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俊朝
(河南省禹州市畜牧服务中心,河南 禹州 461670)
畜牧养殖业是农业的支柱产业,在农业发展带动下,规模不断扩大,行业发展问题逐渐凸显,如环境污染问题。畜牧排泄物为主要污染物,会对空气、水体和土壤造成污染,甚至会导致人畜共患传染病。可见,对畜牧养殖业的污染与清洁生产分析具有现实意义。
畜牧养殖业中畜禽的粪便、尿液等排泄物与尸体等物质,均可作为污染物,引发环境污染,破坏周边的生态环境。就此,养殖户需明确畜牧养殖业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规避污染,保护环境,促进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畜牧养殖业污染包括以下三种。
(1)农田污染。虽然养殖场畜禽的粪便可用于农田的肥料,但其中含有大量寄生虫、病原菌等有害物质,如果不加以处理,直接施加于农田中,不仅会导致农田植物疯长或倒伏现象,还会污染农田的土壤,为农户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2)水体污染。养殖场排放的畜禽粪便与尿液,会引发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污染地下水与地表水,导致周边水体发黑、发臭,影响水中生物的正常生长,严重时会对水中生物造成致死性伤害。同时,污水会为病原体提供良好生长环境,一旦周边居民应用污染水体,会导致人畜共患疾病,威胁人类健康。
(3)空气污染。养殖场畜禽的粪便会在发酵作用下,释放甲基硫醇、氨气或硫化氢等多种污染气体,这类气体会在风的作用下扩散到周边气体,导致空气的污染物含量超过环境承受力,引发空气污染。空气污染问题不仅会影响畜禽的正常生长,影响其健康状况,还会对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不利,甚至危害其身体健康。
针对畜牧养殖业的污染问题,养殖户需引入清洁生产技术,严格控制污染源,减少环境污染,保障畜禽与周边居民的健康,提升养殖场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为避免畜牧养殖破坏生态环境,养殖场需合理规划养殖场地,将养殖场选在远离居民集中的区域,通常规划于城市或村庄生活区下风向60m外,与公路、医院与铁路等区域的距离需大于500m,并在养殖场配置清洁设施,尽量选择与种植区靠近的位置,为畜禽的粪便或尿液提供消纳空间。严禁在生活水源保护区、居民生活区建设养殖场。同时,为规范畜牧养殖业,相关部门需严格落实《禽畜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加强对养殖户盲目圈养家畜的监管,实现依法治污,保障畜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畜禽的粪便等排泄物是导致污染的主要物质,养殖场需引进粪便无公害处理技术,通过污染源的控制,减少畜牧养殖业造成的污染。目前养殖场常用的粪便处理技术有三种:其一,燃烧处理,将粪便作为沼气池的原料,与水、发酵菌混合,密闭处理后形成沼气,用作燃料,实现污染源的开发再利用;其二,干燥处理,收集畜禽的粪便进行晾晒或发酵处理,将粪便的水分去除,干燥获得的物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其三,肥料处理,养殖场可将粪便进行堆积处理,通过生物发酵消除粪便中的有害物质,将其用作种植业的肥料。
同时,养殖场可通过微生态养殖基础,分解畜禽粪便,实现无公害处理。例如,在生猪养殖中,养殖户可通过微生态制剂制作发酵床,将其置于栏舍内,使生猪在发酵床内生活,不仅可实时分解生猪的粪便,改善猪舍的环境,也可简化猪舍的清洗与清粪工作,提高生猪养殖效率。
针对畜牧养殖业的水体污染问题,养殖场可从污水产生和污水排放两方面入手。在污水产生方面,养殖场需引入节水技术,如节水式畜禽饮水设备,减少养殖场产生的污水,节约水资源;在污水排放方面,养殖场可应用雨污分离、粪尿分离或清污分离等技术,清除污水内的污染物质,使其达到排放标准。同时,养殖场可将部分污染物较少的污水排放到生长植物的区域,利用植物生长作用,进行污水处理。
针对畜牧养殖场散发的臭气,可通过化学、生物或物理除臭法处理,控制畜牧养殖业产生的空气污染。在化学除臭法中,养殖场可在栏舍内放置木炭、煤渣等吸附剂,用于吸附臭气,净化栏舍空气;在生物除臭法中,养殖场可利用苍耳、艾叶与冬青叶等中草药制作香料,用于熏蒸栏舍,不仅可清除臭气,还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在物理除臭法中,养殖场可在栏舍周边种植植物,用于防风,避免养殖场的臭气传播到周边区域。而且种植的小灌木可吸收有害气体,释放氧气,净化养殖场的空气,调节周边的生态环境,控制污染问题[1]。同时,养殖户需做好猪舍的清洁工作,每隔三到五天清洗一次栏舍的水沟部位,避免畜禽的粪便堆积发臭,定期清理栏舍的墙壁,保障栏舍的干爽与洁净,实现除臭杀菌的目的。
综上所述,畜牧养殖户需明确养殖场产生的污染物,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实现清洁生产技术。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畜牧养殖场可引入养殖用地规划技术、粪便处理技术、污水处理技术与臭气处理技术,控制畜牧养殖业对土壤、水体与空气造成的污染,促进其规模化与稳健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