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自制综艺节目《奇葩说》的成功因素

2019-02-20 09:38殷若涵
视听 2019年10期
关键词:奇葩说辩题奇葩

□ 殷若涵

随着近些年互联网的时效性和多样性的不断增强,传统媒体线性传播、转瞬即逝等特点渐渐对受众产生了一定的局限性,越来越多的受众因为网络平台得天独厚的便捷优势,将注意力转向网络新媒体。不管是互联网平台赋予受众更加自由的思想交流和话语空间,还是开放的互联网精神给予网络自制综艺节目更饱满的内容形式以及更强大的技术支持,都体现了新媒体这片土壤孕育出更多娱乐受众的可能性。

随着从国外购买节目版权的狂热逐渐消退,各大视频服务平台纷纷推出一批风格独特、内容新颖的网络自主制作节目。而带来超高点击量和人气的《奇葩说》无疑是新媒体时代网络自制综艺节目中的佼佼者。节目在保留传统辩论模式的基础上融合了许多风格独特的综艺元素,在言辞犀利、颠覆传统、思想前卫的言语交流中,传递着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多角度新颖观点的碰撞为每一场辩论都带来热度。截至目前,《奇葩说》已多次刷新网络自制综艺节目各项数据的新纪录。在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各种类型的网络自制综艺节目活跃于荧幕的环境下,《奇葩说》成功的原因值得深思和探究。

一、相对自由宽松的互联网平台

在当今时代下,年轻人成为网络媒体最大的受众群。而《奇葩说》无论是从汇聚了时尚元素和好莱坞电影元素的开场小片,还是大胆运用丰富色彩碰撞的舞台设计,甚至到主持人和奇葩辩手极具个性的衣着打扮,都体现着节目对于“80、90后”这一受众群体的极大迎合。而当年轻一代的受众在传统的主流思想观念中被贴上“非主流”的标签时,就相对削减和降低了他们的言论在传统媒体上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在互联网时代到来的今天,网络无疑为这一代人提供了一个足够自由,并能充分展现创意的平台。于是《奇葩说》节目中,一大批特立独行、个性鲜明的“奇葩”迅速崛起并吸引了外界的大量关注。

(一)犀利的奇葩辩手

这档独树一帜的脱口秀类综艺节目被命名为《奇葩说》,正如它的名字一样,节目的辩手个个“款式独特”。既有辩论技巧被灵活运用、学识丰富的高学历“名门正派”,比如前中山大学的实力辩手马薇薇、连续两届拿下国际华语辩论最高赛事最佳辩手殊荣的黄执中、武汉大学博士陈铭,又有语言感染力极强、舞台表现能力满分的“邪魔歪道”,比如因妖娆的打扮和犀利台风备受关注和争议的肖骁,在节目海选中公开出柜却自信幽默的姜思达,和几乎不懂辩论技巧却十分“走心”的签约艺人范湉湉。不管是哪一种风格的奇葩辩手,或者哪一种类型的辩论选题,抛开为了渲染气氛放大综艺效果的调侃和戏谑,奇葩辩手们一定会有的共同点是:无论何时,他们都能立刻抓住辩题的关键,一针见血、逻辑严密、思维敏捷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并且能够发人深省。就如同陈铭在“朋友一直在坚持一个不靠谱的梦想,我是否应该劝阻他”这一辩题中提出,“人世上没有什么事是有意义的,意义都是人赋予的,而坚持本身就是一个无比闪亮的意义。”这种从不同角度深度剖析辩题以理服人的真知灼见几乎征服了现场的每一位观众。再看马薇薇在关于是否应该支持父母和自己的伙伴一起去养老院的辩题中提出的“金句”:“真心说出的话不一定是真话,那是情话啊!”这种带有极强煽动性和感情色彩的表达方式几乎让人在瞬间潸然泪下。将《奇葩说》与传统的辩论比赛进行对比,选手们“诉说式”的讲述感为原本极具逻辑性和学理性的辩题注入了令人动容的感性色彩,消除了原本综艺节目与受众之间的距离感,使得受众感同身受,产生出强烈的情感共鸣。

(二)从话题剖析到关键的价值观引导

《奇葩说》的受众群体主要为80、90后的年轻群体,作为一档谈话类综艺节目,在舞台上对于辩题的任何言论和观点,只要能够言之有理、条理清楚,都可以获得现场观众、其他辩手以及主持人的认真倾听。在选题上,《奇葩说》做到最大程度贴近生活,并且设置了多种多样的思想角度,以求能够使受众产生思考和共鸣。节目语言环境的激烈、犀利,甚至偶尔表现出来剑拔弩张的对抗性,都为辩论增添了一定的悬念和极强的综艺感,而直击人心、一针见血的言论也能够准确地把握住观众内心的关注点。可是,一旦节目中的言论出现价值观或者道德观念上的偏差,主持人就会立刻指出选手言语中不当的表达,并加以引导。例如参加《奇葩说》海选上极具争议的“蛇精男”刘梓晨,在上场的前几分钟讲述自己的观点时,始终对于外貌和金钱存在一种不正当的虚荣,与向来秉承真诚、坦言的节目语言环境格格不入,但在蔡康永犀利发问“你最开心的事情是什么事情?什么时候觉得快乐?”之后,他终于坦言自己没有过开心的时光,对于炒作之后爆红网络的结果也并不如想象之中兴奋。这种由虚假向真实、由负面到正面的价值引导,完全得益于主持人深厚的主持功底,撕开所谓“网红”光鲜的外衣,向观众展示了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普通人。高晓松在节目中提到:“你现在的红并不是真的红,真正的红是要有自己的作品,你有明显的要被虚荣吞噬的趋势,而我们希望你不要被虚荣吞噬。”这句话更是将观众从之前“看热闹”或是一味批判的心理氛围中拖回节目现场,引发观众对于自我的一系列反思和深省。《奇葩说》不同于其他网络自制综艺节目的独特魅力就在于此,抛开娱乐大众本身,在节目进行到最关键的“高潮”部分时,主持人一定会站出来进行正确价值观的宣扬和传递。而除了主持人,两位担任领队的常驻嘉宾也是整档节目的灵魂人物。在各种不同观点激烈地碰撞和交融之下,也会在价值观和道德观上及时进行引导,这是《奇葩说》节目本身最为看重的、最想要传达的主题理念。

二、创新节目形式,优化节目内容

在网络自制综艺节目大行其道的今天,仅仅依靠平台的优势和流量明星嘉宾的热度提高话题性是远远不够的,而能以独特的节目形式和丰富的内容取胜,才是一档好节目成功的关键。《奇葩说》作为中国首档将传统辩论与脱口秀结合起来的网络自制综艺节目,既保留了传统辩论比赛中具有学术性和权威性的一方面,同时在辩手的言语表达方式上也增添了更多生动化、形象化的因素,使得辩论这一原本需要受众具有一定逻辑性和思辨能力的语言艺术瞬间变得平民化、大众化。而在节目嘉宾和主持人的设置方面,节目组更是下足了功夫,无论是辩手、主持人,还是节目邀请的“男神女神”,都根据其自身的特点设置了独特的节目角色。

(一)节目主持人的构成

《奇葩说》选择了三位学识渊博、幽默风趣,同时也拥有极强控场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的语言大师——高晓松、马东、蔡康永,担任节目的主持人团队。三人在互联网各大社交媒体平台都有极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对于节目流程的操控,马东明显在节目的主持环节中处于主导地位,担任把控节目整体节奏、话题走向的“议长”,而另外两位导师则分别带队领导双方“奇葩”开展辩论。在这支极具特色的导师团队里,每个人都将自己的特点发展到了极致,三人主持风格各不相同,却因为深厚的主持功底和极其敏捷迅速的临场反应能力轻松“hold住”整个节目现场,成为了《奇葩说》栏目最具亮点的特色之一。

(二)“老辩论,新形式”

《奇葩说》作为中国首档辩论类网络综艺节目,率先尝试将传统的辩论包装成一档新型的谈话类节目,这种大胆的尝试无疑取得了成功。从本质上来讲,《奇葩说》归根结底还是采取了辩论的模式,首先通过海选选出风格独特、观点新颖、言辞犀利的“奇葩”,而后组成正方和反方两个辩论阵营,由两位导师各自带领一队,随后按一辩、二辩、三辩的顺序进行依次发言,待两队都发言结束后由场上观众按键投票分出最后的胜负。而除去节目的主持人和辩手,《奇葩说》每一期还会邀请一名“男神”或“女神”参与节目谈话。在每一期节目开场时,都会以小品或者动画短片的形式阐释本期节目的辩题。在舞台的场景设计方面,节目组每一季都会选取当时风靡网络的语言做成手牌。后期字幕的制作也十分风趣幽默,各种音效的运用也为节目增添了更多综艺的氛围。与此同时,播放平台开放的“弹幕”评论模式,也使受众与受众之间实时参与节目讨论,进行互动交流。以上所有都体现出在网络新媒体大环境下《奇葩说》有别于千篇一律的综艺节目的原创综艺节目风格,将原本刻板的辩论形式转化为充满喜剧和讽刺反思色彩的新形式谈话类综艺节目。

三、网络综艺节目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必然发展趋势

视频网站长期依靠转播卫视和海外电视台影视综艺节目来吸引网络用户,增加点播率和阅读量。但是近几年,随着政策的变化和各大卫视发展策略的调整,转播显然不能满足视频网站的需求。在此情况下,各大视频网站急需另寻出路,留住原有的受众,并在此基础上扩大受众。爱奇艺、优酷、搜狐等视频网站纷纷利用自身平台优势,制作出一系列收视和口碑双丰收的网络自制综艺节目,《奇葩说》就是其中的代表。

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原先众多具有雄厚实力的国内一线卫视已经不满足于电视综艺节目收视率的提升,开始利用多年累积的大量节目制作资源和经验创建出独立的门户视频网站,如湖南卫视创办的芒果TV,湖南卫视制作的一系列电视综艺节目和网络综艺节目都由此平台独家播放。这样独家播放节目的境况越来越流行,分流了很大一部分受众的收视,给爱奇艺、优酷等视频网站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所以利用平台自身实力积极制作一系列网络综艺节目,可以说是目前新媒体环境下的必然发展趋势。而这种发展策略的转变,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为视频网站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还可以缓解因为电视综艺节目减少而造成的用户分流。这些都为网络自制综艺节目的生长提供了营养丰富的土壤。

四、结语

在《奇葩说》第四季结尾,罗振宇说,参加《奇葩说》的意义在于一次次推翻与重建自我的过程中对于自我的审视。可能有些观点在一开始接触某些辩题的时候,是作为一个从来没有预设过的角度出现,但是无疑对于我们个人的成长来说是一件好事。我们在无数次的怀疑与自我怀疑的过程中丰富自己、完善自己,去遇见那些我们原本不接受甚至排斥的观点,进行一次次深度的思考与发掘,最终我们会发现没有在我们性格中出现过的自己,并且习得一些常规以外的哲理。

《奇葩说》充分利用互联网开放的思想环境,突破单向传播的壁垒,通过观念的交流和语言艺术强大的共情能力,拉近节目与受众之间的距离,进行正确的价值传递。其存在的真正意义,并不是一味以犀利的言辞观点博人眼球,而是以谈话的形式,向这个复杂的世界输出更多、更全面、更发人深思的灵魂拷问。在复杂的互联网世界中,其成功的意义和原因值得我们继续思考与探究。

猜你喜欢
奇葩说辩题奇葩
“空中奇葩”验证机
说说你家娃的那些奇葩事
奇葩少年欢乐多
借“题”发挥,焕发精彩!
辩论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在线教育 老师“奇葩说”里找灵感
从《奇葩说》谈主持人的控场能力
网络综艺节目中的人文关怀
如何“量产”《奇葩说》
《奇葩说》奇葩乐趣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