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中的新闻叙事研究

2019-02-20 03:06袁金霞罗彬
视听 2019年2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媒介动画

□ 袁金霞 罗彬

英尼斯说过:“传播技术的变迁通过利益结构的变更、符号体系的改变、社会性质的改变而影响文化。”从传统媒体到如今的新媒体,我们见证了媒介的特性让利益结构、符号体系甚至社会性质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进而文化也发生了变迁。在新闻传播方面,有关新闻传播的许多变量同传统媒体时代相比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它们共同改写了新闻传播的外在图景,也在深层次上形成了新的运行机理,为了适应新媒体的环境,新闻也形成了新的叙事方式,但这也对传统媒体的叙事方式形成了挑战。我们可以从新媒体背景下新闻的叙事特点来探索传统媒体的生存之道。

一、新媒体语境中新闻叙事的新图景

在新媒体的介入下,新媒体的多中心化以及差异化的特性使得新闻的叙事形态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风格,这些新的新闻叙事风格有些弥补了传统媒体的不足,有些却完全和传统媒体的叙事相悖,同时对新闻来说有利也有弊,需要我们认真区分。

(一)万众皆媒与蜂巢型新闻叙事

这是新媒体传播最大的一个特性,传播门槛的降低带来了“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景观,从过去传统媒体中媒体紧握话语权转化为“人人都有话语权”的景象。

万众皆媒意味着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消息源,或成为消息的传播者,公民新闻就是最典型的一个例子。这不仅是专业媒体的一种延伸,也是对专业媒体的一种资源补充。

这种“万众皆媒”新景象的开启,使得新闻的报道者增多,当一件事发生的时候,凡是有话语权的人都会搜集信息进行报道,最终他们都会为了抢夺更多的受众拿出独家的内容。这也就像蜂巢的形状一样,每个报道者就像蜂巢上的蜂房,不同的报道者所搜集到的内容组合起来就成了一个蜂巢。但是这也会造成新闻叙事的碎片化,由于对新闻“即时性”的追求,报道者不可能搜集到完整的内容,只能对新闻进行碎片化、零散化的报道。这就像蜜蜂采蜜一样,蜜蜂们一点一点地积累,直到事件尘埃落定,才会完全展现事件的全貌。

(二)实时性与菱形新闻叙事

互联网基础上的新媒体,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实现了“实时性”的特点。基于此,新闻媒体形成了一种菱形叙事模式。过去,一篇新闻总是含有标题、导语、事件、后果、背景、反应与评论等;在新媒体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新闻为了赶时间,渐渐背离了这种叙事方式,将新闻各要素拆分开来进行报道,使每一个要素都成为一篇独立的新闻话语。

通过新媒体传播的信息一般采取的是这样的步骤:简单概述,事件牵涉各方的反应,详细的事件报道,记者挖掘的背景材料,记者着手评论事件形成深度报道,后续事件的报道,有时候记者还会建立互动平台和受众进行互动。这些步骤根据其报道的速度和深度可以呈现出一个菱形,在记者挖掘背景材料进行评论的阶段,就是菱形的最大部位。

(三)全媒体与钻石型新闻叙事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开启了各种媒介并存的景象,也就实现了现在的“全媒体”。在这种背景下,技术催生出了新的新闻叙事方式即“钻石型新闻叙事”。新闻媒体为了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为了让读者对故事有不同的体验而同时采用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方式来呈现故事。

总之,文章的每一个细节都是经过精心推敲得出的,都有存在的价值:有的是为了控制叙述的节奏,平衡紧张的程度和控制故事的进展,有些则是因为有些东西无法用文字进行表达,需要用其他媒介来呈现。这些文字、音频、视频、动画、图片所呈现的内容就像是钻石的一个面,文字的优美、音频的现场感、视频的精良、动画的模拟程度、图片的再现,呈现出了一个活灵活现的故事,让人身临其境。而这一幕幕都是经过记者仔细推敲出来的,就像是打磨出来的钻石一样熠熠生辉。

二、新媒体语境中的传统媒体叙事策略探析

新媒体语境中的新闻叙事方式对传统媒体的叙事方式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当下,传统媒体应该在叙事方式方面做出哪些调试才能更好地在新媒体时代继续生存和发展,这是我们急需解决的。

传统媒体新闻叙事方式的变革主要包括两方面。首先从平台或渠道上来讲,新闻产品在叙事风格、操作手法、产品形态上需要符合移动端用户的使用习惯,充分注重用户体验;其次,在表达效果上,需要突破原来的文本范畴,更多、更自觉地运用互联网元素,增强用户黏性,从而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

(一)让好内容在新媒体平台上传播更广

相较于新媒介,传统媒介有着百年以来积累下来的丰富经验,有着专业的团队以及较高的专业素养,其内容也是非常专业的。而在新媒体平台,“人人都有麦克风”导致喧嚣与骚动不可避免,虽然在内容数量上发生了“大跃进”,但时常会有杂乱、虚假信息、缺乏深度的信息。肤浅的信息造成了社会风气的浮躁。

而这也就验证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叙事的互补性。因此,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将两者结合是最完美的。传统媒体缺乏的平台和渠道,新媒体恰恰可以提供。但是传统媒体的叙事风格太严肃、太死板,有失新媒体叙事风格的灵活轻快,操作手法上各不相同,产品形态上差异也是很大,这就需要传统媒体做出相应的调整,呈现出符合移动终端特性的传播内容。《人民日报》就是这方面典型的例子,其微信公众号呈现的内容和报纸的内容风格就相当不同。

(二)加入流行元素

传统媒体在新闻叙事方面应该运用互联网思维模式加入流行元素,适应受众的体验。这样可以使严肃的传统媒体新闻绽放出不一样的光芒。传统媒体的新闻对于党的政策的传播都是枯燥乏味、充满宣传味的叙事风格,使受众感到没有新鲜感。如今在新媒体平台上进行传播,如果继续枯燥乏味、严肃的叙事风格,势必会产生不太理想的效果。

在加入流行元素的调试上,可以继续举一个《人民日报》的例子。2018年11月5日,人民日报的一篇题为“YSL唇膏、瑞士军刀…‘进博’答题大赛来了,幸运‘锦鲤’没准就是你!”的微信公众号新闻推送引来了网友的热情参与,内容是有关“进博会”有奖竞答的小游戏。本来进博会是国家层面的重大事件,《人民日报》却将它打造成一个轻松愉悦的小活动,并让它跟每个人息息相关。这样的形式也只有在微信公众号这样的新媒体平台上才能呈现出来,如果放在电视或报纸上,可以想象到其严肃又缺乏乐趣的叙事风格。

(三)重大主题中的多媒体融合报道

为了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为了给受众呈现不同的体验,传统媒体再也不能只采用单一的媒体元素来报道新闻了。麦克卢汉提出“媒介即讯息”,每一个媒介都是人体的某一器官的延伸,报纸是视觉的延伸,广播是听觉的延伸,电视是视觉和听觉的延伸,如今的互联网更是将人体所有器官的延伸都聚合在了一起,就是因为它聚合了所有的媒介,继而人们因生活在互联网时代而习惯了这种器官延伸聚合的感觉。因此,传统媒体也要追随这样的形式,将传统媒体优质的内容拿到移动终端上来传播,打造一场全媒体的传播,让受众身临其境。

在全媒体传播方面,最有特色的是《新京报》。《新京报》在它的新闻叙事中采用了视频、3D动画、文字、图片,有时候还会加入音频的报道。这些媒体元素的结合就是为了讲好一个故事,文字的优美、视频的精良、图片的再现、动画的真相模拟、音频的现场感为受众呈现了不同的体验。2018年11月24日《新京报》的新闻《陕西15岁少女失踪,疑似被6名同龄人强迫卖淫后殴打致死并肢解掩埋》里,就具有文字、3D动画、图片、视频这几项媒介元素,导致受众在浏览了事件视频和3D模拟动画之后在留言区评论道“手段极其残忍”。

三、结语

本文所提出的几点策略都是建立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基础之上的。传统媒体有着团队上的优势,在深度报道方面显然处于至尊地位,在新媒体发展的背景下,传统媒体在与新媒体融合之际完全可以朝深度报道的方向发展,以弥补新媒体最大的不足。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媒介动画
Clifford hits the big screen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我的动画梦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