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州市海珠区实验小学
朋友的小孩上初中,在一次闲谈中,听她说起了她小孩班里的故事,其中说到有一次家长会上,科任老师评价他们班上课的情形:老师提问,课室里鸦雀无声,没人反应;小组交流时却又个个眉飞色舞、笑逐颜开。显然不是在交流老师布置的内容。又回想平日所听的公开课,有的公开课虽有小组交流的形式,但其实也会有组内某一两个同学包场的情形。怎么才能使学生间的交流合作更有效呢?从低年级开始应怎么培养呢?
我也参考过一些资料,说的都是小组合作的问题。不过,对于刚入学的一、二年级小朋友,虽然他们有在幼儿园一起玩游戏的集体活动经验,但对于学习上的互相交流,应该还是比较陌生的。对他们来说,学会同位交流应该更实在、有效。
不知是不是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的缘故,所以他们很多时候的行为,都是“以我为主”,不认真倾听同伴的发言,或者发言的同学只顾自己说自己的,全然不理睬同位有没有听到。因此,首先让他们要“互相倾听”,还要知道交流的一些方法。
1.指定角色
在一节一年级上学期“10以内减法解决问题”的新课上,先用了10来分钟引导学生观察图意、分析算法及小结审题步骤。接着出示一道新的题目,让学生自己观察图意、按步骤分析题目。
师:刚才大家已经分析了这道题了,下面我们来分单双行进行比赛。每组的这行为单行,这行为双行。(用手比划着让学生知道每组的单双行)
师:现在请单行的同学把刚才的分析过程说给同位听,双行的同学注意听清楚同位说的和你刚才说的一不一样、他说得对不对。注意,说的同学要面向对方,让同位听到你的说话,可以把书本放在两人都看到的地方。(学生交流的过程,我下去巡视,指导只听不看书的学生注意看着题目听同位分析等等。)
师:谁听清了你同位是怎样分析的?能说一下吗?(先只请双行的同学复述、如复述正确的——由其同位评判,就奖励双行组一颗星。得到奖励,陆续有双行的同学争取回答。如果单行的同学能指出同位复述错误的地方,就奖励单行。)
2.自选角色
有些内容对孩子来说比较抽象或有一定难度,并不是每个孩子都会回答的话,老师就要创造机会让孩子们参与分析说算理,引导他们进行另一形式的交流——同位两人根据各自理解程度,自己定出谁在两人间发言、谁在班内发言;或者有时可互相在小组内交流想法。所以,这就需要安排座位时要注意学生之间的搭配,不要把两个都太差的安排一起坐,同时评价的时候应以同位为共同体来进行评价。
一年级下学期《人民币比较大小》片段:前面刚用了一些时间进行简单的同单位人民币比较大小,接着师板“5元○8角”。
师:前面已经知道如果两个单位一样,直接看前面的数字来比较大小。这题一个是5元,一个是8角,单位不同,谁大谁小?怎样想的呢?
师:能说说怎么想的吗?(学生举手)
师:别着急,先在同位里互相说说看。这次要求:会说的同学先说给同位听,听的同学要仔细听;如果你还有不同想法,等同位说完后,你可以再说。待会儿我可能会任意抽学号,抽到的同学要做小广播员,负责把你们刚才的想法告诉大家,看看哪个广播员最称职,哪两个同位交流得最好。(学生交流过程,老师巡视指导)
师:谁愿意做小广播员?(有时会抽学号)
学生回答后,老师一定要对同位两个同学都作出肯定的评价,如果回答不出的要了解原因,引导以后要注意的地方。
刚从幼儿园上来的小朋友,最喜欢课间的十分钟了。因为幼儿园的生活都是集体活动,现在有10分钟下课时间,使他们一下子就爱上了小学生活。一下课,就见他们疯跑出课室——自由了。所以课间让他们合作是件比较困难的事,课外学生的合作活动主要定位在共同完成一项任务或进行一些学生容易操作的比赛比较好,主要以游戏形式为主,且次数不宜多。
在一二年级的数学学习中,20以内加减法和乘法口诀表是重点,要求达到熟练的程度,这就需要学生经常反复练习。但单靠课堂练习和作业,还不一定能达到熟练的程度。所以有时我会布置他们用课间的时间,同位用一副算式卡来比赛。看一次能算对多少题,同位谁算得多谁赢,我给他们记录,每次需时不会太多。过一段时间让他们自己看看有没有进步,同时老师也要在班上做出适当的评价与表扬,以使学生对这项活动感兴趣,从而能达到交流促进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