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淑贞
文广州开发区第二幼儿园
上世纪70年代之后,随着课程内涵的拓展,幼儿园环境开始被视为一种隐性课程,之后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者的关注和重视。幼儿园的环境状况直接影响着幼儿发展的状况。《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那么如何进行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笔者现以广州开发区第二幼儿园为例进行剖析。
1.构建自然生态的环境
回归自然,以生态化建设作为我园的主导理念、指导思想,在考虑功能性的同时强调自然生态的教育价值,给予幼儿丰富的认知信息,激发幼儿的好奇心,真正实现在自然中体验、在生活中学习发现,凸显自然生态和教育生态相结合的立体环境。如:趣园里有循环的流水、平坦的沙坑、荒废的旱井,还种植着各种岭南水果(杨桃、芒果、黄皮、荔枝、龙眼、人参果等),构成了生态的自然环境,在水池边随处可见鸭子、青蛙、螃蟹,在旱井里有相依为伴的乌龟,偶尔还能发现一些昆虫,这样的环境已经成为了生动的课堂。
2.营造“家”的环境氛围
混龄编班自然形成了一个生态家庭环境,园内由10个“小家”组合成为一个大家庭,整体的格调温馨、和谐,突出“一家一室一文化”特点。利用生活中的纸、绳、布、瓶罐、积木、泥、茶、球等材料作为载体,集合独特材料表现风格,形成不同的文化。在“家”的环境里设置了厨房、卫生间、书房(阅读角)、卧室(娃娃家)、游戏室(建构区)等功能活动区,营造出一个温馨的家环境,为不同年龄的幼儿提供所需的设施、设备、物品等,让幼儿更好地在差异中和谐发展。首先是图形桌子,分为正方形、长方形、半圆形三种桌,既起到图形认知的功能,又为幼儿分组活动提供便利组合。其次是选择配置三种高度的椅子,幼儿可根据身高选择适合的椅子。第三,提供真实小厨房,配有电磁炉、电饭锅、豆浆机、果汁机等生活家电,创设真实的生活场景;为幼儿提供各种大小的餐具,如碟子、碗、筷子、勺子、杯子等,幼儿可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的餐具;各类辅助工具,如刨子、餐刀、磨子等工具。幼儿在这里开展生活化的课程,学习、体验、操作、掌握生活的基本技能。
3.充分开发与利用幼儿园各种环境
(1)户外活动区的构建首先考虑场地的适宜性。如:升旗广场是全园师生集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地方,需要宽敞、平整、无障碍的空地。
(2)巧妙利用建筑特点开发活动功能。如:利用二楼楼顶设计成交通城,以模拟交通马路的场景,幼儿在游戏中认知各种标识线、交通标识符号、斑马线等,学习交通规则,体验交通次序。
1.混龄幼儿同伴交往环境的创设
混龄幼儿间丰富的同伴结对形式,如大带小活动、多种分组活动、混龄集体活动等均可以促进混龄幼儿间和谐、自然互动,帮助幼儿在活动中提升责任意识、协调能力,丰富幼儿尊重、包容、理解、接纳等情感体验。根据混龄班级的特点,教师引导幼儿混龄互动多给予、放权给大组幼儿,采用鼓励策略,帮助幼儿建立生活自理的自信心及帮助年龄大的幼儿建立照顾弱小的责任心,幼儿之间形成自然的互动。
2.师幼关系的建立
教师通过一日生活各环节为幼儿的学习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支持,为幼儿搭建“脚手架”。师幼互动作为教师搭建脚手架的一种最直观、最普遍的方式,在幼儿园各项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总结了混龄班里的七种策略有效开展师幼互动的策略。
(1)引导式策略。当互动情境中教师引导幼儿寻求重点,针对问题对幼儿开展进一步追问或者提出新问题拓宽幼儿回答等情况时,教师多采用引导式策略。教师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引导信息明确、详细;清楚交代询问问题的内容及范围;询问问题尽量开放,为幼儿提供足够表达空间。
(2)支持式策略。当互动情境出现幼儿需要向教师寻求帮助等情况时 ,多采用此策略。教师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教师需要用认真的态度对待幼儿的活动,让幼儿感受到自身受到的重视;为幼儿提出疑惑使问题复杂化,以促进幼儿进行更有价值的学习。教师多表现出同意、抚慰、具体评价、帮助、调解、商议等回应方式。
(3)旁观式策略。当互动情境中教师要为大年龄幼儿提供锻炼机会,比如帮助大年龄幼儿提升解决幼儿间矛盾或者引导弟弟妹妹维护班级规范的能力时,教师多采用此策略。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对幼儿全心全意地关注、理解与尊重,必要时进行记录,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幼儿、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
(4)分析式策略。当互动情境中教师对幼儿的回答进行解释、纠正、归纳、补充时多采用此策略。教师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幼儿情感,避免使用责备、训斥口吻;关注分析语言表达的规范性、逻辑性,对分析事情表达清晰便于幼儿理解并能给予幼儿表达的机会。
(5)评价式策略。当互动情境中出现教师需要肯定/否定幼儿的表现,或者强调幼儿的回答以引起幼儿的关注等情况时,多采用此策略。教师在实施中要注意:尽量少用消极评价;对幼儿的评价要有针对性,能提出具体的表扬信息;避免不给幼儿任何回应信息。
(6)要求式策略。当互动情境中教师对幼儿提出指令、指示或者打断幼儿的回答时多用此策略。教师在实施中要注意避免使用命令的口吻、强制的态度;对要求的内容要准确、信息全面。
(7)提升式策略。当互动情境中教师需要对幼儿的回答进行归纳与补充时多采用此策略。教师在实施中要注意:提升内容与幼儿生活经验紧密联系;教师关注在提升式语言的规范、简练、准确。
1.幼儿园混龄教育中一日生活环境创设
暗示性的环境创设使幼儿明晰一日生活,学会自我管理。首先时间安排要有相对的稳定性与灵活性,既有利于形成秩序,又能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照顾到个体差异。同时还需要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在混龄班里面,幼儿之间差异性非常明显,因此我们使用暗示性的环境,使幼儿学会生活自理。
互助性人际环境使幼儿在一日生活中体验生活。在一日生活中,混龄班与同龄班不同的是处处都会出现随机的关爱和生活体验的情境,这样的人际环境也是让幼儿体验由“被爱—关爱—主动爱”的过程,体验生活,培养社会责任感,进而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的重要机会。
2.主题活动的环境创设
在主题环境的创设过程中,环境不再只是一种背景、一种支持,而是课程的一部分,为今后的主题进程提供了依据。教师通过对孩子深入了解和观察,为孩子建构自由、广泛的空间,让幼儿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培养,从而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捕捉灵感,获得启示,习得经验。充分利用墙面与孩子们“对话”和交流。幼儿认识事物通过表征反馈到主题墙上。
3.混龄区域活动的环境创设
幼儿园的班级创设借鉴蒙氏的理念创设了家一般的区域环境,温馨如家的娃娃家,互不干扰的区域,融合日常生活工作部分构建本土特色的日常生活区、种植园、植物角,在这些区域让幼儿自己照顾植物、做菜、煮饭等活动培养幼儿照顾自己、照顾环境、适应环境的能力。
幼儿园、家庭、社区是幼儿生活最密不可分的微观环境。它们对于幼儿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共享家长人力资源,提升混龄教育水平
我园充分发挥家长人力资源的优势,利用家长的职业优势、兴趣特长扩宽认知的深度、广度;通过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提升家长的教育手段。
2.开展混龄家庭活动,提升家长的认识和养育能力
活动场地的选择可以是室外或室内。室外的活动内容以体育活动为主,如爬山、野炊、踏青、户外合作游戏(玩沙、泥)等;室内的活动如分享玩具、画画、阅读、角色游戏、DIY制作(包饺子、披萨)等。每次的活动中家长要做混龄幼儿家庭活动记录,以发掘孩子在混龄活动中的收获。
3.挖掘社区各种资源,丰富混龄教育
(1)利用社区公共设施机构,参观学习学校、医院、邮电局、商场、图书馆等社区机构,通过认识其内部设施、工作人员的方法等,开拓幼儿的视野。
(2)利用社区的组织资源,让幼儿进行体验性操作。幼儿园可以根据课程的需要组织幼儿到一些可以让孩子动手操作的场所体验生活,通过亲身学习体验,更加深入地体验生活。让幼儿提前预演未来的生活,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
(3)利用社区人力资源,进行义工助教活动。利用社区资源不单单要“走出去”,同时也可以把人“请进来”。教师们了解到家长从事着会计、军人、警察、护士、电脑工程师等职业,还有些家长爱好编织、厨艺、花艺、下棋等。我们把这些调查信息汇总,为日后开展多样化的家园互动活动提供了信息支持。同时也利用社区固有的人力资源,如警察、消防员、医生、教师等特殊的职业人士协助幼儿园开展一些教育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