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忠华
(黑龙江省嫩江省级农业科技园区,黑龙江 嫩江 161499)
进行绿色大豆种植选用的种子应是非转基因大豆品种。所选择的品种必须是经过审定部门审定推广的优质、抗逆性强的与当地生态条件相适应的品种。不要越区选品种[1]。
播种前要对选用的种子进行精选和拌种,确保种子质量达到二级以上,以利于大豆出苗,实现苗齐苗壮,为大豆高产奠定良好的基础。生产上经常采用的种子处理方法是种子精选和药剂拌种。
种子精选。播种前要对选定的种子进行精选,质量达到种子分级标准二级以上,即种子的净度达到98%以上、纯度达到98%以上、发芽率不低于90%。
药剂拌种。以往大豆生产上采用的拌种剂以35%多克福种衣剂为主,在绿色大豆生产上是禁止使用的。
进行绿色大豆种植时,药剂拌种以防病为目的时,采用含有精甲霜灵、咯菌啨等杀菌剂成分的种衣剂;以虫害为目的时,要采用含有噻虫嗪等杀虫剂成分的种衣剂。预防根腐病时用0.5kg11%精甲·咯·嘧悬浮种衣剂拌400kg大豆种子,或者用0.5kg6.25%精甲·咯悬浮种衣剂拌325kg大豆种子。防治根腐病兼防大豆胞囊线虫病、地下害虫、大豆根潜蝇等虫害时,采用0.5kg25%精甲·咯·嗪悬浮种衣剂拌250kg大豆种子。
微量元素拌种:根据土壤中微量元素的丰缺情况,采用相应的微量元素拌种,可以起到很好的改善品质、提高产量的作用。常用来拌种的微量元素肥料有钼酸铵、硼砂和硫酸锌。每1kg大豆种子钼酸铵的用量为0.5kg左右、硫酸锌的用量为5g左右、硼砂的用量为0.4g。拌种的用液量为种子重量的0.5%,要现将微量元素用水稀释后,再用喷壶喷大豆,要混拌均匀。
根瘤菌剂拌种:采用大豆根瘤菌剂拌种可以促进大豆根瘤的生长发育,提高根瘤固氮能力,促进大豆单产的提高。通常情况下,用15ml/667m2大豆根瘤菌剂拌种,阴干后播种,不要与杀菌剂同时使用。
为了减少和避免大豆重迎茬的危害,要实行科学轮作,避免重茬和迎茬种植,轮作周期以三年以上(含三年)为佳。种植大豆的前茬以玉米、马铃薯、小麦等茬口为好。
种植大豆的地块最好实行秋整地秋起垄。小麦收获后进行伏秋翻起垄,没有深松、深翻基础的玉米、马铃薯等大田作物收获后进行秋翻地或者秋深松起垄。深翻或者深松深度30~35cm,之后进行对角线耙地两遍,耙平耙细后起垄并镇压,达到待播状态。有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要在秋季进行耙茬整地,耙茬深度要达到20cm左右,耙平耙细后起垄。秋季没有进行整地的玉米茬,选择垄型好的地块进行卡种大豆。
种植大豆要避免播种过早,当5cm耕层地温稳定通过7~80C时开始播种。
播种方法根据机械类型和种植条件确定,一是垄三栽培,垄距65cm左右,垄上进行双行精量点播;二是大垄密植栽培,垄距110cm,垄上播种3行或者4行大豆;三是平作窄行密植栽培,行距30cm平播。
一般采用垄三栽培时保苗2~2.2万株/667m2,采用密植栽培时保苗2.6~3万株/667m2。
绿色大豆种植要加大有机肥料的施用量,化肥进行测土配方施肥。中等肥力土壤结合整地施用经过充分腐熟的农家肥1.5~2m3/667m2或商品有机肥66.7~100kg/667m2。
种肥:根据土壤养分化验结果确定化肥具体施用量。中等肥力土壤推荐施用量为:尿素2.5~3kg/667m2、磷酸二铵8~10kg/667m2、氯化钾(或者硫酸钾)3~5kg/667m2,并且根据土壤中微量元素的丰缺指标适当配施中微量元素。化肥随着播种分层侧深施,第一层位于种下5~6cm处,第二层位于种下8~10cm处,切忌种肥同位,以免烧种。
叶面追肥:在大豆初花期和开花盛期至结荚初期喷施第两遍叶面肥,可选氨基酸或者腐殖酸类叶面肥,也可以采用磷酸二氢钾和尿素混合液喷施。
大豆生育期间要适时进行3次中耕作业。第一次在大豆出苗时进行,深松深度要达到25~30cm,既可以起到放寒增温的作用,又能促进大豆根系生长,还有利于增加土壤渗透性,防止雨季到来出现涝灾。大豆在3片复叶时进行第二次中耕,深松12~14cm,形成碰头土。第三次中耕在7月上旬,大豆封垄前进行,同时要进行培土,培土要埋上子叶痕。
绿色大豆生产病虫草害的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通过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方法预防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必须需用药剂防治时,优先选用生物农药进行防治,效果不明显的可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化学药剂按照《NYT 393-2013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选用相应的药剂。
采用联合收割机进行机械直接脱粒收获,收获的最适宜时期是在完熟初期。
为了尽可能地降低收获损失,要求大豆机械收获割茬要低,位于最低结荚点之下,留茬高度不要超过5cm,保证割台能将最低部位结荚收获上来,不留底荚;在整个割幅内,切割器的仿形要好,切割器和拨禾轮対大豆植株的打击和振动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