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变式,反思、探究”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9-02-20 04:02广州市从化区从化中学
师道(教研) 2019年11期
关键词:变式设置创设

文/广州市从化区从化中学

学习能力为智力结构中与学习密切相关的那一部分能力,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在对数学知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分析、比较、综合、归纳、类比、演绎等思维方法,理解并掌握数学内容,并且能对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推导与判断,获得新知识和产生新技能,并能解决新问题。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置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这是发展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一种有效方法,它能让学生亲身体验学习,帮助克服被动的学习状态,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一、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1.“问题情境”的定义和基本教学功能

布鲁纳认为:“学习者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经历对学习材料的亲身体验和发展过程,才是学习者最有价值的东西。”因此,“问题情境”可理解为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教学环境。这种教学环境是具有客观性的,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教学背景,它既可以是现实生产、生活材料,也可以是本学科的问题,还可以是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等。从心理意义上讲,它充分反映了学生对学习的主观愿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让学生在学习中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问题情境”的基本教学功能:①通过特定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形成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任务,从而开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②通过特定的问题情境,使问题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经验产生联系,激活现有知识和已有的经验去“同化”或“顺应”新知识,从而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改进和重组,并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创设有效数学问题情境应具备的基本原则

①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为原则。“最近发展区域”是指要教的知识是最接近学生的认知水平,这样的知识在激发学生潜能时就能解答,有利于学生认知区域的发展。

②以打破学生的认知心理平衡为原则。有效的问题情境是使学生自觉参与学习的最好诱惑,它能有效打破学生的认知心理平衡,能造成认知冲突,产生学习上的动力。

③以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为原则。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能把学习到的内容迁移到新情境中,知识越具体,应用范围越窄,也越容易遗忘;知识的概括性越高,其应用范围就越广,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迁移。

3.创设有效数学问题情境的主要策略

①设置发现式问题,创设体验式情境。 教师要重视知识形成过程,要求让学生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最佳途径都是自己去发现,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

②设置悬念式问题,创设期待式情境。教育心理学认为,悬念是一种学习机制,即指学生对所学对象感到困惑不解而产生的迫切等待的心理状态。设置悬念可以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③设置递进式问题,创设探究式情境。设置的问题情境必须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尽量使问题处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提高学生参与探究的自觉性。

④设置陷阱式问题,创设反思型情境。在教学中,教师可针对学生因对某些概念、公式、定理等理解不够全面透彻,而表现在判断、推理及解题方法上的失误现象,有计划地设计一些有陷阱的问题,让学生在尝试错误后,引起反思。

二、利用“变式”教学,促进知识迁移和提高学习能力

所谓“变式”,就是指相对于某种范式(即数学教材中具体的数学思维成果,含基本知识、知识结构、典型问题、思维模式等)的变化形式,就是不断变更问题的情境或改变思维的角度,在保持事物的本质特征不变的情况下,使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不断迁移的变化方式。变式教学的一般模式是:提供范式——创设变式——研究变式——归纳总结。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以问题情境为指引,以变式教学为辅助,以学生的体验、反思,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得到了很好应用,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提升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变式设置创设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一道拓广探索题的变式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聚焦正、余弦定理的变式在高考中的应用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课后习题的变式练习与拓展应用
问题引路,变式拓展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