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茵
广西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以下简称新闻频道)以广西本土时政、财经、民生、体育新闻为主要内容,结合各大热点事件全年随时开放直播,拥有《广西新闻》《新闻在线》《在线大搜索》《经济新观察》《准点直播间》《海案线》《健身行动力》等主打节目。2018年,新闻频道的平均收视率在南宁地区所有可见频道中全天时段位列第三位,晚间时段排名第三,18:00-20:00 时段所有常态新闻、时事类栏目收视排名常居榜首,可以说新闻传播力、舆论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等方面在整个广西地面频道中位居前列。
作为广西广播电视台唯一一个全天时段只播放新闻类节目的地面频道,如何高效、持续地获取全区各地海量最新消息报道,满足各档栏目在新闻节目制作过程中的版面需求,一直是新闻频道重点考虑的一个问题。经过多年的摸索实践,频道除充分利用自有的采编力量之外,还联合全区14 个市级台、80 多个县级台、40 个区直机关行业记者站等送片单位,随时获取最新的消息来源。作为负责与这些送片单位对接的部门,通联部要如何在传统的沟通联络、约片接片之外,加强与他们的合作,进一步延伸新闻触角,加强报道的深度广度,在现有工作样态下进行突破,是新的工作要求。
作为一名电视新闻通联编辑,在无法亲身到达新闻现场的情况下,作品质量更依赖于与特约记者、通讯员等一线人员的密切配合,如何选出可靠的人,采集到合格的“原料”,总体来说,通联编辑需要做到“三勤”。
通联编辑与记者、通讯员保持常态化联系。为了提前了解到各地的重大活动安排,新闻频道通联部通过建立各市台新闻中心主任微信群、市台记者QQ 群、县台记者QQ群,运行起规范的报题制度,要求各市台每周报一次中期选题策划,每天报一次次日的选题,并在选题和报道角度方面予以指导建议,达到提高市台新闻水平、贴合本频道需求的双赢效果。
通联编辑在日常工作中往往会遇到一些稿件冗长繁琐、没有重点,或是事实不清,存在歧义,视频画面缺少关键镜头、不符合播出标准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新闻频道通联部进行了以下尝试,取得良好成效。
1.通过邀请各市县电视台工作人员轮流到新闻频道通联部跟班学习,详细了解本频道栏目的管理定位,采编方面的相关要求和标准,同时通联编辑与学习人员沟通了解各市县的情况,倾听他们的诉求,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从而增加有效供给,减少无效供给,实现通联新闻工作的供给侧改革。
2.将原来每年举办的市台通联工作会议、县台(通讯员)通联工作会和行业记者站会议三会合一,一并邀请各个市台、县广电局和行业记者站近120 名相关负责人参会,并在会议中引入“论坛”形式,围绕几个中心议题,邀请部分市台、县局、行业代表上台讨论,并与台下代表互动答疑,大家共同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3.实行“特约记者”模式,在各市县台精心选拔一批出镜效果好、业务能力强的市县台骨干记者作为本频道特约记者,每天指定一名通联编辑联系特约记者,指导设定近期选题;在报道中,让他们持广西广播电视台话筒出镜并在播出时署名特约记者,协助完成重点主题策划报道和突发新闻,逐步提升各市县台新闻在本频道中的播出质量和权重,同时分担了本频道记者人手机器紧张的压力。截至目前,在全区大部分市台和主要县台均安排了优秀的特约记者,人数达24 人。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1 至5月,各市县特约记者共在《广西新闻》《新闻在线》《“三月三”大直播》等栏目中发稿70 多条,非常出色地完成了报道任务。
1.在每天下班前通过市台主任微信群、市台记者QQ群等渠道发布当日各个栏目的采用条目、作者,对于他们的劳动成果给予最及时的反馈和肯定。每周一,由通联部一名编辑负责撰写上周通联工作总结,回顾上周工作重点,总结得失,对于优秀的市县台记者、行业通讯员新闻作品,予以公开表扬和致谢,对于普遍存在的不足,进行不点名的提出,大家共勉,对于存在重大瑕疵的作品,私下联络作者进行指出,提出改良建议,既加强了优秀记者、行业通讯员的成就感和获得感,又照顾到后进记者的自尊心,让他们乐于接受建议。
2.开设新闻频道通联部的微信订阅号,由专人负责管理,定时发布最新的本频道优秀新闻作品,为各市县电视台和行业通讯员提供新闻业务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3.在物质和精神上给予表现突出的市县台记者、通讯员更多的鼓励。除了按照本频道的既定标准发放稿酬外,还在每年按照用稿数量、质量评选出先进通讯单位和优秀通讯员、优秀作品,并在通联年会上进行表彰,同时发放一定数额的奖金,鼓励大家勇于拔尖。
在目前本频道的通联工作中,新闻稿件通过邮箱接收,可以说是实时到达。视频素材的传递,大约从2005年起,逐渐淘汰微波传输,采用光缆实时传输,信号比微波传输更清晰,传输时间与视频长度为1:1 的比例,并且可以在传输过程中实时看到画面。虽然有稳定、用时明确、过程可看画面的优点,光缆实时传输也存在一定的弊端:(1)受制于硬件配置,传输通道有限,只允许至多四个台同时传输画面;(2)只能传送标清画面,在各地市台普及高清拍摄、本台全高清播出的今天,接收的标清画面无法达到良好的播出效果;(3)与视频时长1:1 的传输时间较为低效,大量新闻涌入的时候还需要排队;(4)传输光缆的铺设通道能连接市台到广西台,记者不回到市台传片机房就无法传送。以上都成为耽误上送新闻时效性的瓶颈。
由于光缆实时传输设备的高清化改造和通道增加涉及到本台及各个市台的硬件升级,涉及范围广、花费大,短时间之内难以全面完成,而提高传输效率又是节目体量越来越大情况下的迫切需求,于是新闻频道通联部向台里申请安装了一条专用光纤宽带,可以通过邮箱、QQ 等多种方式接收视频文件,大大提高了传片效率和质量:(1)宽带接受视频文件可以无数个通道同时接收、下载,再批量导入编辑所使用的大洋非编系统,在带宽足够的情况下,不存在排队和拥堵;(2)不限制视频格式,没有线路损耗,高清航拍、高清视频不再被“浪费”;(3)不限制传输地点,只要有互联网就可以传输,甚至在突发事件的一线,可以用手机4G 网络回传;(4)在紧急情况下,可以直接拍摄微信小视频发送,实现摄像机之外的摄影手段作为应急补充。
自2014年“壮族三月三”首次写入广西法定假日以来,新闻频道通联部主动转变工作思路,提前深入乡镇一线踩点策划《三月三大直播》,在广西选取五个地点直播当地节庆活动,并派出本部门除值班编辑外所有的人员力量下沉一线主导直播执行,全景式展现了壮乡各地各民族欢庆“壮族三月三”的盛大场面,直播效果获得区党委、政府的高度评价以及观众的热烈反响。2017年该直播升级为《2017 八桂嘉年华——三月三大直播》,策划和执行团队也从新闻频道通联部扩展为整个新闻频道,并联合本台内10 多个部门、20 家外省省级电视台、区内市级电视台和境外电视台,出动了7 辆卫星车、3 辆转播车、5 套便携切换系统、10 多套无人航拍机和10 多套无线微波系统,超过500 名工作人员参与的全天候超大规模直播,将一场以民族传统文化为爆点的广西五千多万人的狂欢呈现在观众面前。2018年通联部组织筹办“2018年自治区成立60 周年新闻宣传协作会”,与14 个市台共同协商制作自治区60周年大庆特别节目《锦绣新广西扬帆新时代》,并承担崇左篇的制作。在多重工作任务的锻炼下,通联编辑突破自身工作技能的限制,在基层开展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实践工作,锤炼出全能的队伍,成为独当一面的团队。
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传媒市场的转型竞争程度进一步加剧。只有始终坚持党性原则和正确舆论导向,通过不断整合资源,创新工作形式和方法,充分发挥各级电视台的固有优势,调动工作积极性,电视新闻才能提高竞争实力,获得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