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习近平新闻思想讲义》有感

2019-02-20 03:06邱立楠张帆
视听 2019年2期
关键词:舆论传统媒体受众

□ 邱立楠 张帆

在新时代,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打破了传统媒体对议题的设置和对新闻话语权的绝对垄断,拓展了新闻言论观点的丰富性和向公众传达信息的即时性,信息传播更加侧重于赚取受众的碎片化注意力经济,信息的传播者也更加注重驱动受众的参与式交流和再传播功能。针对时代的新形势,我党在十九大报告中也迎难而上,指出要“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①。

一、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对新闻舆论工作一直高度重视,其在福建省任职期间,曾多次撰写新闻评论文章,还出版了《摆脱贫困》一书,其中有诸多关于新闻舆论工作方面的内容,有的还在《中国记者》杂志上发表。其在浙江省工作期间撰写的两百余篇评论也收录于《之江新语》一书。在信息多元化的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根据党和国家工作的实际需要,顺应时代传播技术变革的新形式,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性质地位做出新的定位,提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②。

二、新闻舆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一)媒体格局重塑

新时代互联网传播早已打破传统固有传播系统的藩篱,形成了一种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结合在一起的传播形式,是一个集传统印刷、声音和图像媒体于一身的综合传输系统,新媒体自身特有的高连接性和强互动性,迎合了“后注意力时代”人群“随时随地”碎片化“悦读”的习惯,成为人们收听阅读的主要渠道,进而传统主流媒体的话语权日益受到新媒体的削弱和冲击。此外,伴随传播技术的革新,媒体的格局发生巨大变化,传统媒体的把关和议程设置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新媒体尤其是移动新媒体快速发展,传统职业生产内容者(OGC)的新闻话语权受到专业内容生产者(PGC)和用户内容生产者(UGC)的急剧冲击,众人皆是记录者的时代已悄然来到,民间话语已成为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二)舆论生态错位分野

舆论,即公众之意见。罗素在《权力论》一书中提出:“舆论万能,所有其他形式的权力都源于它。”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对舆论也有诸多论述,认为其是“一般关系的实际体现和明显的表露”④。在新媒体出现之前,传统媒体作为官方面向公众的唯一大众传播渠道,独享媒介话语。而福柯认为,“话语即权力”⑤。虽然官方媒体之间也存在竞争关系,但媒体本身的事业化管理属性,可视为媒体内部之间大众传播权力资源的再分配,没有改变官方舆论话语的本质属性。然而新媒体出现之后,南振中先生于1998年率先提出了“两个舆论场”的概念,在新媒体环境下,可视为以传统媒体为代表的“官方舆论场”和以草根阶级为代表的新媒体用户生产内容的“民间舆论场”。我国时下正处于贝克所言的风险社会和孙立平所言的转型社会时期,两个舆论场域泾渭分明,信息传播更加多元激进,舆情热点随时形成,社会热点随时点燃,负面的信息有可能产生“蝴蝶效应”,引发“次生灾害”。

(三)受众对象身份转化

囿于传统媒体和内容生产资质的垄断,广大受众在信息传播领域只是被动地作为信息的接受者,属于媒介消费型的被动角色,很少参与也鲜有机会参与到信息的生产和传播过程之中。但在当下,广大受众因为媒介技术的革新和发展,摇身一变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完成“受众”到“用户”的华美变身,成为媒介生产和消费的双重主动角色。新时代“互联网+”背景下,受众也逐渐向用户角色转变。在“三微一端”(微博、微信、微视频、客户端)的当下,人人都是用户生产内容者,人人都是新闻发言人,人人都有话语权,信息不再是稀缺资源,受众个性化的需求上升,新闻信息传播的“长尾效应”日益引起关注,对受众的细分、满足其不同需要成为当下的重要课题。

三、新闻舆论工作的路径创新

(一)强化互联网思维

强化互联网思维,不仅可以拓宽主流媒体的传播渠道,同时还能“赋能”传媒,使其品牌化、人格化。当下,新闻资讯的传播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媒体主动推送的信息内容,第二类是用户阅读后在个人关系链中的转发和分享。用户的转发和分享是形成“病毒式传播”的基础,所谓“10W+”的爆款文章必有用户的转发和分享。所以说,“先新闻、后社交”的旧时代即将结束,“无社交、不新闻”的新时代也即将到来,碎片化阅读中的人们不再仅仅出于获取新闻信息的需要去使用媒介,而更多的是出于生活方式的考虑。在新闻舆论工作中,“需要强化互联网思维,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新格局”⑥。

(二)建立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

在新闻舆论工作中,“要改变过去以往表达方式单一、传播对象过窄、不重视传播效果的问题,需要在一个主题上要进行多种传播方式,形成全方位的多层次的多声部的主流舆论矩阵。在引导社会舆论走向时,要善于议程设置,做好垂直整合”⑦。其实早在1978年,尼古拉斯?尼葛洛庞蒂就提出了“融合”理论,认为传统媒体产业与计算机产业的联合将创造一种新的传播方式。当下,国家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总体战略,新闻舆论工作无疑肩负着创新发展的神圣职责。在互联网时代,打破“数字鸿沟”,共享网络红利,促进媒介融合,打通“两个舆论场”。主动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抓住时机,把握节奏,讲究策略,从时度效着力。此外,创新传播方式,需要建立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构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主流舆论矩阵。据观察,当下的主流媒体都在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新媒体矩阵,以分享互联网的红利,夺取新闻舆论的阵地。如《新京报》除了自身同名微信公众号外,还拥有“政事儿”(小细节解码大时政)、“北京知道”(北京那么大,都在看京事儿)、“外事儿”(在这里“玩转”地球)、“剥洋葱people”(记录一切值得记录的人)、“我们视频”(每天提供最新鲜、最热门、最有价值的新闻直播和短视频)等二十多个不同特色的微信矩阵,实现了主流媒体生态版图的拓展和流量的增长,完成了品牌的溢价和价值的转化,建立了较为成功的现代传播体系。

(三)优化新闻适配度

移动互联时代,互联网的本质属性便是“连接一切”,并不断重构和左右人们生活的诸多维度。超越时空局限的即时交互沟通,智能手机的移动应用化,新的连接属性打破了甚嚣尘上的“流量至上”理念,碎片化的场景连接成为其核心逻辑。如果说传统媒体时代,媒体之间的竞争是基于传统受众注意力的争夺,那么移动互联时代媒体之间争夺的便是场景。那么新闻舆论工作如何构建场景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维度着手,即满足欲望、响应需求、创造价值。优化新闻传播模式,重在探究用户所处的场景,通过对场景的分析为用户提供特定场景下的适配信息或服务。当下,全球“美英垄断、西强东弱”的舆论格局尚未得到明显改观,继“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等危言耸听的言论之后,时下中国“锐实力”(sharppower)的提法不绝于耳。而“锐实力”指的是与以往传统的通过媒体对外传播、文化对外交流等方式赢得他国民心的“软实力”不同,“锐实力”更多是采用“威权实力”收买、操纵等非常规手段对他国施加一定影响。

注释:

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2.

②习近平思想讲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25.

③童兵.舆论的力量与记者的使命——纪念中国记者节的感想[J].新闻爱好者,2006(11).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237.

⑤周海燕.话语即权力大生产运动典型报道中的“新闻生产-政治动员”[J].当代传播,2012(3).

⑥习近平思想讲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73.

⑦[美]谢丽·比亚吉.媒介/影响[M].宋铁军 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5.

猜你喜欢
舆论传统媒体受众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传统媒体记者该如何主动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