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艳民
(驻马店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刘阁街道办事处,河南 驻马店 463000)
围绕贯彻实施农业绿色发展,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制发了《驻马店市耕地地力保护示范项目实施方案》《驻马店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等具体行动方案,明确了整体规划、阶段重点、推进措施和保障机制,做到了制度规范、从严监管和严格执法多措并举,确保了农业绿色发展政策法规在我市、落地落实。
一是加强耕地质量保护提升。实施千亿斤粮食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布设国家控制例行监测点位。2015年以来,在全市布设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国家控制例行监测点位125个,组建调查采样队伍16个,建立了例行监测网络和制度,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提供依据。二是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围绕农业绿色轻简化生产集成推广小麦、玉米、花生大豆、芝麻等主要农作物标准化生产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人工等投入,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投入减少,效益提升目标。2017年,全市绿色防控36.4万hm2。滴灌水肥一体化 新技术模式,实现节水、节肥30%以上。全市农药、化肥(折纯)投入分别比上年减少0.73%和0.3%,实现农药、化肥用量零增长,农业用水有效利用率居全国领先水平。
围绕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最大限度保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20余万hm2,整建制推进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建成高标准 核心示范区3.33万hm2,打造保障国家和区域粮食安全核心区。
优化畜牧业发展布局,全市规模养殖场处理利用设施配建率达到92.1%,畜禽粪便处理利用率约83%;助推生物质发电、生物沼气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不断提高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能力。二是实施废旧地膜和农药包装物回收处理行动。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开展0.2万hm2大田蔬菜残留地膜回收试点,试点区内地膜残留降到2kg/667m2以下。
一是深入开展以农业科技展翅为主题的科技帮扶行动,提升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优化农业生态环境。二是研究集成推广新技术新模式。加快农技推广方式的转变,集成推广微滴灌水肥一体化、农牧结合秸秆综合利用、可视化大数据智慧化平台建设等绿色生产新技术模式,推介发布驻马店市农业主推技术40项、农业实用技术100项。
一是农业生产中投入品居高不下,农药、化肥使用强度大,耕地质量下降、土壤酸化比较严重,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污染。二是农业 废弃物回收利用率低,乱倒乱排情况时有发生,废弃物利用企业运营困难;三是农业科技支撑不足,水肥一体化等节水节肥技术推广工作亟待加强;四是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体制不健全,协调机制缺位。这些问题群众关心,社会关注,严重阻碍农业绿色发展……
围绕农业投入品减量化目标任务,调整农业投入结构,减少化肥农药,增加有机肥,到2020年,全市单位耕地面积化肥、农药使用量较2016年分别下降7%、11%。积极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农用废 弃地膜回收利用,逐步建立市场主体回收、专业机构处理、公共财政扶持的农业废弃物回收和集中处置体系,到2020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3%以上,不可降解地膜回收率达到95%。
大力实施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农业清洁化生产、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计划,深入开展化肥、农药施用量零增长行动,一是推进发展新技术。以绿色生态技术为引领,改革农业资源要素利用方式,提升资源要素利用效率。推进清洁化生产,在实现测土配方施肥、统防统治全覆盖的基础上,全面广泛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农药、化肥利用效率。二是创新发展新模式。以土地为依托,加快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深入推进农村“三权分置”改革,通过家庭农场、土地股份合作社等模式,实现土地的单一主体规模化经营。在不适宜土地集中区域,发展生产性服务组织,以生产服务、订单生产等多种合作模式,带动多主体实现生产规模化。支持农民以土地、资金、劳动、技术、产品为纽带,通过股份合作等形式,建立紧密的经营共同体、利益综合体。
在稳定既有务农就业格局的同时,加大对农民的培训,提高就业技能,积极引导农民进入产业新链条、新业态。一要明确培养目标,调整专业设置,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农业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一线工作的应用型、创业型人才和新型农民。二要按需安排培训课程结构,优化培训内容。以当地农村产业绿色发展需要为出发点,有选择性地开设课程,注重课程与教学内容的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三要加强实践教育,通过承担实践基地的生产、经营任务,达到产教结合的目的;四要丰富农民培训的师资队伍,拓展各类涉农组织和农技专家参与农民培训的形式和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