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涵
(新疆和田地区人民医院,新疆 和田 848000)
据相关资料[1]显示,支原体并不是细菌,也不是病毒,而属于无细胞壁的微生物,也是导致患者出现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而支原体肺炎在整个肺炎肿瘤中,占非细菌性肺炎的30%,而小儿患者人数居多,并会引发腹泻问题。本次实验选取了2019年1月-2019年7月来本院就诊的患者,其均诊断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了78例患者作为调研对象。通过分析临床特点,进一步做好疾病的预防准备。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选取了2019年1月-2019年7月来本院就诊的患者,其均诊断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了78例患者作为调研对象。其中,男性41例,女性37例,患者年龄3个月-1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1.2)岁。从患儿的基础情况上看,多存在发热、咳嗽,并有喘息的状况,在肺炎支原体的实验室检查中得到确诊,且患儿及其家属能够配合调查研究。在一般资料的对比中不存在显著差异。
1.2 分析方法 通过实验室分析在显微镜检查、病原菌常规培养等方案的基础上,分析其临床发 病特点。在仪器的选择上为IgM检测试剂、ELISA法,并采用专业的酶标仪、全自动细菌分析仪等进行肺炎支原体培养鉴定。首先要取患儿静脉血2 mL-3 mL,随后进行血液标本的离心处理,在血清分离后采用ELISA法做出结果分析。
在肺炎支原体培养上需要对患儿口腔分泌物进行收集,并进行病原体24 h培养。而轮状病毒的检测则需要取粪便样本,进行稀释,并对检查结果进行观察。
1.3 评价标准 本次实验需要对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不同情况的分析,包括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肠炎、细菌性肠炎等,并分析患儿的临床表现特点。
1.4 统计方法 在本研究中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治疗结果进行讨论,在数据上也采用SPSS 19.0专业计算软件进行结果分析。本次实验在临床病情的发生率上为计数统计,并对致病菌类型进行了分析。
从结果上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腹泻的发生率为52.6%(41/78),而在使用药物吸住后的腹泻发生率更高。此外,从患儿的年龄上看,其腹泻患者多发生于3岁以内患儿(57.7%),其次则为3岁-7岁之间(26.9%)。
而从腹泻致病菌类型上看,最多的为细菌性肠炎(其以致病性大肠杆菌为主),占比为53.7%(22/41),其次为轮状病毒性肠炎,占比为29.3%(12/41),随后还包括真菌性肠炎,其以白色念珠菌为主。
该疾病以夏季为细菌性肠炎的高峰期,而秋季为轮状病毒性肠炎的高峰期。家长需要加强对患儿的保护。
肺炎支原体是导致儿童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也是小儿肺炎发生的主要因素。肺炎支原体在无细胞培养液上所生长的微生物室十分小的,直径在125 μm-150 μm,可以通过口鼻分泌物进行传播[2]。
肺炎支原体能够利用其顶端的结构黏附在细胞表面,并通过微管来吸收营养物质,对细胞器产生损伤,同时可以促使细胞发生溶解,导致上皮细胞坏死。该疾病不仅会引起患儿的呼吸道感染,也有可能引发心肌炎、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威胁到患儿的生命健康[3]。而该疾病的初期发病具有隐匿性,随着时间的延续,则有腹泻、恶心和呕吐症状,这是由于支原体对消化系统造成了变态反应。而服药治疗前后,其患者出现腹泻的发生率也具有差异,这会影响到疾病的发展,即在服用药物治疗后,特别是抗生素的使用对使得其肠道菌群异常,此时无法发挥调解作用,最后会引起腹泻。而注意疾病的高发期,加强疾病预防意识,能够更好地保障儿童的身体健康。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腹泻患儿的基础情况,我们认为其主要发生人员以3个月-7岁的儿童为主,并以细菌性肠炎、轮状病毒性肠炎为主,以夏、秋为高发季节,需要在生活中加强预防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