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小学德育的启示

2019-02-20 13:33:30
师道(人文) 2019年7期
关键词:香港德育家长

姚 彬

前段时间,我有幸与全省各地二十余位骨干教师参与了由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和香港职业训练局承办的 “广东省中小学骨干教师赴香港交流研修项目”。在十余天的研修活动中,我们聆听数场专家讲座,参访了多所香港中小学,近距离观察香港中小学教育,感受到不同的文化语境下的教育思考、经验和实践。所有的观察都基于特定的视角,此次交流,我的关注点落在香港中小学德育,并思考和探寻其中值得我们借鉴之处。

一、香港中小学德育的特点

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香港中小学教育形成中西合璧、注重德育、重视课外活动等独有特点。视德育为学校教育中最重要一环,是香港各中小学乃至社会各界长久以来达成的共识。回归后,香港特区政府不遗余力发展全民教育。2012年起在小学和中学全面推行 “德育及国民教育科”,新课程涵盖个人、家庭、社群、国家和世界五大范畴,涉猎国家山川地貌、古迹文物,以至国家象征如国庆、国旗等。现时香港与内地联系愈加紧密,中小学德育发展有两个值得我们关注的特点:一是与全人教育深度融合,二是与各个层面的广泛联系。

1.德育与全人教育深度融合

全人教育的说法来自于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罗杰斯作为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他指出:全人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认知素质、情意素质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为教学目标的教育。全人教育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所产生的社会价值,也关注学生个体的精神、情感和思维。我们常说的思想品德教育也涵盖其中。此次参访的学校多数将 “全人教育”写入办学理念,如香港浸会大学附属学校王锦辉中小学的 “全人为本”、黄埔宣道小学的 “发展全人教育”、播道书院的“全人发展”等。将德育融合到知识技能学习当中,与内地 “立德树人”的教育指导思想相符。在香港,德育融合到全人教育当中,主要通过两个途径。

第一,在各科课程教学中,学生不仅学习知识和技能,还包含价值观和态度在内的培育。将德育融合到学习领域及学科内容当中,类似于内地教师熟悉的三维教学目标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科特点不同,融合的程度和难度也不同。显然,在数学课程学习中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德育元素,不如语文等学科来得自然,需要教师对课程内容、德育要求和学生心理的精准把握。香港同行在此方面积极探索和勇于实践值得我们借鉴,如港大同学会小学数学组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问题结合开设的特色STEM课程,在引导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第二,通过组织各种活动,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进一步建立情感和认同,并将情感和认同内化为正面价值观和态度。全人教育关注每个人智力、情感、社会性、物质性、艺术性、创造性与潜力的全面挖掘,鼓励跨学科的互动与知识的整合。香港的中小学勇于创新,通过组织各种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和活动,突破课室空间,将知识技能的学习和德育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校内扩展到校外。我们参访的多所学校推行的颇具特色的学习活动让人印象深刻。培侨小学注重在学科的专题研究或单元课程中融入德育元素。该校近两年在数学等学科实施 “合作学习”课堂实践,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更为充足,在 “人人学习”的氛围中学生彼此交流、透过取长补短呈现出“互相关怀”的局面。学校开设的常识科中有一项教学内容是 “德育与公民教育”和 “国情教育”,学校会利用节庆日等假期精心设计课堂内外活动,将德育悄然融入到知识学习当中。香港浸会大学附属王锦辉学校推行的颇具特色的 “专题研修周”也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学校每个学期专门挤出连续整三周时间作为专题研修周,先由各学科教师和相应的研修小组一起根据学科内容,结合社会需求、自然环境问题等确定研修主题、实施计划和预期成果,研修小组可在校内外展开研究,并定期回校研讨,教师随时提供指导和支援。百年名校英华小学是香港一所直资基督教全日制男校。学校致力于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沟通、具备思考能力及创造力;培养学生多智能、多才艺;教导学生关怀别人、乐于服务;使学生自律自信、爱国爱人,提升学生达致乐善勇敢的精神,在此理念引领下,特意根据男孩的兴趣、学习模式及学习黄金期等因素设计各种校本课程,并将德育及公民教育融合其中。 “英华探索号”是该校在常识课程方面颇有创新意义的校本课程。以一年级的课程为例,学生在总共十次的户外学习活动里,不只掌握了男孩户外必修的绳结扎作、背包管理、野外生火、原野烹饪技巧等,亦认识到不同野外环境的特质、生态特征;另一方面以大自然为素材,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环保意识,同时也增进了学生沟通、协作等能力。

2.德育与各个层面广泛联系

香港优越的地理条件、特殊的发展历史和国际化的金融中心,决定了香港的中小学教育和世界各地、社会各界都具有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学校德育因此也具有开放、包容的特点,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与欧美、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长期交往,使得中国香港的德育不可避免地受到语言、宗教和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为了维持国际化大都市的地位,香港中小学在提倡普通话的同时,并没有弱化英语教学。香港社会英语普及程度高,与从小在学校接受高水平的英文教育分不开。我们参访的学校全都实行 “两文三语”教学 (两文指中文和英文,三语指普通话、英语和粤语),均聘有专职外籍英文教师。国际交流促使香港学生努力提升英语水平,反过来极高的英语水平又促使他们更为主动地去寻求国际交流机会。不少香港学生利用假期到世界各地观光旅游,或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海外研习活动。如香港浸会大学附属学校王锦辉中小学建立 “世界学堂联盟”,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学校结谊。圣保禄学校是一所天主教女子英文中学,为加强国际交流并提升在全球的竞争力,学校经常组织文化交流活动,学生交流足迹遍踏全球。

第二,与内地长久的血脉相连,使得中华传统文化基因一直蕴含在香港中小学德育之中。

宗教深度参与香港中小学德育工作,据统计,全港五百多所小学有半数以上具有宗教背景。尽管深受国际化和基督教背景的影响,但仍能感受到香港社会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方面所做的努力。香港真光中学是一所与广州颇有历史渊源的女子中学,从其校训 “尔乃世之光”可推知学校德育管理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但真光学校仍保留部分传统文化。比如学生着天蓝色中式长衫,绑传统孖辫 (2004年放松制度,允许绑马尾上学)。其中文校歌首句 “中华我国,中华我国,独立文明亚之东……”就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播道书院是由香港基督教播道会联会于2006年创办的一所中学、小学一条龙学校。虽然学校具有基督教背景,但我们在参访过程中更多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德育氛围。校长用数十条古诗词向我们介绍学校的特色,小学低年级班的学生用流利的普通话背诵古训,校园墙面随处可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等古代经典名句的条幅。

第三,学校与社团、校友、家长等社会各界广泛联系,主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学校德育。

香港办学方式灵活自由,形式多样。官立学校和津贴学校的开支全部或大部分由政府提供;直资学校由政府给予一定资助,但额外费用可向家长收取,或由社会团体提供资助。所以直资学校和私立学校可以自由订立符合基本教育标准的课程、学费和收生准则,不像官立学校和津贴学校完全由政府指导和监管。例如圣保禄学校由过往的津贴学校转为直资学校,学校宣传手册对此转变的说法是,“此项转变使得办学方面获得更大的灵活性,充分发挥其办学理念及使命,以继续发展备受本港及国际著名学府认可的全人教育。”另一所直资学校港大同学会小学则由无宗教背景的办学团体——香港大学毕业同学会教育基金提供资助,因此学校的办学宗旨之一是培育 “活泼、好学、思辨、创新”的学生。

除了社会团体参与学校管理,学校非常重视家校沟通。例如,王锦辉中小学有 “Sunning Call”制度,每个周末老师都会与部分学生家长进行电话沟通。有些学校每年都有定期的全体家长参与的大型亲子公益活动,如英华小学组织家长学生共同参加全港的 “慈善万人行”等。也有一些学校创设家长组织,如培侨小学设立的 “成功父母学堂”和 “家长义工”等组织,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的德育活动。

二、香港中小学德育的启示

社会在发展、教育在发展,德育亦在发展。随着内地经济腾飞和科学技术等的飞速发展,中小学校德育工作也面临着一些深刻变化,但是德育理念和措施并没有跟上这些变化,导致德育成效太低,几乎流于形式。总体而言,内地德育存在不少亟需改进之处。首先是德育手段形式化、刻板化,导致学生觉得德育内容无趣,参与德育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其次,德育力量单一,没有充分发挥社会力量。虽然学校大多也有组建家委会,但是家委会发挥的作用有限,很多只局限于募捐班级活动开支等事项。第三,在新时代教师的育人观念和水平均需与时俱进,不断提升。

通过研修学习,我对香港中小学德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针对内地中小学德育的上述三个不足之处,从香港中小学德育发展中或可找到一些解决方案。

第一,实现德育的多样化、常态化,避免形式化、刻板化。

我们的德育对象是中小学生,因此所采取的德育手段要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比如,如何教育学生不要浪费粮食,如果只是贴一点“浪费可耻”之类的标语,大多学生会熟视无睹,效果可想而知。香港黄埔宣道小学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采取极为细致的措施:学校饭堂将午餐分为正常量、小饭量和小小饭量,学生根据自己所需领取对应份量,不够可以免费加餐。这样学生每天都会考虑自己当天所需用餐。一个很巧妙的设计,就可以有效地教育每个学生如何避免浪费。

香港几乎每所中小学校都形成自己特有的常态化的德育活动,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借鉴的。英华小学的 “学生大使”计划是一项全体学生参与的活动,学生代表学校接待本地及外地的教育团体,他们运用“两文三语”,为来宾介绍校舍与同学的学习情况。透过这个计划,学生大使学习到社交的技巧,培养自信,并大大增强对学校的归属感。学生更可以参与 “杰出学生大使”选拔,获选者可出席 “星光熠熠耀英华”颁奖礼。培侨小学每年一届的学生盛会 “读书人之夜”活动,旨在激励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持之以恒的毅力。因为全年只有达到一定阅读量的学生才有资格参加 “夜间探险狂欢”,这为渴望参加活动的学生提供了强大的阅读动力。黄埔宣道小学利用香港中文大学平台积极推行健康校园计划,通过诸如“跑出校园” “光盘行动” “青少年关爱行动”等活动,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林拔中纪念小学分低、中、高三个年级段打造特色活动,如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家长陪同低年级学生到校外进行植物观察、请民间的皮影戏表演者教授中年级学生学习皮影戏、请区议员到校回应高年级的社区调查的各种问题等。

第二,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学校德育。

学生家长是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一极。我们借助现代通讯网络,通过电话、短信、校讯通、电子邮件、微信、QQ群等工具和平台,使得大部分家长不同程度地参与到学校德育工作,使得家校联系得更为密切。虽然电子化通讯使家校沟通更为便捷,但不能忽视传统的面对面的交流沟通。香港的一些中小学仍保持面对面的家校联系形式。如培侨小学设立的 “成功父母学堂”和“家长义工”等组织,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的德育活动。黄埔宣道小学每年都会邀请家长和孩子们共同参与 “爱心送暖行动”,使孩子们在家长的言行带动下,从下就种下感恩和回报的种子。

除了强化家长参与德育,还应该调动社会个人、团体参与德育。在参访圣保禄学校时恰逢美国天普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张炽标博士带领学生团队在做污水净化实验。张博士受校方邀请在校园一角开辟一个科学实验室,每周会在固定时间来到实验室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据了解,学校仅为驻校科学家提供场地,并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内地的一些小学会不定期邀请家长在班会课做一些科普之类的讲座,但在中学阶段,特别是高中阶段,要邀请一些热心的专业人士来校参与各类活动,还是颇有难度的。当然,内地与香港的社会制度、发展阶段等有所不同,因此在引进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德育工作时,对邀请对象、活动形式和内容要严格把关。

第三,贯彻 “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提升教师综合素养。

德育是人的教育,是一种复杂的教育活动。班主任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执行者,需要在工作中贯彻“立德树人”教育方针。坚持德育为先,要求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要从理想信念、爱国情怀、品德修养、知识能力、奋斗精神、综合素质、体质健康等多方面去培养学生。

如果德育还停留在固定、僵化、刻板的模式,显然跟不上时代的快速发展的步伐。原香港立法会主席、原培侨中学校长曾钰成教授在教师专业发展讲座中说: “一线教育工作者面对的挑战来自三个方面:一是终身学习、自我提升与繁重工作的矛盾与挑战,二是现在老师面向学生、家长、教育官员和社会的复杂关系的挑战;三是面对科技变化,教师的角色发生很大变化。”教育者坚持 “立德树人”信念,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才能提升德育实效。在网络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今天,各种学习和教育理论不断快速涌现,德育的发展面临种种问题和困惑,更需要教育者提升自身综合素养,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积极有效的行动将德育融合到教学当中,精心设计和开展各种德育活动。

猜你喜欢
香港德育家长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 09:09:50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趣味(语文)(2020年11期)2020-06-09 05:32:30
我心中的好家长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繁华背后,是一个念旧的香港
商周刊(2018年13期)2018-07-11 03:34:14
香港之旅
军事文摘(2017年24期)2018-01-19 03:36:28
展与拍
收藏与投资(2017年6期)2017-05-30 11:30:13
家长请吃药Ⅱ
萤火(2016年7期)2016-07-19 08:1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