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凝关于剧本《哦,香雪》的通信

2019-02-21 05:13
传记文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香雪铁凝小说

宫 立

河北师范大学

华夏天禧2017年6月15日至23日举办的“铁凝、张承志、端木蕻良、骆宾基、章泯等名家手迹专场”,收有当代作家铁凝给北京电影学院谢小晶的书信两通,不见于山东文艺出版社2009年4月出版的房伟、胡健玲编《铁凝研究资料》和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8月出版的张光芒、王冬梅编著《铁凝文学年谱》,也不见于铁凝已出版的各类集子,先照录如下:

谢小晶同志:

你好。

回京后一切都好吧?

今天接到文伦老师来信,谈到剧本改编工作的情况。据说你们又进行过商量,文伦老师曾向汪流老师建议,他和你一起参加编剧工作,但汪流老师不同意这个计划,结果你也不参加改编工作了。

情况的变化是意外的,具体过程我虽不清楚,但结果已了解。

我们曾几次交换过意见,我的想法你也了解。我是非常希望你能参加改编工作的,同时也预感到你将来在这部片子中的作用。我们是同代人,有话可直言不讳。

现在事情有了变化,第一,我希望你能写封信给我,把事情内幕告知我;此外,我在了解情况后,再设法促使你参加编剧工作(假如你真心愿意)。如你不便再出面和汪老师说,我可写信给他。刚才我给文伦老师回信,也谈及你参加编剧工作的意义。

我们已上马,道路只有一条,我们的心情是一致的。盼接信后速回信。

此信就没有必要告诉二位老师了。

快乐

铁凝

八三.四.二十

谢小晶同志:

你好。

你和文伦老师离保定后,我就加紧赶写二稿,日以继夜,再有一、两天即可完成。

今日汪流老师来保,你未回,他就又匆匆回京了。

铁凝1983年4月20日致谢小晶信

我计划这样,你可于六月二日来保。三日我将未抄清的稿子先给你念一遍,再作商量后,定稿、抄清,我们再定出下一步计划。

汪流老师爱人生病住院,他手下事情又多,天气很热,我们最好不要总让他跑了。你可考虑决定。

顺祝

夏安

铁凝

83.5.30

还有谢小晶给铁凝的一封信,照录如下:

铁凝:

你好!

谢飞老师已经看完剧本。昨天我和他谈了一次。估计最近几天他会找汪流老师谈,之后写一个比较详细的意见给你。我先把情况大致告诉你,咱们可以先交换一下意见。

一般性肯定的话,我就不重复了。意见大概有五条。

一、由五次一分钟贯穿起来的主线不够清楚。每次一分钟到底要说明一点什么很不清楚。具体讲就是:每次一分钟的戏份量应更重,反映出更广泛、更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社会内容。

二、从第一次一分钟到最后一次,缺乏发展和变化,用换铅笔盒这个事件作为结尾,份量显得不够。

三、几次一分钟的戏从构思、外部结构到情绪、气氛几方面都应进一步下功夫,搞得更精彩一些。

四、劳动、生活场面用一分钟联系不紧,显得有些松散,重点不突出。

五、几个女孩子的性格应再清楚。每一个人的变化应再清楚。

六、青年厂能否留用这个剧本,要看进一步修改的情况。

谢小晶致铁凝信

从以上几条意见来看,在两个关键性问题上还存在较大的分歧。一个是对小说的理解。这篇小说真正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它所反映的思想内容、社会内容到底是什么?看来很多人并没有弄清楚,或者说有不同的看法。还有一个是对未来影片的理解。空谈小说风格的时候,许多你都是清楚的,一旦小说独特的风格要求电影剧作和未来影片有新的突破的时候,分歧就来了。(其实说到底还是一个代沟问题,不但许多老同志对一些全新的东西不理解——笔者注:括号内内容被写信者又划掉了)

很想知道你的想法,对这几条意见怎么看,对以后的修改你有什么看法?

剧本已送去打印,名字的你就那样决定了,已和汪流老师谈过。

导演系暂时还没有给我安排其它工作,这段时间我都在北京。

不说了,等你的回信。

问全家好!

谢小晶

铁凝的短篇小说《哦,香雪》,最初刊于《青年文学》1982年第5期,后来《小说月报》1983年第1期、《文艺报》1983年第1期、《新华文摘》1983年第5期转载,并获1982年度优秀短篇小说奖与首届(1982-1983)“青年文学创作奖”。铁凝想将小说改编成电影,笔者结合汪流的回忆文《有关影片〈哦,香雪〉》和铁凝与谢小晶的通信,大体勾勒《哦,香雪》由小说改编成电影的“苦难历程”。1983年,《哦,香雪》由北京电影学院青年电影制片厂摄制,导演系的文伦执导。唐达成向铁凝推荐了北京电影学院的汪流。铁凝1983年4月7日致信汪流:“已知唐达成老师转告了我对您改编剧本的愿望……我对电影是个门外汉,您却是这方面的专家。因此文伦老师虽希望我们合作,当然还是请您多出些主意。相信我们的合作是会愉快的。”由铁凝1983年4月给电影学院谢小晶的信可知,导演文伦推荐谢小晶与汪流一起参与剧本的编写。但一开始,汪流是不同意与谢一起合作的。不过,最终还是达成共识,由汪流执笔写剧本初稿,铁凝与谢小晶负责改稿。为了更好地改编剧本,在北京的文伦、汪流、谢小晶与在保定文联的铁凝数次往返两地,就剧本的编写交流意见。小说改编成电影,小说与剧本之间肯定是有差异的,为此,他们不断地写信进行沟通,消除彼此之间的意见分歧,试图达成共识。铁凝的通信肯定不止这几封,尤其是谢小晶给铁凝的信,让我们充分地感受到了他们为编写剧本所作出的努力。1983年4月14日,汪流到保定见铁凝,商定“改编以保持原作风貌为前提,能改多长就多长,决不硬拉成长故事片。根据现在的初稿来看,约一小时左右,还不到一部长故事片的长度。改编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原作没有过多的事件和情节,但含义又较深,需要给它找到相应的画面。”于是铁凝与谢小晶在初稿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香雪父女搬石头开菜地、画家给香雪画像等场面,使得剧本达到了拍摄一部故事片的长度。可惜,由于某种原因,文伦不再担任导演。铁凝1983年7月5日致信汪流:“关于剧本,我想还是先等一等青年厂的决定再说,不要和其他厂联系。记得来京时您曾讲过,要和一些刊物联系,以便先使剧本得到发表。剧本能发表当然很好,但如果各厂刊物都以得到拍摄权为发表条件,那么,我的意见,还是先等一等青年厂,不知您和谢小晶同志有什么想法。盼来信谈谈。” 最终,《电影创作》1985年第5期刊出了铁凝执笔,与谢小晶、汪流合写的电影剧本《哦,香雪》,篇末注明:“一九八二年六月一日二稿、一九八四年十二月三稿”。

铁凝1983年9月26日致信汪流:“上星期曾接谢小晶同志一封短信,谈到谢飞老师已告诉他青年厂不准备拍《哦,香雪》了。”后来事情有了转机,1984年的春天,青年厂组成了《哦,香雪》摄制组,导演系的郑洞天执导,奔赴北京郊区十渡拍摄,可惜即将开拍时,摄制组出了车祸,郑洞天以及部分工作人员受伤,片子没能拍成。不过,关于这次拍摄,郑洞天2002年11月在给汪流的信中回忆得很具体:“一九八四年春,学院八一届民族班(本科)筹组毕业联合作业,由于这一届各专业中没有导演专业,院领导指派我担任联合作业的导演。根据这一届同学(主要是摄影,美术专业)的情况,决定拍摄一部长于30分钟、又比长故事片短的影片,正好当时汪流老师和谢小晶老师改编了铁凝的小说《哦,香雪》,估计拍摄长度50分钟,其中涉及外景、人员等摄制规模也比较合适,就由青年厂组织制片班子,我和摄影、美术系老师牵头,开始了建组、选景、选演员等工作。不幸,在一切就绪,摄制组已经进驻北京郊区十渡,第二天就要开拍时,复查外景中出了车祸,我和顾文恺老师及部分工作人员受伤,片子没有拍成。在我的印象中,改编后的《哦,香雪》是一部相当别致的剧本。不仅保持了原作清新淡雅又意韵深邃的风格,又结合电影叙事的特点作了很好的调整和充实,特别是不故意抻长篇幅以扩展故事的外延,而实事求是地将这段生活的内涵细致地具体化,体现了改编的专业品格。在当时描绘改革时代带来社会人心变化的作品中,我以为《哦,香雪》是最符合艺术规律的佳作之一,非常遗憾我没能亲手把它搬上影幕。”直到1990年,《哦,香雪》才改由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拍摄,北影女导演王好为执导。该影片在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获得“国际儿童和青年电影中心奖”(本届最佳儿童影片奖),还获得1991年的第10届金鸡奖最佳摄影奖。据说,影片当时在德国上映时,上座率高达90%。

铁凝的不少作品都被改编成了影视作品。除了《哦,香雪》,短篇小说《安德烈的晚上》被改编成电影,中篇小说《村路带我回家》《没有纽扣的红衬衫》《永远有多远》《大浴女》被改编成电视剧,并多次获奖。笔者赞同铁凝的观点:“小说改编成电视剧或多或少会发生偏离,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无论形式如何改变,电视剧的主旨精神与故事情节应该与原著一脉相承,否则就对文学造成伤害。”

猜你喜欢
香雪铁凝小说
香雪形象探析
铁凝三谢张守仁
一声姥姥
哦!香雪
紧贴人物读小说
孙犁与黄豆
黄河故道梨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