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蓉
内容摘要:融媒体时代来临后,由于用户中心论的崛起,“编辑思维”成了许多人批判的对象,但实际上,由于媒介融合的深入,编辑思维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除了需要在新媒体环境下适应用户新的需求,其传统的专业价值也还有颇多可取之处。最后笔者还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对编辑工作者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媒体融合 编辑思维 嬗变
一.融媒体时代新闻平台的变革
“融媒体”一词目前学界并无完善的理论体系,在国内常常被置换成媒介融合之意。大体上可以理解为不同形式的媒体,借助数字技术形成互补。其中包括广播与互联网结合的“车联网”、报纸与智能手机结合的手机报等等。从宏观层面来看,融媒体的尝试激发了许多单一媒体新的潜能,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同时也大幅提高了传播效率。时下融媒体一词愈发火热,也能间接说明其对媒介环境的影响之大。
从微观实务层面上看,融媒体对新闻领域的影响尤为深刻。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报纸等传统媒体赖以生存的专业竞争力受到巨大冲击,国内抖音等UGC形式的新媒体平台快速崛起。不仅是中国,美国许多传统媒体也受到了reddit这样的新媒体新闻聚合平台的冲击。在这样的平台上,新闻内容大多由网友自己传播,平台方只需要去思考如何让优质、用户感兴趣的内容呈现在首页即可。这类新闻平台的内容来源主要包括转贴、纯UGC、各领域博主三部分。和传统新闻平台不同,它没有记者团队和编辑,专业内容主要通过用户转贴,包括传统报刊、新闻网站都是重要的内容来源;此外,用户自主分享的内容会占到更多比例,平台在内容分类上做的极为细致,在短时间的使用以后用户就可以发掘出自己感兴趣的板块和内容,在其中发帖、回复、推荐。板块化的内容使得不同板块呈现明显独特的气质,用户也有各自的归属感,进一步增强了用户黏性;而各板块中也有许多KOL、或是其它社交平台已经有一定粉丝的博主,他们既包括行业专家、社会名流、新闻记者、政客,也包括为数众多的普通草根博主。这类人的存在无形中提高了整体的内容质量,同时这类KOL可以组织“众包”,进行一些重大活动的组织和维持。
新媒体新闻平台不仅迅速抢占了传统媒体的传播空间,也无形中影响了传统新闻传播理念和方式。传统媒体在应对这场“危机”之时,首先想到的就是通过媒介融合扩大内容分发的渠道,加强新闻传播的互动性,实践中也不乏成功案例。但随之,许多传统媒体新闻工作者也发现,媒介融合不能只局限于平台的变更,随着大众接受信息习惯的转变,新闻写作的手法和风格、传播特征也需要相对应的发生改变。这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编辑思维”的转型。
二.从“编辑思维”到“用户思维”
在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框架中,“编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岗位。这一类工作者往往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工作经验,有选择地使用自己接触到的内容素材,并对内容的结构、逻辑、行文等进行全方位的把关。从某种意义上说,编辑工作更注重生产优质内容。在这一时期,“编辑思维”更偏向于褒义词,它指代的是编辑在长期工作中培养的对新闻的敏感度和内容生产的熟练度和专业性。
然而,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今日头条等新闻聚合类app无法承担如此多编辑的成本,许多新闻内容都是业余生产者自己編写、上传的,甚至没有经过把关。而诸如知乎、豆瓣等论坛,用户生产的内容更是远远超出了传统专业编辑生产的比重。百万业务生产者们完全颠覆了新闻平台的内容来源,时至今日,连传统媒体也越来越鼓励非专业的人们去创作内容。一方面这是因为非专业人群的规模远远超出专业工作者,他们的创意和接触到的内容素材需要被好好地利用。另一方面,业余创作者们在生产过程中获得了充分的认同感,也无形中提高了其对平台的黏着度。在这样的背景下,与“编辑思维”相对应的“用户思维”也就应用而生了。
用户思维是互联网思维中的一个分支,它指代的是新媒体环境下,内容生产者们创作的已经不仅仅是内容,而是一种产品;所面对的也并非是受众,而是用户。这种改变更多的是一种心态上的变化,新闻工作者们需要尽可能地从用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优质内容固然重要,但最关键的还是要洞察用户的需求,使得自己的文字和表达方式更符合用户的习惯。专业新闻人往往会视很多东西为理所当然的,但用户模式并不能如此,应当让将自己的大脑由专业思维切换的用户思维,雅俗共赏比纯粹的阳春白雪更可能受到市场欢迎。我们需要认识到,新媒体时代人们的注意力资源是稀缺的,大多缺乏耐心,因此新闻应当一开始就吸引到用户,才传播渠道中还要尽可能地为用户减少麻烦。
三.新时期编辑思维的价值
内容为王与渠道为王的争论持续了许多年,至今仍没有定论。但似乎人们往往对渠道更为推崇,H5刚火时一家小技术公司就能赚的钵满盆溢,短视频爆红也让无数人趋之若鹜。相比起来,尽管“内容付费”的概念提了许多年,但真正纯粹内容付费的平台少之又少,连“得到”这样最鼓吹知识经济的平台也不得不依靠广告盈利。
但在笔者看来,这些现象并不能说明内容为王就一定是错的,也不能妄言传统的编辑思维就完全是不可取的糟粕了。从内容生产的整体来看,新媒体新闻平台明显在信息质量上远不如专业新闻网站。新媒体平台缺乏严谨的把关人,往往因为某些用户大量传播色情、暴力等违法内容而逐渐被市场抛弃。以中国的百度贴吧为例,它坐拥百度成熟的搜索渠道和庞大的资本支持,本被视为最有可能成为中国的reddit,但百度将如何删帖、经营的权力几乎完全售卖给了各吧的吧主,其优势在于给了用户很强的参与感和自主性,但吧主一人掌握着删帖、推荐的“生杀大权”,吧主本人的素质难以得到保证,这激起了许多原生用户的仇视也不可避免地大大降低了内容质量。时至今日,百度贴吧的流量和质量都与巅峰期有了肉眼可见的下降。相比起来,知乎虽然也主要是用户上传内容,但它制定了严格的举报、反对机制,使得劣质内容很快被删除;同时,知乎在早期运营中可以提高了准入门槛,也无形中提高了内容平均质量,保证了平台声誉和形象,此后更是一帆风顺,一跃成为主流内容平台。
这一类内容媒体的兴衰也说明,内容质量永远是信息平台的核心。新闻工作者们理应维持过去编辑思维中严谨专业的一面,继续对内容质量精益求精。
四.建议
编辑工作者们首先应当放下自己数十年来的所谓“经验”,把自己置换到用户的角度,用“小白”的眼光来思考问题。时刻心存警醒,不能把心目中的想当然代换的内容创作中。
其二,对于用户思维的掌控不是生来就有的,它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随时进行观察和思考。在这时候,我们不能局限于媒体行业,应当多观察其它行业的产品是如何满足用户痛点的。例如原料相似的某款饮品如何在一众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短视频大V如何积累粉丝和流量。这些都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并应用到自己的日常工作中去。
其三,多进行调研和回访。囿于内容生产者身份的局限,编辑们往往无法对内容有直观、客观的体验,这时候就需要充分的用户调研:我们的内容究竟受不受市场欢迎,还有哪些问题可以改进?
最后,专业知识仍旧是新闻工作者们必须掌握的核心竞争力。经典传播学理论在今天仍未过时,只是在细微的现实表达上还需要人们灵活的代入。在实际工作中,寻找热点的能力,多变的语言风格、流畅的行文等能力还需要我们不断发掘。此外,在当今社会,多媒体制作的门槛在不断降低。视频拍摄剪辑、H5制作、动画短片等技能业务人士也可以轻松掌握,对于专业编辑者来说更应当充实自己的“武器库”,在未来更深入的全媒体传播中才能有恃无恐。
参考文献
[1]栾轶玫.融媒体时代:我拿什么奉献给你[J].视听界,2009(4).
[2]朱正.融媒体形势下新闻工作者的素养[J].科技信息,2012(36).
[3]柳竹.国内关于“融媒体”的研究综述[J].传播与版权2015,(04),112-114.
[4]杨若男.用户思维下的网络新闻专题策划——以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您好,马克思》为例[J].青年记者2018,24.
(作者单位:荆州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