脂肪酸结构

3 讨论与结论

3.1 本试验采用开发核心群,引入新变异的方法,强化性能测定,加强主选性状选育,日增重、背膘厚、瘦肉率等主选性状得到进一步提高和改善,证明大河乌猪Ⅱ系选育方法是可行的,有效的。

3.2 在0到6世代的选育过程中,6月龄后备种猪体重、体长,同胞肥育日增重、料重比等性状在1、2世代有小幅波动的现象,但随着世代进展又逐代得到选育提高,最终优于0世代。这一现象与开放核心群引入部分杂交有关,0世代猪群基因杂合度高,存在一定的杂合效应,随着世代进展,基因纯合,杂合效应丧失,基因的加性效应又暂时弥补杂合效应,1、2世代的一些性状指标就出现波动现象。进入3世代后,随着世代选育进展,加性效应发挥主导作用,这些性状又会得到选育提高。这一现象也是符合猪的遗传育种理论的[6]。

3.3 本试验,采用世代重叠的方法选育提高繁殖性能,收到了良好效果,母猪窝均产仔数初产提高0.81头(P>0.05)、经产提高 1.81头(P<0.01);产活仔数初产提高1.30头(P<0.05)、经产提高 1.21头(P<0.05),21 d泌乳力、28 d断奶窝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说明加强母猪繁殖性能重复测定,采取世代重叠选育方法确实能有效提高母猪繁殖性能,这与徐志清(1994)研究报道[7]结果一致。

3.4 本试验对0世代和6世代肉质性状指标、肌肉氨基酸和脂肪酸结构变化进行对比研究,选育前后的肉质性状指标、肌肉氨基酸和脂肪酸结构没有发生本质变化,失水率和肌纤维直径显著降低,6世代肉质仍保持着大河乌猪良好的肉质特性和风味特征,并有进一步改善,肉质没有出现随瘦肉率提高而下降的现象。说明本品种的纯繁选育,适度提高了瘦肉率,不会影响肉质。

猜你喜欢
肥育公猪肉质
“绿嘉黑”肉质风味与生长性能双丰收
2018—2020年新疆地区肥育猪主要病毒性传染病的抗体检测与分析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春日水中鲜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棕榈核仁粕和椰子粕替代豆粕在肥育猪中的应用可行性分析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二)
>>上期回顾
“香煎”出好味
肥育鹅的饲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