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梅州市梅县区南口镇荷泗中心小学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在传统的单纯接受式课堂,封闭、枯燥的学习氛围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开放、创新是课堂的灵魂,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就是建构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运行体系。而课堂要想活起来,必须让学生在“动”中学习,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得到真正的发展。
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求知的兴趣一旦被调动起来,就会积极参与,努力探索,乐此不疲。在教学中创造性地开发教材,在多个情境中创设课堂教学内容,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一次又一次“入境”,一次又一次心动。
1.新课开始,创设情境,让学生耳目一新。如学习《春雨的色彩》一课,在播放“春天的景色”片段,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欣赏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美景后,教师引导:“多么美丽、迷人的春天哪!小鸟也来聚会了,让我们听听,它们在说些什么?快打开书读读吧!”孩子们的求知欲、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又怎能不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呢?创设情境的方法还有很多种,如《绿色的金鱼》可以用对话情境导入;《快乐的小青蛙》可以让学生看着课题,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运用好情境教学,巧妙地牵动一颗颗童心,课堂就能活起来。
2.课中创设情境,让课堂有一种节奏美,让学生始终保持“心动”状态。如学习《树叶》一课,为了让学生的识字能力再一次被调动起来,我出示自己摘树叶的照片问:“同学们,你们也想摘一朵漂亮的树叶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回答:“想!”我顺势引导:“那就快快开动脑筋记住这些树叶上的字吧!”
孩子们或者独立探索,或者合作记忆,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微笑。只有孩子们一次次心动,内心才会掀起一次又一次的情感波澜,这样的课堂才会不断迸发出精彩的火花。
新课程强调师生的双边活动,实际上是要教师发挥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在教学中,要经常引导学生动口说一说,读一读,遇到不懂的问题动手划一划,动脑想一想,或者在小组内议一议,说一说。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课堂才会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在学习《(司马光》一课时,我就让学生小组合作,小组成员有不懂的问题,在组内交流探讨。由于学生相互启发、互相补充、互相纠正,在相同时间里,发言、动口的机会多了,他们的回答更有个性,更完整了。
为了让整个课堂真真实实地动起来,在课堂上,就不能忽视学习能力稍差的“弱势群体”。为了让他们动起来,必须创设条件,让他们解决一些显而易见、较为容易的问题,及时鼓励他们,让他们也体验成功的乐趣。
新课程强调教学相长、积极互动的教学氛围。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思考、合作、交流,发展思维,活跃心智。
自主,就是主动地进行学习,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个性化地学习。如在识字课上,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生字,可以用组词记忆生字,还可以用编顺口溜等多种方法。再如学习《自己去吧》一课,我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一段,自己确立学习内容,然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吸收。由于学习内容是自己选择的,无论是小猴、小鸭,还是小鹰,从朗读、想象、表演,都那么惟妙惟肖,真正实现了生生互动,张扬个性,展示特色。
在教学中,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又有争议的部分展开合作。如教学《金色的房子(一)》,对于小姑娘为什么不让小羊、小鸟和小猴到她家去玩儿,学生争论不休。我就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在相互补充、合作交流中,问题迎刃而解。又如学习《秋天的颜色》一课, 每个小组商讨好自己的展示方式,有的小组声情并茂地朗读表演,有的小组画出了风格不同的画,个别小组还展示了课外查找的秋天风景图等。
合作,不仅指生生之间,也有师生,学生与家长,学生与一切人之间通过分工、交流进行学习。在新世纪,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他人共同生活是非常重要的能力。只有掌握了合作与交流的技巧,才能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发展服务,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让我们带着激情走进课堂,在漫长的教学路上,和学生一道,自主、合作、探究;让我们做好“引路人”,为学生营造自主、发展的空间;让我们的课堂动起来,让课堂充满生机活力,让学生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