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楠, 樊莉莉, 莫春雷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81)
高职院校致力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从事教学研究的教学团队“是学校教学管理的基层组织”[1],是教学过程顺利实施,教学改革进一步推进的重要保证。在高职教学过程中,不同职称结构、年龄分布、学科领域以及从业经历的专兼职教师联合组成教学团队,有利于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的革新、教学资源的开发,也有利于实现新老教师的传帮带,整体提高教师队伍水平。
“高等职业院校要深刻认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国家将建设一批优秀教学团队,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2]2019年2月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公布要印发《国家级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提出要启动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将建设一批国家级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实施基于职业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过程,推进项目化教学[3],该文件对教学团队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团队建设已经成为了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的任务。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院(以下简称管理学院)从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现状出发,以多角度服务专业教学,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对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对教学团队的建设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为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通过对部分高职院校进行走访调研,了解到许多院校在教学团队的建设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教学团队建设取得了一定实效,但在具体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教学团队的建设和运行。
1.教学团队结构的合理性不足
团队就是由少数有互补技能和意愿,为了共同的目的、业绩目标和方法而互相承担责任的成员组成的正式群体。[2]教学团队一般是由不同职称结构、年龄分布、学科领域以及从业经历的专兼职教师联合组成,团队中的成员有共同的目标和明确的职责分工,通过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当前,高职院校教学团队中,职称、年龄、专兼结构等方面的合理性欠缺,尤其缺乏企业兼职教师的有效参与,而且,现有成员的团队建设与发展目标也不一致,明确性不足,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教学团队运行的实际效果。
2.教学团队的权责分配需要进一步明确
教学团队的权责不明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行政负责人和学术负责人之间权责不明确,教学团队大多分布在各个二级学院,在运行过程中行政负责人和团队的学术负责人在权责方面缺乏明晰的界定,偶有行政干预过多现象,影响了团队建设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其二是存在管理层对教学团队具体建设关注过少的问题,教学团队运行的随意性过大。因权责划分有待进一步明确,“搭便车”现象时有发生。
3.教学团队的激励机制有待完善
“教学团队的建设需要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以团队的整体业绩和整体绩效进行管理和激励。”[4]目前,教学团队激励机制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激励强度不够,由于受到经费、资源的限制,能够给予团队成员的物质激励往往十分有限,从而影响激励效果;二是团队内分配欠公平,按照行为经济学的参照系理论,人们对激励的认识除了绝对值外,还存在一个相对的比较[4],激励机制的公平性缺失,影响了激励效果。
4.教学团队的保障措施需要加强
教学团队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团队成员的努力,也需要院校给予一定支持。教学团队建设需要资源投入,也需要协调学校各部门之间的关系,而这些都需要教学团队所在的二级学院,乃至学校的领导给予大力支持,在组织机构、规章制度、资源投入等方面提供有力的保障。一些学校存在着重团队申报立项,轻团队建设管理的问题,对团队的后期投入严重不足,保障措施不到位,影响了团队的建设及运行效果。
近年来,管理学院高度重视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组织领导全体教师积极探索教学团队的建设路径和方法,逐步形成了“教师主动、领导推动、全院协动”的工作格局,在精品资源课程建设、教师教学能力竞赛等领域建成了一批优质教学团队。团队课程建设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交际礼仪”课程入选创新行动发展计划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项目,“交际礼仪”课程和“茶文化与茶艺”课程入选河北省职业教育在线课程建设计划项目,“西柏坡讲解”教学设计获得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教学组(高职组)一等奖。
系列成绩的取得,有赖于管理学院在教学团队建设中的有益探索。
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管理学院针对当前教育教学改革趋势和重点,结合学校重点工作,统筹考虑专业建设与发展和教师个人提升情况,确立了力争利用3年时间打造3~5个在特色骨干专业培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信息化技术应用、学生竞赛指导等领域具有较强能力和突出成果的教学团队,形成特色和品牌,推动管理学院教学改革整体发展的目标。
在团队建设过程中,管理学院确立了“专兼结合、学科互补、任务驱动、重点支持”的建设思路,并以此为指导,积极推动教学团队的建设与发展。
1.规划与分工
在教学团队建设中,注重梯队结构的合理规划,从年龄结构、学源结构和个人专长三方面着手,注意不同年龄段教师的搭配,以资深教师为引领,中青年教师为骨干,新入职教师为辅助,激发团队活力,发掘团队潜力。尤其注重专业领域和知识结构的共振互补,依据成员特长进行合理分工,从而充分发挥团队协同效应。
2.引聘专家
在教学团队建设中,采取“软引进”和“聘用”的方式,积极招纳行业企业专家和一线技术能手,充分利用其专业技能和资源优势,助力教学团队的建设与发展。在全局层面,聘请河北省会展业协会首席顾问赵玉甡、河北智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旅游部总经理邱水华为校外专业带头人,对教学团队给予整体指导;在具体项目层面,聘请中国形象设计协会副会长徐文波、河北省十佳导游周朝瑞参与团队建设,在理念设计、特色凝练、结构搭建、资源开发等方面进行专业指导,行业企业专家的指导对教学团队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3.任务驱动
结合团队发展规划,在混合式教学探索、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专业技能竞赛等领域选取真实项目,如创新行动发展计划、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使团队在真实任务驱动下,得到磨炼,取得佳绩。
4.集中资源,重点支持
对于承担主要任务的教学团队,集中资源给予重点支持,尤其注意“培训进修机会向团队成员倾斜,实训设施设备以团队任务优先”,聘请专家指导,组织专家会诊,为优秀教学团队补足短板、冲破难关创造条件,帮助其快速成长。
1.团队组建方式
教学团队采取“任务驱动、自主申报、学院审批”的组建方式。针对具体的任务项目,由团队负责人组队进行方案申报,管理学院教学团队建设领导小组针对项目特点、方案的可行性和团队结构合理性进行审核把关,提出意见建议,以提高建设方案的合理性、团队结构的科学性,协助教师做好组队相关工作,确保后期的建设工作顺利进行。
2.运行管理机制
教学团队采取“分级管理、分工合作”的方式,实行“学院领导主管、团队带头人负责、团队成员配合”的三级管理体制,明确教学部门领导、团队带头人和团队成员之间的权与责,构建“分工明确、责任明晰、协调有力”的运行模式,确保既能充分发挥每一个团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又有利于规范教学团队建设,调动优势资源为团队的建设提供支持和服务。
3.考核激励机制
在团队的考核评价机制上,既重视对团队业绩的考核评价,也注重对整个建设过程的考核评价。这种考核方式既避免了绝对以成败论英雄的不良倾向,也有利于通过过程的考核评价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
在团队的激励机制上,既重视对团队负责人的奖励,也重视对团队成员的奖励,充分调动每一名成员的积极性;既重视精神奖励,也重视物质奖励,关注团队成员的具体情况,避免了因经费有限,单纯物质奖励激励而产生的负面影响。
1.成立建设领导小组
管理学院成立了以院长为主任,专业群主任、资深教师、企业专家、行业能手为成员的教学团队建设领导小组,负责规划、管理教学团队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与教学团队进行沟通,检查、指导团队建设工作,协调解决教学团队建设中遇到的问题,为团队建设提供支持。
2.制定相关规章制度
为保障教学团队建设的高效有序进行,制定了教学团队项目立项、运行管理、交流研讨、经费使用、考核激励等相关制度。团队的各项活动都有章可循,尤其是相关激励机制的建立更是有力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了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3.保障团队建设资金
在管理学院每年自主支配的办公经费中,尽量预留专门资金用于教学团队成员的培训和设施设备的购置,对于计划外急需设施设备,优先向学校相关部门申报,积极为教学团队筹措资金,以满足教学团队建设发展需求。
教学团队是教学任务的实际执行者,当前,团队式教学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重要教学形式之一,其架设水平和运作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在国家大力发展高职教育,日益重视高职教学工作的前提下,探索高职教学团队建设模式,推进教学团队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管理学院坚持将优秀教学团队的培育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着力点和关键点,进一步强化整体资源的跨界利用,优化教学团队的动态机制调整,增加资源投入,不断提高教学团队建设水平,为高职院校教学团队的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