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钟
汉宣帝刘询,原名刘病己,汉武帝刘彻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刘进之子;生于前91年,卒于前49年;前74至前49年在位。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君。
刘病己出生数月,即逢巫蛊之祸,此祸是汉武帝统治时期的一场宫廷内部的政治斗争。汉武帝晚年多病,他猜疑是其左右之人“巫蛊”所致。征和元年(前92年),丞相公孙贺被人告发用“巫蛊”诅咒,在驰道下面埋木偶人,于是公孙贺被抓,死于狱中。江充因与太子刘据有矛盾,诬告太子宫中埋有木人,太子杀死江充及其手下的胡人巫师。汉武帝发兵追捕,刘据也发兵抗争,激战五日,死者数万人,后太子兵败自杀。①参见《资治通鉴》第二十二卷《征和二年》。太子妻妾和三子一女全部被害,只剩下襁褓中的刘病己,也因连坐被关入大鸿胪②官名,汉武帝时改典客为大鸿胪,原掌接待少数民族等事,为九卿之一。后渐变为赞襄礼仪之官。所属的郡邸狱。后汉武帝派原廷尉③官名,掌刑狱,为九卿之一。丙吉审理此案,丙吉知道刘据并无犯罪事实,他对皇曾孙刘病己无辜受到连累深为哀怜,便选择谨慎忠厚的胡组、郭征卿两个女囚犯在干净、宽敞的地方哺养小病己。后来,武帝下诏,为皇曾孙刘病己登记皇族属籍,并命原太子的宾客、担任掖庭令的张贺抚养他。张贺自己出钱供给刘病己日用,并教其读书习儒。少年刘病己聪明好学,但也喜欢游侠,斗鸡走马,他经常到长安诸陵、三辅之间游历,还到莲勺县盐池一带和杜、鄂两县之间的下杜城去游玩,在游玩中他了解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百姓疾苦,同时,也对一些是非曲直和吏治得失有了感悟。④⑤参见《资治通鉴》第二十四卷《汉昭帝元平元年》。
前87年,汉武帝驾崩,时年8岁的汉昭帝刘弗陵即皇位;前74年,年仅21岁的汉昭帝死了,因其没有儿子,昌邑王刘贺做了皇帝。但刘贺“淫戏无度”,“饮酒作乐,斗虎豹,召皮轩车九流,驱驰东西”,“日益骄溢,谏之不复听”,所以,只当了27天皇帝,就被以霍光为首的大臣废黜。18岁的汉宣帝刘病己即位。⑤他当上皇上特别是亲政后,在吏治上采取了一系列重大创新举措,有力推动了当时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
从幼年昭帝即位,到昌邑王刘贺立废,再到宣帝刘询上任,西汉王朝的大事小情几乎全都掌握在大将军大司马、博陆侯霍光手中。当然,不能否认霍光为刘氏政权的巩固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辅助幼主昭帝处理朝政,积极拥立宣帝;匡扶国家,安定社稷,打击外敌侵入;推行“轻徭薄赋”政策,发展农业生产等。但他同时还利用其有利的地位和手中的权力,大肆发展家族势力,除他本人权倾朝野外,他的儿子霍禹和兄长的孙子霍云都是中郎将;霍云之弟霍山任奉车都尉、侍中,统帅由胡人、越人组成的军队;其两个女婿分别担任东宫和西宫的卫尉;霍光的堂兄弟、女婿、外孙全部参加朝会,担任诸曹、大夫、骑都尉、给侍中等职。霍氏一家“党亲连体”,在朝廷盘根错节形成庞大权势网。尽管名义上刘询是西汉皇帝,而实际上霍光却是最高统治者。可以说,那时的霍光的势力已经达到了无人可比、登峰造极的地步。①参见《资治通鉴》第二十四卷《汉宣帝本始元年》。
年轻而又势单力薄的宣帝,于前74年即位后对大将军霍光非常尊重,他将霍光列为其登基称帝的重要功臣,封他食邑17 000户,加上以前的共享有20 000户赋税。朝中的各项事务先向霍光报告,然后才上奏宣帝。前68年,霍光病重,宣帝亲自前去探望,并于当日任命霍光的儿子霍禹为右将军。农历三月霍光死了,宣帝与太后亲自前往霍光的灵堂进行祭悼,并让两千石大员负责安排霍光墓穴修建、赏赐棺木、葬具等,所有葬事活动都按御用规格。宣帝还赐霍光谥号为“宣成侯”。为报答霍光拥立自己当皇帝的恩情,宣帝封霍光侄孙霍山为平乐侯,命他以奉车都尉的身份主管尚书事务。御史大夫魏相通过昌成君许广汉向宣帝上了一道秘密奏章,主要内容是说霍光虽然死了,但他的家族势力仍很强大,应该设法削弱他们的权势,消灭他们可能会生出的阴谋,以巩固皇家的万世基业,也保全功臣的后代子孙。魏相又通过许广汉向宣帝建议,取消过去实行的奏章“副本”制度,防止霍氏势力集团阻塞言路而蒙蔽皇上。宣帝认为这些建议很正确,全部予以采纳,并下诏任命魏相担任给事中。②参见《资治通鉴》第二十四卷《汉宣帝地节二年》。
早在前74年孤儿刘病己被掖庭令刘贺抚养时,时任暴室啬夫许广汉将女儿嫁给刘病己,婚后一年,生下一子,起名刘奭。后来,刘病己即帝位,许氏被立为皇后。③参见《资治通鉴》第二十四卷《汉昭帝元平元年》。前71年,许皇后再次怀孕,医生受霍夫人指使,在皇后生产后,将皇后毒死。前70年,宣帝立霍光之女霍成君为皇后。前67年,霍夫人听说刘奭被立为太子,于是,又教皇后女儿毒死皇太子。皇后几次召见太子,赐给食物,但太子的保姆和奶妈总是先尝过之后再让太子吃,皇后拿着毒药却无从下手。④参见《资治通鉴》第二十五卷《汉宣帝地节三年》。
霍光虽然死了,但霍氏家族仗恃朝中势力强大,骄横奢侈。霍夫人大规模兴建府第,又制造出与御用规格相同的人拉辇车,绘着精美的图画,车上的褥垫用锦绣制成,车身涂以黄金,车轮外裹着熟皮和棉絮,以减轻车身的颠簸,由侍女拉着她在府中游玩,霍夫人还与名叫冯子都的管家淫乱。霍禹、霍山也同时扩建宅第,还常常在平乐馆中骑马奔驰追逐。霍云几次在朝会时称病而私自出游,带着许多宾客到黄山苑中行围打猎,派奴仆去朝廷报到,却无人敢于指责。霍夫人和她的几个女儿,昼夜随意出入上官皇太后居住的长信宫,没有限度。⑤
宣帝亲掌朝政后,命御史大夫魏相任给事中,后来又提拔魏相为丞相。宣帝闲暇时,经常召见丞相魏相、平恩侯许广汉和侍中金安上一起议论国事,特许这三人可以径自出入宫廷。当时,霍山主持尚书事务,宣帝却下令:允许官吏和百姓直接向皇帝呈递秘密奏章,不必经过尚书;群臣也可直接晋见皇帝。通过这些措施,使宣帝了解了许多包括霍氏家族在内的大量情况和信息。宣帝听说不少关于霍夫人毒死许皇后的传闻。为防止打草惊蛇,宣帝暂时没有派人调查许皇后致死一案,而是采取调虎离山的办法,对霍家人士的职务进行调整:第一步,将霍光的女婿辽东将军、未央卫尉、平陵侯范明友调任光禄勋;将霍光的二女婿诸吏、中郎将、羽林监任胜调出京师,任安定太守。第二步,将霍光的姐夫给事中、光禄大夫张朔调出京师任蜀郡太守;将霍光的孙女婿之一中郎将王汉调任武威太守。第三步,将霍光的大女婿长乐卫尉邓广汉调任少府。第四步,任命霍禹为大司马,却不让他戴照例应戴的大官帽,而戴小官帽,且不颁给印信、绶带,撤销他以前统领的屯戍部队和官属,只是他的官名与其父亲霍光一样为大司马。又将范明友的度辽将军印信和绶带收回,只让他担任光禄勋一职。霍光的另一个女婿赵平本为散骑、骑都尉、光禄大夫,统领屯戍部队,而今将赵平的骑都尉印信和绶带收回。所有统领胡人和越人的骑兵、御林军以及未央、长乐两宫卫所属警卫部队的将领,改由宣帝所亲信的许、史两家子弟担任。⑥参见《资治通鉴》第二十五卷《汉宣帝地节三年》。
霍夫人和霍禹、霍山、霍云眼看霍家的权势被削弱,他们认为,一旦事发,必遭严惩。从此开始,他们便有了反叛朝廷的打算。结果,霍氏的政变阴谋被发觉。霍云、霍山、范明友自杀;霍夫人、霍禹、邓广汉被捕,霍禹被腰斩,霍夫人及霍氏兄弟姐妹全部被当众处死。霍皇后被废,囚禁于昭台宫,后自杀身亡。因与霍氏有牵连而被诛杀的有数十家。宣帝还下诏,将告发霍氏政变密谋的张章、期门董忠、左曹杨恽、侍中金安上、史高封为列侯。
作为失去至亲、有过牢狱之苦、孤儿出身的宣帝,他对冤狱和连坐深恶痛绝。他亲政后,针对当时存在的“长官有罪,其僚属连坐”,“一些奸猾的官吏玩弄法律,转相引用比较苛刻的判例”和“利用执法权进行交易,索取贿赂”,“想使罪犯活命,就附会能让其活命的法令;想致其于死地,就引用使其非死不可的条文”等弊端,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宣帝亲自参与案件的审理,并充实和加强审核力量。按当时法律工作规程,每年秋天都要对一年中的案狱作最后的集中会审决定,届时宣帝常常到会审办公地宣室殿“斋居而决事”,对各类刑法案狱的判决“号为平矣”。在审案裁决实践中宣帝认为,选派廷尉史参与各郡的司法事务,其职权小俸禄低,成效不够明显。所以,他下诏再设置廷尉平四名,俸禄为六百石,专司刑狱的评判和复核,并设置了治御史,以审核廷尉量刑轻重。①参见《资治通鉴》第二十五卷《汉宣帝地节三年》。从制度和机制上保证执法的严肃性和公正性。
二是要求两千石高级官吏既要做到“政平讼理”,又要督察属下不得任用用诈使巧、玩弄法律的人。宣帝常说,“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没有叹息之声和抱怨、仇恨之心,主要在于“政平讼理”,即为政公平清明,处理诉讼之事合乎情理。②参见《资治通鉴》第二十四卷《汉宣帝地节二年》。
三是要求中枢机构“枢机周密,品式备具”。前68年,宣帝下发诏书,要求中枢机构加强法令、制度建设,使其严密、完备,做到“上下相安”,“莫有苟且之意”。③参见《资治通鉴》第二十四卷《汉宣帝地节二年》。
四是严厉惩处以权乱法、任性执法的官吏。河南太守严延年治理郡务阴狠酷烈,人们认为应处死罪的,却被他突然释放;人们认为无罪的,却被他无端处死。每年冬季,严延年就让郡属各县把囚犯押送到郡衙,进行集中审判和集中处斩,被处斩的人“血流数里”,河南郡的老百姓都称其为“屠伯”。有个名叫义的府丞,上书控告严延年十大罪状。宣帝将此事交给御史丞调查核实。调查结果显示,严延年“语言怨望、诽谤政治数事”即对朝廷心怀怨望,诽谤朝政等几桩罪名。很快严延年以“大逆不道”罪被斩首示众。
宣帝高度重视地方一把手的选拔任用,凡任命州刺史、郡太守、封国丞相等高级地方官吏,他总是“亲见问,观其所由”,“考察所行以质其言,有名实不相应者,必知其所以然”④参见《资治通鉴》第二十四卷《汉宣帝地节二年》。。所以,宣帝时期对于官吏的降免、升迁都有相应的标准,各类机构健全、适当,公卿大臣大都各称其职,礼让之风在国内兴起。下面列举几个宣帝提拔任用的重要官吏实例。
宣帝即位初期,渤海周围各郡遇到荒年,百姓饥馑,盗贼并起,朝廷曾选派两千石高级官员前去治理也不能擒获制止。前65年,宣帝下令在全国征选具有治乱能力的官员。丞相和御史都向宣帝推荐前昌邑国郎中令龚遂,于是,宣帝任命他为渤海太守。龚遂向宣帝谈了自己的想法和拟采取的施政措施,他说:“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宣帝批准了他的请求。龚遂到达渤海郡界,遂将军队全部遣返,在途中给所属各县下达文书指令:“将所有负责缉捕盗贼的官吏一律撤销,凡是手持锄头、镰刀或其它农具的,一律视为良民百姓,地方官吏不得刁难,只有手持兵器的才算是盗贼。”然后,龚遂单人独车前往郡衙上任。盗贼们听说新太守的命令后立即解散,抛弃兵器弓弩,拿起镰刀、锄头,一下子域内的盗贼问题便悄无声寂地平息了,老百姓安居乐业。龚遂又下令打开官府粮仓,赈济贫苦百姓;选派品行优良的官吏对百姓们进行安抚、管理。龚遂发现齐地风俗奢侈,人们不愿意在田间劳作,而喜欢经营工商业,他便以身作则,带头勤俭节约,劝导百姓从事农业生产。他制定措施,按各户人口的多少,规定必须种树若干;养家畜若干;对老百姓凡有带刀持剑的,动员他们卖剑买耕牛,卖刀买牛犊。经过龚遂的辛勤劝勉,往来巡查,终于使渤海郡内各家各户都搞起了农业生产,并都有了一定积蓄。老百姓有活干、有饭吃,刑狱讼案大为减少。对此情况,宣帝让史官们记录在案,并将抓稳定工作卓有成效的龚遂提拔到朝中担任水衡都尉。①参见《资治通鉴》第二十五卷《汉宣帝地节四年》。
东海太守尹翁归廉洁勤政,为人公正、明察。他对郡中官吏和普通百姓的好坏和奸邪之徒的罪状无不尽知;对治下每个县的情况都有专门的记载,并亲自处理各县的政务。凡遇下属处理事务过于苛急,他便命其稍加平缓;如果属下官吏办事稍有懈怠,他则亲自查阅有关记载督促。伊翁归逮捕罪犯,都在秋冬考核官吏大会上或出巡各县之际,而不在平日无事时进行。他逮捕罪犯的目的在于发挥震慑作用,“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因其治理郡务成绩优等,宣帝将其调入京师,提拔重用为右扶风一职。在新的岗位上,尹翁归选拔重用清廉公正、嫉恶如仇的官吏;对违抗命令者,必加处罚。待人接物注重礼节,无论是自己喜欢还是厌恶,都同样对待。由于尹翁归为人温和谦虚,从不依恃自己的才能看不起别人,因此在朝中尤其受人赞誉。②参见《资治通鉴》第二十五卷《汉宣帝元康元年》。前62年,右抚风尹翁归去世,家无余财,宣帝下诏说:“尹翁归廉洁公正,治理百姓成绩优异,赐给尹翁归之子黄金百斤,作为祭祀之用。”③参见《资治通鉴》第二十五卷《汉宣帝元康四年》。
宣帝在民间时与老百姓接触较多,他知道老百姓对“苦吏急也”,并听说河南太守丞黄霸为政宽和,公道正派,深受百姓拥护。所以,宣帝上任不久就将黄霸召到长安,任命他为廷尉正。黄霸上任后,多次裁决疑难案件,朝廷中群臣都认为他公平公正。④参见《资治通鉴》第二十四卷《汉宣帝本始二年》。后来,因黄霸不作为,即对夏侯胜抵制宣帝诏书、对设立汉武帝祭祀之乐持反对态度不进行举劾,与夏侯胜一道被关进监狱。前70年农历四月,全国49个郡、国同时发生地震,宣帝大赦天下,黄霸被释放,任命他为扬州刺史,⑤参见《资治通鉴》第二十四卷《汉宣帝本始四年》。后又任颍川太守。在颍川,他下令郡内驿站和乡官一律养鸡养猪,“以赡鳏、寡、穷者”。后来又加强基层治理队伍建设,设置父老、师帅、伍长,在民间推行教化,教育引导百姓行善防恶,劝导大家务农养蚕,饲养家畜,种植树木,节约用度,增加财富。他还经常接待属下官吏和普通百姓,了解和掌握基层情况。黄霸对属下官吏的管理方法是,首先进行教育劝导,以教育挽救为主,尽最大努力成就、保全他们,如确实有人不遵教化,再对其实施刑法。所以,黄霸在颍川有很好的治功,很好的口碑,郡内户口年年增加,政绩考核全国第一。所以,宣帝提拔他担任京兆尹。不久,因被指控违法,连续受到降级处分。最后,宣帝下诏让他重新回到颍川,以八百石的官序充任颍川太守。⑥参见《资治通鉴》第二十五卷《汉宣帝元康三年》。黄霸第二次担任颍川太守后,并没有消沉和怨言,他戴罪立功,“政事愈治”,迎来众多候鸟云集,其中“颍川尤多”。宣帝发布诏书,对黄霸进行表彰奖励。同时,对颍川郡中孝顺、友爱和其他具有仁义品行的百姓以及三老、力田等乡官,分别赐予不等的爵位和财帛。几个月后,宣帝又征调黄霸担任太子太傅。⑦参见《资治通鉴》第二十七卷《汉宣帝神爵四年》。前55年,黄霸任御史大夫,后又任丞相。⑧参见《资治通鉴》第二十七卷《汉宣帝五凤三年》。
东郡太守韩延寿,以前曾在颍川任刺史,系黄霸的前任。韩延寿在颍川做刺史时,积极推行教化,教育引导老百姓讲究礼让,移风易俗,注重节俭。他征召年纪大、阅历丰富、威信较高的长者与百姓一起研究决定婚丧嫁娶和祭祀的礼仪,基本上都是依照古礼,不许超过规定大操大办。百姓们随从韩延寿的倡导,凡有贩卖纸车纸马和其他陪葬用的各种假器物者,都将其物品没收,抛于街市。韩延寿为官重视礼仪教化,他每到一地,必定聘请当地贤士,以礼相待,认真听取他们的建议,采纳他们的批评意见。韩延寿还注意表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品行高尚之人。他还帮助修建地方公立学校。他还在民间设置“正”“伍长”等基层管理人员,加强治安防范,禁止收留奸邪之人,街巷、村落之中如有不寻常事情发生,官吏就会立即闻之,所以奸邪之人不敢进入韩延寿管辖的地界。韩延寿在颍川任职以来,令行禁止,民风建设成效显著,刑狱案件大为减少,因此宣帝将他提拔调入京师,接替萧望之,担任左冯翔。⑨参见《资治通鉴》第二十六卷《汉宣帝神爵三年》。刚刚卸下左冯翔职务、新任御史大夫的萧望之听说韩延寿在东郡任太守时,曾发放官府之钱1 000余万,便派御史进行调查。调查果显示,韩延寿在考试骑兵之日,奢侈豪华,超过规定;又动用官铜,仿照尚方铸造御用刀剑之法,等到月食时铸造刀剑;还动用官钱,私自雇用管理徭役的官吏;并加装自己的车辆的防箭设施,花费300万钱以上。韩延寿因此被指控犯有“狡猾不道”之罪,被斩首示众。
霍光死后,宣帝开始亲自主持朝政,为了解和掌握实际情况,加强对官吏的管理监督,他采取了一些创新性举措,取得了良好成效。
前68年,宣帝规定,“五日一听事”,召集群臣,听取他们对朝政事务的意见,“自丞相以下各奉职奏事”,分别汇报自己职责范围的工作情况,再将他们陈述的意见分别下达有关部门试行,而后考察、检验其功效。凡任尚书、侍中的官员,有功者应予升迁,或有特殊成绩,就厚加赏赐,甚至惠及他们的子孙长久不变。①参见《资治通鉴》第二十四卷《汉宣帝地节二年》。这项制度的建立,有效地激励约束参加朝会的高级官吏不断地想事、干事。
宣帝在官吏的日常管理中,善于运用奖惩手段。比如,胶东国丞相王成,工作勤奋,安抚流民成绩显著,“治有异等之效”,宣帝就赐予他“关内侯”爵位,并将其官阶提高到中两千石。②参见《资治通鉴》第二十五卷《汉宣帝地节三年》。大司农中丞耿寿昌针对当时连年丰收、谷贱伤农的现实情况,向皇上提出建设“常平仓”的建议被采纳,政府以“常平仓”为载体,在粮价低时加价买进、粮价高时减价售出,平仰了市场粮价。据此,宣帝下诏赐予耿寿昌关内侯爵位。④参见《资治通鉴》第二十六卷《汉宣帝神爵三年》。宣帝坚持一手抓扶助有道,一手抓讨伐无道。他将“屠伯”河南太守严延年公开予以处斩。这种恩威并使、奖惩分明的施政手段,有效地刺激了吏治政风的改善。
宣帝认为,郡太守是治理官吏和百姓的关键,如果调整变化频繁,就容易引起治下百姓的不安。如果百姓们知道他们的郡太守长期留任,“不可欺罔,乃服从其教化”。所以,凡地方两千石官员治理有成效的,宣帝总是正式颁布诏书,加以勉励,增加其官阶俸禄,赏赐黄金,甚至赐爵为官内侯,遇有公卿职位空缺,则按照他们所受奖励的先后、多少,依此挑选补任。③保持郡县两级主官的相对稳定,有利于他们安下心来作长远打算,扑下身子谋事、干事,做出上下都认可的治绩。
前59年,宣帝下发诏书说:“吏不廉平,则治道衰。”“今小吏皆勤事而俸禄薄,欲无侵渔百姓,难矣!”“从今以后,一百石以下的官吏增加俸禄十分之五。”④宣帝知道基层官吏直接同老百姓打交道,任务繁重,工作幸苦,如果他们俸禄低薄的情况长期得不到改善,老百姓的利益很可能受到侵犯。这项政策的实行,对于保护老百姓利益,激发和调动基层官吏工作积极性,促使他们廉洁从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前67年十月,汉宣帝颁布诏书说:“先前农历九月发生的地震使朕非常恐惧。如有能指出朕的过失,以及各郡、国举荐的‘贤良方正’和‘直言极谏’人士,都要敢于匡正朕的失误,对有关高级官员的错误也不必回避。”接着,他又下发诏令说:“将未使用过的皇家池塘和禁苑借给贫苦百姓,供他们用其从事生产活动。各郡、国的宫室、别馆,不要再进行修缮。返回原籍的流民,由官府借给公田,贷给他们种子、粮食,免除他们的财产税和徭役。”⑤宣帝在大灾面前反思自己,制定和实施一些转变官吏作风、关注民生事业的政策,对于抗震救灾和发展生产是十分有益的。此后,宣帝还驰而不息地抓官吏作风转变,发现存在的严重问题,下发诏书予以警示和纠正。如前64年农历五月,宣帝颁发诏书说:“有的官吏擅自征发徭役,装饰宾馆驿站,使过往使者和官员称心如意,超越职权,违反规定,以博取赞誉。这种情况,就如同踩在薄冰上等待太阳出来一样,岂不是很危险吗!”⑥
东汉史学家班固对宣帝有一段综合评价:汉宣帝在吏治上,坚持“有功必赏,有罪必罚,注重综合考核官吏的名与实。主持政务的大臣、学者,以及执掌法令的官员,全部精通自己的本职……以后的汉元帝、汉成帝,很少能与之相比,这也足以证明汉宣帝时确实做到了官吏各称其职,百官各安其业……功勋光耀祖业,业绩永垂后世,实可称之为“中兴”,其功德可与商高宗、周宣王相比”⑦参见《资治通鉴》第二十七卷《汉宣帝黄龙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