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蚕微粒子病的检测方法及防治对策

2020-01-03 03:06吴彩娟钱荣花程彩花张炎林胡光明朱木富
新农民 2019年28期
关键词:微粒子蚕种家蚕

吴彩娟,钱荣花,程彩花,张炎林,胡光明,朱木富

(杭州蚕种场,浙江 杭州 310021)

在我国已经建立了以生产“无毒”(未感染家蚕微粒子病)蚕种为关键,防治病原污染扩散为基础,有效消毒为重点的综合防治家蚕微粒子病技术体系。但是,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蚕种生产形式的变迁,以及原蚕区农村劳动力的短缺,导致蚕种生产转型升级过程中,家蚕微粒子病流行的防控遭遇诸多新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原有微粒子病防控技术规程中的相关技术,对现有生产形式的不适应和到位率低两大问题。通过对不同流行状态和生产条件下的原蚕生产点的生产过程监控检测;采用不同强度的迟眠蚕和种茧淘汰率、桑叶叶面消毒和桑园治虫技术措施,比较和分析流行因子与检疫结果(国家强制实施的蚕种质量检验与检疫结果)的关联,初步解明流行因子与检疫结果及微粒子病防控主要技术措施及强度间的关系,建立基于生产过程流行因子监控生产技术规程。为提高蚕种生产安全性、经济效益和保障蚕种供应提供先进技术或支撑。

蚕桑产业是杭州市的优势和特色农业之一,现有桑园约3333.33hm2,养蚕农户约5万户,年总饲养蚕种量约为10万张蚕种,年蚕茧产量约5000t,年蚕茧产值约2亿多元。杭州西部县市(淳安、建德、桐庐和临安)作为浙江省“东桑西进工程”的实施县市,蚕桑产业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其中一大批农户的主要经济来源。在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的同时,栽桑养蚕在维系区域生态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杭州蚕种场每年生产杂交蚕种约10万张,年产值约500万元,更为重要的是为保障杭州市5万户蚕农生产蚕茧用种提供了安全足量用种的需要。高效生态农业是浙江省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途径,也是蚕种制造业必须遵循的发展道路,高效的家蚕微粒子病综合防治技术不仅可以减少蚕种场的直接经济损失,也可提高劳动工效和减低材料和能源消耗,更为重要的是保障蚕农蚕茧生产的安全。该项研究不仅在杭州市蚕种生产具有良好的市场需求,以及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对全省或全国的蚕种生产都有积极影响。

家蚕微粒子病检测技术是该病防治中的一项关键性技术,随着PCR技术的发展,使该项技术在家蚕微粒子病的检测中应用成为可能。综述了有关应用PCR技术检测家蚕微粒子病的研究,从模板核酸制备和引物设计等方面分析提高灵敏度和解决特异性问题的途径。提出蚕种生产单位承担母蛾的微粒子病检验,省级检验检疫机构承担蚕种(成品卵)的家蚕微粒子病的监督检验检疫,是PCR技术在蚕种生产质量检验中实用化的重要前提。

1 家蚕微粒子病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实用化方案

主要研究适用于大规模常规PCR检测迟眠蚕、桑虫和种茧(蛹或蛾)等样本的制作技术,为高效实施检测和获取较大规模数据,增强流行因子分析的准确性提供有效基础;解决复杂样本(迟眠蚕、桑虫和种茧)条件对PCR检测技术灵敏度的影响,以及检测稳定性的评估;在上述两方面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熟化技术。

在具体细节上,包括核酸获取方法、引物设计和扩增效果评价、灵敏度和稳定性的测试等。

2 迟眠蚕、桑虫和环境样本等流行相关因子的检测和流行程度分析

研究和建立抽样技术,主要包括不同流行状态原蚕点(或原蚕饲养户)迟眠蚕、桑虫和环境样本等的抽取方案制定;并根据每季蚕种生产中,对流行因子分布规律、采取不同强度控制技术、生产蚕种的母蛾检疫结果三者之间的进行协同分析,在据此调整流行因子控制技术强度;实施2~3个轮回修正完善。

3 研究生产过程流行因子控制技术的实施强度

研究和确定迟眠蚕淘汰、桑叶叶面消毒、环境消毒和种茧淘汰的技术选定,在消毒方面包括消毒药剂、消毒时间和消毒方法等;在淘汰方面包括不同时间段和与检测监控的及时配套等。采用分等级与频率为参数的防控技术强度实施策略,并制定各单项防控技术的技术实施细则。

同时,利用研发的检测技术对防控技术实施进行过程性效果评价。

4 研究基于生产过程流行因子监控的家蚕微粒子病防控生产技术规程

在实现高效快速检测的基础上,根据流行因子与防控技术相互关系研究的主要技术参数及变化规律,制定基于生产过程流行因子监控的家蚕微粒子病防控生产技术规程。

5 技术路线

采用家蚕微粒子病流行病学、PCR检测技术、桑园虫害治理和消毒防病技术、原种试验和蚕种制造等新技术与传统技术有机结合的技术路线。具体参见下图:

猜你喜欢
微粒子蚕种家蚕
家蚕原种繁育微粒子病防控措施及成效
基于SVM的家蚕中毒分类识别研究
家蚕原原种“871”“872”种性变化分析
产卵布蚕种浸酸操作的做法和体会
家蚕微粒子病防治的十点体会
抗BmNPV家蚕新品种“川抗1号”的育成
阆中蚕种场桑蚕智能系统研发简报
科学制定生产计划 合理满足蚕种需求
家蚕猝倒病的发生与防治
原蚕区微粒子病防控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