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诗语 徐明阳 胡沁怡 闫梦笛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建筑与艺术学院 河北 张家口 075000
中国自古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作物和农耕文化的最早起源地,历史上曾有过辉煌的农耕文明。历朝历代的封建统治者为维护权利一直推崇“重农抑商”的政策,大部分的人都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早期的古典园林也以生产功能为主,随着发展生产属性逐渐消失,园林更加注重观赏性与情感寄托。当今城市快速扩张,与之共生的经济、社会、环境等一系列问题也随之而来。设计师为试图解决这些问题,将视野重新放于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景观中,开始不断对都市农业与观光农业等农业景观进行探索和实践,可食用景观也成为新的流行趋势。
可食用景观是指使用可以供人类食用的植物来构建园林景观,用蔬菜、水果、粮食作物、药草等进行综合的设计,在设计的时候进行全面的考虑,从最大程度上提高其审美、生产、娱乐休闲以及生态等功能。[1]
居住区环境是距离人们最近的生活环境,居民区为人们营造良好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应充足保证居民日常活动的空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人们从农村来到城市居住,却依然无法去除对自然的眷恋。许多居民自发在绿地中开垦田地,种植蔬菜。由此可见,居住区绿地是城市绿地中实践可食用景观的优先场所。
将可食用景观应用到居住区中,合理规划设计,为居民提供种植区域,提供灌溉系统,鼓励居民在绿化用地上栽植果树、开垦菜地、栽种各种蔬菜、搭建农业活动空间、举办社区活动,美化环境的同时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增强人与自然间的联系。
居住区景观在植物配置时首先应从人的角度出发,针对针对不同空间中的不同使用者的需求与爱好倾向进行设计,营造出让人们可以感悟自然、放松身心、增长见识、陶冶情操的植物景观。景观中植物配置出于人身安全考虑,避免选用飞絮、带刺、气味使人不适、易让人过敏的植物。可食用景观营造时也应选用一些大众都喜爱的植物进行种植,而香菜、韭菜、榴莲、鱼腥草这种接受程度不一的植物应当避免。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对植物也是一样,不同的地理特征对植物生长具有决定性作用,包括地形、土壤、气候、生物、水文条件等数量、质量与组合特征呈现强烈的地域性差异。[2]居住区营造可食用景观也要充分考虑所在地域的气候、土壤、水文等特征,以乡土植物为主,尽量选用生产成本较低易于管理的农业作物、结合当地的文化要素创造出具有特点的可食用景观。植物配置上应选择的抗性强、观赏价值高、维护成本低、适应城市环境的同时又能体现地域特色的植物。
单一品种的植物大面积种植虽能形成很好的景观视觉效果,但过于单调容易造成审美疲劳,并不适合在居住区景观尺度中应用。居住区中可食用景观植物设计应尽可能丰富植物品种,结合具体环境条件,合理选择植物,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植物群落来维持景观的生态平衡。蔬菜、水果、粮食、草药等农业植物高度、色彩变化丰富,多种植物搭配运用可以丰富景观层次提升景观效果。
农业植物的季相变化更为突出,色彩、形态、质感在不同的季节有着显著变化。可食用景观与传统观赏类景观相比更为粗放,在植物配置时应更加注重美感,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色彩、气味等特点。
冀北坝上地区处内蒙古高原的南缘,寒冷、多风、干旱是坝上最明显的特征。因自然条件限制,坝上地区在城市绿地构建过程中,植物配置与养护管理等方面受到极大的制约。虽天气恶劣,冀西北坝上地区农业却十分发达,盛产玉米、红芸豆、莜麦、亚麻、谷子、土豆、白萝卜等农作物;野生中草药也十分常见,结合高原梯田地形,形成了优美的农业景观。坝上地区有很好的农业基础,坝上地区城市居住区中营造可食用景观既可以弥补自然景观的不足,有利于乡土文化以另一种形式在城市景观中延续,也有利于增强城市居民的主动性、参与性;加强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间的联系。
可食用景观与居住区的结合有许多方式,需要根据场地特征、使用者需求和植物生态习性进行植物配置。
公共绿地兼具观赏、休息、服务等功能,设计相对较复杂,人群的需求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可食用景观营造时不能单纯地将农业植物作为公共绿地绿化植物,应根据场地需求,将农业植物与园林常用的观赏植物相结合,构成一个层次丰富的植物景观。在植物配置方面,可以选择冀北坝上地区常见的杏树、沙果树。这些果树树形优美,季相变化明显,果实还可食用。土豆、莜麦、油菜成片种植,造型简单大方,可代替花卉植物。在开阔的场地可种植黄芪、柴胡、蒲同英等药材形成规整的药田景观。植物配置时也应搭配一些非农业类的常绿植物,以松柏为主,以应对冬季时所产生荒废的景象。
组团绿地贯穿于居住区各节点中,是居住区居民日常休闲活动、进行交流的主要场地,可采用自然式形式将植物融入绿地中,营造一种舒适的环境。植物可以选择野菜、土豆、甘蓝、红芸豆、向日葵、玉米等搭配果树,形成层次丰富的植物景观;高低错落的植物可围合成宜人的休憩空间,居民也可以参与到种植活动中,形成一个新的社交空间。
因考虑到落花落果容易污染地面、伤到行人,所以不宜选用果树作为行道树。在坝上地区,居住区道路绿地可选用树冠高大抗性较强的国槐、杨树进行种植。在道路中间隔离带对植物高度有一定要求,可以种植一些高度较低、便于后期维护打理的中草药如桔梗、黄芩、金银花、金莲花等。
宅旁绿地需要充分考虑到居民需求,营造一种浓厚的生活气息,缓解住宅单元楼的封闭隔离感,营造一种和谐氛围,在宅旁绿地中种植南瓜、番茄、豆角、白菜、生菜、紫甘蓝、西蓝花、辣椒、大葱等蔬菜。蔬菜与其他可食用植物相比更加耗水和需要管理;宅旁绿地可利用空调机收集的废水与排水管收集的雨水进行植物灌溉应对坝上地区的干旱缺水的情况。宅旁种植蔬菜既能满足园艺爱好者的种植需求,又能满足居住区内的绿化需求,营造了可观、可触、可嗅的多功能可食用景观,对改善居住区内整个环境发挥着潜在作用。
屋顶平台虽无遮挡日照采光总量强,但坝上地区昼夜温差大、风力强,不适合常见的农业植物的生长。屋顶可以选用一些生命力旺盛、耐寒耐热并能适应当地气候条件,且高度较低的草药类植物。
阳台是室内外空间的一个过渡空间,提供日常休闲观景、种花草、晾晒衣物等功能。大部分家庭阳台面积较小,多选用容器进行植物种植。在冀北坝上地区建筑阳台主要为封闭式阳台,温度适宜且遮风避雨,阳台可种植的植物种类选择较多。但植物是离不开光照的,对于光照的需求也不相同。阳光匮乏的阳台可选用一些耐荫的植物如:韭菜、芦笋、空心菜等;在日照充足的阳台,可以种植西红柿、黄瓜、丝瓜、石榴、金桔等多种蔬果类植物进行种植。即使室内有暖气,但冬季仍不适宜种植。
冀西北坝上地区气候干旱寒冷,在坝上地区居住区营造可食用景观,具有深远的景观意义与社会意义。除了居住区绿地外,可食用景观在很多其他的城市绿地中也会有很好的表现。可以通过对居住区可食用景观的植物配置探索,灵活运用到其它绿地中,进一步完善冀北坝上地区的城市景观,促进城市景观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