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运洪
广东永芳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现阶段,工民建筑施工项目不断增加,带动着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完善,技术成熟度不断提高,能够为建筑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若想充分发挥技术的应用作用,必须要做好技术应用管理,实现对常见问题的有力控制,保障工程建设的效益。
从过往的工程实践来说,常见的混凝土质量缺陷如下:1)表面产生麻面。究其原因,作业时没有做好模板精度的把控,模板的粗糙度和光洁度没有达到标准。除此之外,模板存在缝隙或者空穴等,都会引发此问题。2)夹层和夹缝。对于模板变形缝,未能及时填补以及处理。除此之外,硬化环节水分补给不及时,进而引发了此类问题。上述质量问题的控制,做好技术应用要点把控,有着重要的意义。
以某建筑工程为例,为住宅建筑,层数为45层,高度为149.7m;基础底板厚度处于0.8-2.6m范围内,底板和地梁混凝土使用量约为1.58万m3。现结合此工程实践,分析如何合理应用混凝土施工技术,提出技术应用质控策略。
从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把控角度来说,要从水化热指标控制角度入手,做好材料强度的把控。选择60天龄期的混凝土材料,克服混凝土施工环节的温升问题,实现错峰控制。配制的混凝土材料,每立方米原材料的使用情况如下:1)水180kg;2)水泥340kg;3)砂子728kg;4)粉煤灰90kg;5)SY-G膨胀剂8%/12%(加强带部分使用量为12%)。采取机械搅拌和捣固方式,保证混凝土施工的质量。
从混凝土施工质控角度来说,要做好浇筑操作的连续性把控,以免产生冷缝。这需要确保材料运输环节,不产生压车或者等车的情况。这需要结合施工作业进度安排和运输条件,合理组织运输工作,做好现场和运输环节的信息沟通,实现对发车间隔的有效控制。如果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的50%,按照规定要设置施工缝。除此之外,控制好混凝土材料的坍落度和初凝时间,保障材料的使用价值。
在泵送环节,需要加大对泵装置液压表和其他参数的控制。一般来说,泵装置出口位置常见堵塞问题。当发生堵塞问题时,通过反转泵和搅拌操作进行处理,问题处理后再开展作业。需要注意的是,泵送操作之前,要进行管道接头部分的检查,保证不存在漏气或者漏浆问题等,若发现上述问题,那么要采取停机处理措施。泵送操作坚持先慢后快和逐步加速的基本原则,组织开展泵送作业。如果出现中断作业的情况,间隔4min左右,进行1次反泵操作,促使混凝土可以往复运动,确保混凝土的可泵性,以免作业产生问题。
开展混凝土施工操作,采取分层作业法,组织浇筑施工,浇筑的厚度设计为500m。浇筑施工从低位开始,顺着长边方向的某端开始,朝向对面推进,逐渐上升。下层混凝土浇筑作业完成并且初凝后,再继续作业,开展上层的浇筑,实现对冷缝的控制,做好水分的排除处理。严格按照浇筑作业的要求,做好技术应用质量的把控。选择适当的振捣设备,按照振捣作业规范和要求操作,保证混凝土施工作业的整体质量和效果。通过增加循环降温管、留置测温孔等措施,实现混凝土内部温度的把控[1]。
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的要点把控中,混凝土养护为关键。在具体实践中,采取保温养护法,结合运用保湿养护法,开展相应的养护作业。需要注意的是,合理选择养护材料,比如塑料薄膜和棉被等,做好柱子以及墙插筋位置的保温措施,避免温差过大,影响着混凝土施工质量。除此之外,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养护措施,实现温度保护。
从工民建筑施工质控角度来说,若想发挥技术的应用优势,需要制定完善的技术应用计划和方案,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按照混凝土施工作业的要求,合理选择施工作业方案。编制技术应用方案时,要结合过往工程施工常见问题,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和控制方法,保证混凝土施工作业的质量和效益。结合技术应用的需求,合理组织施工资源,顺利开展施工作业[2]。
部分工民建筑施工作业采用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其具有复杂性特点,增加了技术应用质量把控难度。因此为了能够保证建筑工程整体的施工质量和效果,必须要认真落实技术交底工作。针对采取的技术和新材料等质控要求,向作业人员完整交代,保证混凝土工程作业的质量,避免产生质量问题,影响着工程的效益。
成立混凝土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小组,结合此工程施工特点,制定施工管理制度,明确各个部门和环节的质量把控要求,做好技术应用管控工作。组织开展混凝土浇筑作业时,需要相应的管理人员前往作业现场旁站,做好技术应用监督工作,保证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的规范性和质量。针对混凝土作业环节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做好相应的处理,避免影响工程施工质量和效果,使得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作用得以全面发挥[3]。
综上所述,工民建筑施工作业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实现建筑设计的效果,强化对质量的把控。若想发挥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要做好技术应用要点的严格把控。在具体实践中采取制定完善技术方案和措施等方式,做好技术应用效果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