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危机护理预案的制定策略

2019-02-20 14:43马彧婉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9年1期
关键词:预案儿科

马彧婉

【摘要】目的:探讨儿科危机护理预案的制定思路。方法:对比分析国内相关文献不难发现,儿科危机护理是儿科护理难题,儿童主诉能力不足、医护协同不科学、儿童患者护理过程的感情创伤、家长“信任危机”等,均为儿科护理过程中的尖锐问题。因此,儿科医护人员要在日常工作中多多总结,形成解决因素纳入儿科危机护理预案中。结果:就目前实践水平来看,我国儿科危机护理预案尚还欠缺类似考虑。结论:本文结合南京第二医院感染科应对儿童病患,结合护理实践,总结儿科病患在接受危机护理过程中存在问题,并尝试从搭建儿科危机护理预案框架。

【关键词】儿科;危机护理;预案

【中图分类号】R181.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6851(2019)01-171-01

引言

危机护理(critical cure)又称紧急(panic)护理,通常用于病患突发性病症或威胁生命体征的护理措施。婴幼儿童作为儿科病患对象,一旦出现突发症状威胁生命,危机护理出现在儿科急诊绿色通道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过往危机护理的实践中,儿科紧急并发症临床诊治较为复杂,患儿对比成人更难向医务人员准确表达病情,婴幼儿则更需要医务工作者的经验和仪器作为对症辅助,从而增大了儿科护理难度。对此,针对不同儿科科室的实际情况,应对突发病情危机护理预案的制定与学习,应当引起医师、护理人员的重视。本文则结合笔者临床经验、案例分析及通读危机护理文献等方案,对儿科危机护理预案制定策略进行研究。同时,将儿科危机护理中常见问题进行归纳,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案,希望对同行医务护理人员有所帮助,拓宽儿科危机护理领域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1 儿科危机护理的文献综述

由于儿童抵抗力弱,组织器官幼小娇嫩,家长重视程度高,儿科护理本身不易。对此,一旦出现儿童病发,医护人员则要面对护理难度大,操作时间短,危险性高等风险。对此,医护人员要制定必要的危机护理预案,并加强操作培训,才能较好的应对儿童危机时刻的护理工作。对此,一些护理同行在过往护理实践中,就儿科危机护理提出制定、演练预案的必要和优势。

邱娅莉[1](2011)认为儿科的护理对象都是儿童,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護理工作出现危机事件也属于大概率事件,对此医院要有所准备且重视必要的危机护理。同时,防患于未然,安全防范意识是提前设置危机护理预案基本原则。从实践角度看有四点优势:一是从医院制度层面给予患儿有效的安全保障;二是提升病患家属对医务人员的满意度;三是提高医务人员技能;四是最大限度降低患儿突发死亡事件。韦桂姬[2](2012)指出根据实习生的场景演练实际效果,来制定具体危机护理预案,会有较多优势。一方面可以训练实习医护人员的思维反应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其心理素质,锻炼了实习生个人“单兵作战”能力。另一方则是在应急护理过程中,在抢救患儿紧张环境下不断磨合实习生之间的默契,实现有效配合,对未来真正救护现场施救行为极为有益。陈慧[3](2016)观察了两组危机护理患儿对象,对医护人员护理行为中应急操作、沟通合作、病情干预等进行了实验评估。实验结论表明,经历危机护理预案培训的护理人员明显在干预、交流方面表现更好,同时对预案提升护理人员工作能力给予认可,并倡导该方法值得在临床领域推广。胡俊[4](2015)引用美国护理危急值制度,继而提高了儿科危机护理效率。其中,患儿危急值制度对危机护理效益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危急数值警示,提前联动医院内部各个部门,既能抢救患儿又能加强医院的协同性;二是危机护理留存的危机数值报告,有益于医务人员责任心的培养,及时侦测到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反馈主治医师,进一步强调危机护理医疗救援的及时性。刘妍妍[5](2017)认可了危机护理预案演练的重要性,有益于医护人员综合急救能力,有助于患儿救活率,同时规范化的危机护理预案较传统危机护理预案更能凸显优越性。规范化危机护理预案能进一步降低抢救风险,不但可以预防患儿病发危机,还可可拓展至更多的急诊突发患者。

2 儿科危机护理的问题评析

对照儿科危机护理综述,不难发现儿科应急护理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是儿童缺乏病状主诉能力,其中婴幼儿(0-5岁)几乎无主诉能力,即便是大龄儿童(6-15岁),还是会缺乏详熟的辨别能力和清晰的表达能力。模糊的病状描述加大了医护人员的判断难度,从而影响护理行为。尤其是危机环境下,儿科护理更是“难上加难”,对此,儿童的主诉判断力应当作为儿科护理预案因素之一。二是危机环境下,医护人员要有必要的协调配合能力。一旦发生儿科危机护理现象,纯熟的护理协同医护措施,显然会比一般医护能力占优势,救死救伤概率也会提升一定水平。对此,医护人员角色分类、职责定位等协同因素,要纳入儿科护理日常预案构建的工作中。三是对有一定年龄且较熟心智的儿童而言,对病痛及医护诊疗环境有着天生的恐惧感,“白大褂”“注射器”“药片瓶”等医疗元素可成为儿童患者的心理阴影,病患儿童在经历危机护理后,容易造成会造成儿童对医疗举措恐惧条件反射,对后续的医疗护理产生影响,严重的话甚至会造成儿童的情感挫伤。因此,儿童的感情因素也是儿科危机护理预案需要提前考虑的因素之一。四是儿科医患矛盾的主要因素,即儿童家长对医院的“信任危机”。儿童监护人对儿童的保护情感是与生俱来的,也是身为人父人母的天性。对此危机护理举措不当或过激,均能造成监护人的情绪波动,继而影响护理效果。对此,如何实现有效的危机护理,避免与监护人产生不必要的矛盾,是儿科危机护理预案制定过程中斟酌因素之一。

3 儿科患者危机护理预案制定举措

在日常儿科危机护理中,常见情景有四种,分别为高热惊厥、跌倒坠床、药物过敏性休克和误吸。不同的情景下所需要的应急预案不同,但医护人员要秉持以下原则,在治疗和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态度温柔,减少患儿的恐惧。认真倾听患儿家长的病情介绍,并不时的给予回应,使他们对疾病的诊治和进程心中有数,安抚他们的情绪。要提高护士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减少患儿的痛苦,从而得到家长的信任。本节以此为论点分类讨论。

3.1 高热惊厥症状的预案举措

护理人员要加强病房巡视,注意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向家长做好健康宣教,提高警惕。患儿出现惊厥时,应立即置于平卧位、头偏向一侧,用压舌板包裹纱布放入臼齿处,并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同时,请患儿家属帮助呼叫医护人员,及时予氧气吸入、备好吸痰器及急救药品,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予镇静及退热药物应用,并拉好床栏,防止坠床。

3.2 坠床或跌倒时的预案举措

立即就地查看病人生命体征及是否有外伤,并让家属通知医生,判断患儿的受伤程度。情况危急的就地抢救,病情平稳者抬至床上,遵医嘱协助患儿做相应的检查及治疗。护理人员安抚患儿家属,将过程上报护士长、科主任,并填写不良事件上报表,择日讨论改进,杜绝再次发生。对于跌倒风险高的患儿做好班班交接,密切掌握患儿病情,对可能发生的危机要有预见性。

3.3 药物过敏性休克的预案举措

药物需现配现用,严格无菌操作,用药前做好三查八对,询问过敏史、用药史、家族史。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就地抢救,并通知医生,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使用肾上腺素,直至脱离危险,并于氧气吸入,注意保暖。若发生心脏骤停,应立即与胸外按压。病情平稳后,严密监测患儿的病情变化,小儿病情变化较快,要重视患儿的主诉,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的变化,做好护理记录。

3.4 住院时误吸的预案举措

一旦出现误吸,立即使用压舌板、棉签或者手指刺激患儿咽喉,诱发呕吐。对于无法站立的婴儿,可使患儿倒置,左手紧贴患儿腹部,右手空心掌连续快速用力拍背,直至异物排出;而对于可以站立的幼儿,紧贴患儿的背部,用双手交叉用力挤压剑突下,用冲击力排出异物。其他医护人员备好吸痰装置,将患儿头偏向一侧,吸出口鼻腔分泌物及呼吸道异物,使呼吸道保持通畅,解除患儿的痛苦。遵医嘱予吸氧,并向家属进行安全宣教,将患儿远离危险物品。

参考文献:

[1] 邱娅莉, 周蕊.制订儿科护理应急预案的必要性和方法[J].全科護理, 2011, 09(19):1760.

[2] 韦桂姬,莫江萍,黄小兰,黄兰芝.儿科护理应急预案演练在学生实习前培训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2,9(03):122-124.

[3] 陈慧.对支气管肺炎患儿进行临床路径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07):47-48.

[4] 胡俊.危急值制度在儿科护理中应用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10):1561.

[5] 刘妍妍.应急预案演练规范化培训提高儿科护士综合急救能力[J].当代医学,2017,23(24):179-181.

猜你喜欢
预案儿科
儿科临床中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探讨
地氟烷与七氟烷用于儿科麻醉的术后恢复效果分析
学校应急演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儿科医生数量缺口近9万
紧急预案
安徽推出儿科分级诊疗规范
我国将恢复儿科本科招生8所院校今年7月招生
推动应急预案科学好用
应急预案的编制
从“有”到“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