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读写:基于对话的锤炼

2019-02-20 05:30王东颍
师道(人文) 2019年10期
关键词:大堰河王君文本

王东颍

(作者单位:安徽亳州市第一中学)

语文课堂对话旨在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却在实施过程中遭遇低效甚至无效的尴尬。笔者认为,谋求解决之道,有效实施对话教学,需要我们审视自身,提升教师的“听说读写”技能。那么,这些技能在对话教学中应如何体现,又各自发挥怎样的作用呢?教师该如何提升技能?笔者拟结合教学实际对此逐一探讨。

在师生对话中,教师的倾听能促进学生的言说,有助于教师了解学情,并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学会倾听。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很难做到这一点。有学者指出: “教师不是不愿和不想倾听,而是不能倾听,在他的天赋里,缺少倾听他人的能力和技术,他患有倾听无能症。”教师之所以会患有 “倾听无能症”,主要在于教师急于将知识灌输给学生,不懂得引领学生自主找到解读的钥匙。

教师往往是带着问题和答案来与学生对话的。在对话过程中,各方的观点难免会有分歧。善于倾听的教师会暂且搁置己见,努力在倾听中引导学生大胆表述、发现问题、自主探究;不善于倾听的教师则以自己的观点为标尺,拼命在学生的发言中寻找学生的知识漏洞并大讲特讲。而对话之所以有别于辩论,就在于倾听者不是以寻找言说者的漏洞为目的,而是真诚耐心地倾听对方的言说,并与其交流自己的看法,在彼此的言说与倾听中,实现深度对话。其结果很可能不是你对或我对,而是产生出一种更为合理的共识,这才是对话的魅力。

【案例1】一位教师在讲授曹操的 《短歌行》时,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每一层蕴含的情感。

生1:第一层蕴含了曹操的忧愁。

师:哦?是吗?再读读这几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里把人生比作 “朝露”,是在感慨……

生1:人生短暂。

师: (微笑、点头)所以这一层的情感应该是……

生1:感慨人生短暂。

师:非常好!

其实,学生最初读出的 “忧愁”看似与教师预设的答案不同,但教师若能耐心倾听,追问一句“你是怎样读出曹操的忧愁的”,相信学生会说出自己的理解。然而,教师急于公布标准答案,对于学生不太成熟的观点,教师放弃了倾听,使 “对话”变回了教师牵着学生走的 “问答”。

在 “师生对话”中,教师不但要善于听,还要善于说,即对学生的言说予以恰当的评价。评价是对一段对话的总结,更是下一段对话生成的起点。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引领着生本对话的方向与品质。教师恰当的评价有助于学生加强对自我的认知,更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深入阅读。有意义的评价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过程,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的。

对于学生的正确答案,教师应不急于肯定、表扬,而要引导其回顾思考的过程,让全体同学共享其最有价值的过程与方法;对于 “异类”答案,教师应不急于否定、纠正,而要尊重差异,肯定思维过程中的价值因素,给学生多一点的时间,允许异步达标。教师的评价不是一味地鼓励赞扬或评判对错,而是给予学生以方法的启迪,这样,每一次的评价过程才有意义。

【案例 2】笔者在教学 《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的第四节时,发现学生只是从排比句中读出了大堰河的勤劳,阅读仅停留在文字的表层。于是,我请他们仿照这些排比句再写一句。其中一名同学写的是 “在她喂养完牲畜之后”,这个句子明显不符合大堰河的家境,折射出他对文本的理解还很肤浅,该怎样评价呢?

师:你能具体说说大堰河喂养了哪些牲畜吗?

生:鸡、鸭。 (众笑)

师:哦,那应该属于 “家禽界”。为什么没有牛、羊?

生:嗯,她家穷,养不起这些大的。

师:有道理。想象一下,她会养多少只鸡鸭?

生:也就一两只吧。

师:那好,请修正你的仿写内容。

生:在她喂养完那仅有的一两只鸡鸭后。

交流至此,这名学生发现了自己的常识性错误并改正了过来,可包括这名同学在内的大多数同学还没有读出这一节的精髓,于是,对话继续。

师:刚才大家从中读出了大堰河的勤劳,现在我们又读出了她生活的贫苦。贫苦中的忙碌似乎用“勤劳”来形容太宽泛,有没有更具情感色彩的词语?

生:辛劳!

师:很好, “辛劳”的形象!一个如此辛劳的女性却总不忘在辛劳之余 “用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这凸显了大堰河怎样的特点?

生:无时无刻不在爱着她的乳儿!

正是在这种交流式的评价中,教师的循循善诱促使学生反思自己的观点,进而对文本作出深入解读。

精彩有效的课堂对话离不开教师课前的悉心准备,教师在授课前需对文本进行研读,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师本对话。师本对话是对话教学的前奏,它并非消极地接受文本或教参,而是带着自己的个性解读文本,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实现教师和文本的视界融合。特级教师于永正说: “课前,老师得先和文本对话,即钻研教材。只有把教材把握好了,才能取得和学生对话的资格,进了课堂才能引导学生和教材对话,才能和学生交流。我备课没有什么诀窍,就是翻来覆去地诵读、默记。当读出了自己的理解、情感,读出了文章的妙处,读出了自己的惊喜,我便敢走进课堂。”

会读书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会读书的学生。对语文教师而言,没有自身对文本的深入把握和个性解读,就无法与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所谓观点的交流、思维的碰撞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教师在师本对话中,应具备独立思考、咬文嚼字的精神,并把自己的阅读行为转换为课堂上的导读行为。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时善于把握文本的对话生成点,比如文本的精彩处、简略处、疑惑处、矛盾处以及不易发现的关键处等。

董一菲老师在读白居易的 《琵琶行》时,读出了 “血色罗裙翻酒污”中 “血色”的与众不同。于是,在和学生对话时,她提出 “白居易为何偏偏要说琵琶女的裙是血色”的疑问。在老师的铺垫下,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纷纷表达出自己对 “血色”、对琵琶女长安生活的理解。

王君老师在读朱自清的 《背影》时,读出了 “嘱”和 “嘱托”的细微差别,只是她并没有将这个发现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在学生朗读课文时,敏锐地捕捉到了学生的口误——把“嘱”读成了“嘱托”,并由此启发学生讨论这两个词的含义区别,从中感受到父爱的深沉。

这两位教师从看似平凡的文字中读出了不同凡响,而成功的师本对话自然引领出精彩的生本对话。

在对话教学中,教师除了与文本、学生对话之外,还要与自我对话,即写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冷静而理性地梳理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能使原来被课堂上的激情和喜悦掩盖的教育规律凸显出来,发现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并在此基础上总结、改善,不断提升对话的技能。

反思不应仅仅停留在 “思”的层面,还要把它写下来。写作其实是一种自我创造,有助于自我深度的检验和提升。同时,写作的状态对于教师的阅读也是相辅相成的。

教师反思的内容十分丰富,可以是对课程设计和开发的反思,也可以是对课程资源选取和组合的反思,可以是对教学操作层面的反思,也可以是对自身教学观、学生观的反思。例如,教师可以梳理整个对话过程的处理方式,归因分析各种意外生成,反思 “最满意和最遗憾的教学片断” “哪些设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学生的整体反应如何”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 “如果重新设计这堂课,我将如何做”等等。

特级教师王君在她的博客中记录了许多反思点滴,在 《和学生艰难地对话: “野蛮”的我》这篇博文中,王君老师就自己在 《沁园春·雪》的师生对话中的应答做了深刻的反思。

那是一节公开课。在 “读懂诗人”这一板块中,王君设问: “请大家猜猜,诗人是在什么心情下写出的这首词?”有一个学生大大咧咧地站起来,回答说: “雪后。”全班同学都笑了。王君笑着点评道: “你说了句非常正确的废话。”全班哄堂大笑。全体老师也笑了。孩子自己也笑了。这个应答在那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下,很少有人会觉得不妥,可一位听课老师发来的短信却引发了王君的反思: “无论如何, ‘你说了句非常正确的废话’是一句伤人的话。虽然当时气氛并不尴尬,甚至称得上融洽,但是,并不能够掩盖这句点评伤人的事实。这么多听课的老师,这样的班级,孩子能开口说话已是不易,即使说错,还是不易。任何一个开口说话的孩子都应该得到尊重和鼓励。”王君继而又反思更恰当的应对之策: “对,时间是在 ‘雪后’,但是,毛泽东仅仅只感受到了雪,看到了雪吗?”

对话是为了发展,反思是促进发展的重要方式。教师的反思不但能提升自己的对话技能,同时也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促进学生的反思即自我对话。

当语文教学从传统的 “驯化型” “训练型”向 “对话型”转变时,教师也面临着改革带来的挑战。提升自身的 “听说读写”技能,顺应变革的趋势,有效实施对话教学,是每一位身处改革浪潮中的教师应当努力做到的。

猜你喜欢
大堰河王君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Color-image encryption scheme based on channel fusion and spherical diffraction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大堰河——我的保姆》细节赏析
入手细微达于至情
漂流记
《大堰河——我的保姆》诗句的多义解读
大堰河的形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