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

2019-02-20 05:58
师道(教研) 2019年4期
关键词:教材信息技术探究

文/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第一小学

知识经济的到来和信息时代的发展大大地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新的时代需要新的人才。信息技术教育对学生来说已经不仅仅是学会用键盘打字,更是为学生在多元文化的世界大环境中的生存和发展做好准备。

一、因材施教,有效安排教学内容

这里的“材”包括学生和教材。由于受到环境、个人爱好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信息素养存在较大的差异。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状况,充分考虑每一位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接受能力、学习态度、知识基础,还要掌握个别学生的爱好、注意力、记忆、理解能力、知识水平等,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目中有人”,应付自如。

其次,要熟悉教材,树立“用教材教”的观念。教师要钻研教材,深挖教材内涵,正确掌握教学的目标与重难点,研究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方法,结合学生现状合理处理教材。

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有助于形成民主、和谐的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并促使学生迸发出思维的火花,积极思考,勇于探究,大胆创新,从而有效地掌握知识与技能。新课的导入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应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基础,以激活知识与技能为目标,精心创设情境。

1.上课前利用“优秀作品”展示,激起学生视觉感受

上课前利用“优秀作品”展示,激起学生视觉感受,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观及学习习惯。如学习电脑绘画、电脑小报、文字修饰等一些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把优秀漂亮的作品制作成幻灯片展示出来,让学生亲自感受一下这些作品,并让他们谈谈“这些作品美不美”“美在哪里”“想不想亲自制作”等一些话题。学生的求知欲由此变得强烈,教师便可顺理成章地开始新课的教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变得更主动,充分发挥自己潜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2.故事引入,培养学生高尚情操

如为了让学生掌握“曲线”工具的使用,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故事:“有条小鱼叫丁丁,游到了一条小河里玩却忘记了回去的路,它非常着急,想早点回到大海里找它的妈妈,同学们想不想帮帮它?那么我们就要把丁丁所游过的部分景物画出来。首先我们要把这条小河画出来;由于这条小河在一座大山的脚下,所以我们也要把这座大山(一个弯)画出来;丁丁来到了海边看见波涛汹涌的波浪,因此,我们要画波浪;经过我们的帮助,丁丁已经游到海里了,现在就让我们把丁丁画出来。”通过故事的引入,既能使学生掌握“曲线”工具的使用技巧,又能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高尚情操,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创设竞争情境,调动学习兴趣

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表明,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适当开展一些合理的学习竞赛活动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因此,教学中,我们可适当创设竞争情境,引入竞争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以激发学习兴趣。

(二)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有效组织课堂教学

1.“讲、演、练”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应用软件的教学是知识与操作技能紧密结合的教学,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各章节的不同内容恰当地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和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科学合理地设计上机练习,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调整教学。

新授知识的时候,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认真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给予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对于电脑知识的抽象性,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软件、生动的故事等把抽象的东西转化成形象易懂的知识。讲授与演示过程要用精练通俗的语言传达给学生,避免过多的理论性,而忽视实操性。

“讲、演、练”是信息技术科比较常用的方法,虽然时间分配上练习要比讲授多,但我们却不能忽视新授这个环节,必须要认真钻研教材,设计形象生动的教学环节,绝不能照本宣科,否则练习的时间再长也只能是“玩”电脑而非学电脑。

2.“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确立“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其任务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出科学合理的任务,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能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主要是根据教师提供的任务,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任务,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科学合理的任务是一堂课的关键。

(1)任务要有层次性。提出的任务要与本节课的知识有紧密的联系,要注意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接受能力的差异,教学任务的安排应由易到难递进。如教学任务是调整图片的大小和位置、图片的裁剪,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及学生的接受能力,老师应首先提出调整图片大小和位置的任务,最后才提出裁剪图片的任务,两个任务的顺序不能调换。

(2)任务要有可操作性。安排任务时要考虑到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和水平,及信息技术知识的运用规律。如在画图软件中输入文字,学生必须已经掌握了选择输入法及使用中文输入法输入汉字的知识;教学生使用“橡皮擦”工具时,尽量避免与“撤消”冲突,应设计一个不能“撤消”只能使用“橡皮擦”工具修改图画的任务,不然就会影响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知识的灵活性。

(3)任务要有吸引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学习积极性的调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老师可创设情境,合理地提出任务,充分调动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例如:在学“艺术字”时,我开展了一个小比赛“名字设计大师”。由于设计的是自己的名字,学生都很积极地参与,运用软件所提供的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不停地尝试与改进。最后每位学生不仅掌握了“艺术字”的制作方法,还为自己设计了一个漂亮的名字。

3.“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模式

教师应精心设计学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并体验知识发现的过程,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设置认知冲突,让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循循善诱,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解决问题,进入主体角色,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广州市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内容安排是合理、恰当的。同时它也把操作技巧与步骤清晰地写在教材中,学生是有能力通过自学来获取知识与技能的。因此,作为课堂的引导者,教师应该多放手让学生自学,通过自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学生的起点参差不齐,遇到一些较难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集思广益,共同解决问题。

三、合理评价,优化“教”与“学”效果

根据《广州市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课堂评价意见》《广州市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课堂评价表》《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通用型课堂教学评价表》开展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状态的研究与评价要重视真实教学情景,由评“教”转向“评”学,评价主体向评价对象回归。在教学评价过程中,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是一种“交互主体”的关系,鼓励被评价对象积极参与发展性评价的全过程。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评价的重心是教学过程,评价贯穿于每个教学环节。

课堂评价主要通过观察对学生在课堂中参与学习过程的情况及表现做出评价。除了教师评价,还可以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小组互评相结合的多元评价。学生对作品的评价大都只看作品本身,而很少关注同学完成作品的过程,往往会产生偏颇,打击部分同学的积极性,这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非常不利。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多看到别人的亮点和长处,尤其是多注意别人在完成作品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合作能力等等,学会多方位全面地进行评价。教师评价作为对学生评价的补充和总结一定要恰当,应着眼于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以肯定、鼓励评价为主,指出学生的优点,即使学生最后的学习结果不够理想,也应鼓励其继续努力,并适当指出改进办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就感。学生的学习的热情得到了保护,课堂的有效性自然提高了。

总结性评价应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运用三方面去考查学生,通过自评、互评、小组评和教师评的方式及时反馈本节课学生各自的表现情况及学习情况。既做到知识的有序梳理,又能让学生自我反思;既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又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

猜你喜欢
教材信息技术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教材精读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教材精读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