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盼盼
(广西大学 广西 南宁 530022)
政务服务互联网化、信息化、电子化是我国政务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各级政府如今重点建设的工程,而电子政务服务如今逐步由市、县、乡向村级发展,延伸到了公共管理的最末梢,构建完善的农村电子政务系统,有利于提升农村基层管理效率和管理效果,推动农村基层管理现代化的发展。但农村电子政务服务建设尚处于起步时期,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文章以港南区“群众之窗”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为例,对农村电子政务服务进行研究。
港南区是广西贵港市下辖城区之一,人口97万,辖7镇2街道,共有行政村167个。2017年,港南区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率先在广西建成覆盖区镇村三级“互联网+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平台——“群众之窗”政务服务平台,率先将政务服务的触角延伸至村一级。港南区经过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从有限财力中划拨350万元,建设“群众之窗”项目。至2018年底,港南区68个村(社)综合服务中心都建设了“群众之窗”项目,标配“网办系统+移动网络端+自助服务终端机”,将高拍仪、打印机、触摸屏、身份证读卡器、指纹识别器等18项设备高度整合,主要解决群众办理区镇村三级公共服务事项、审批事项“多次跑”的问题、流程繁多、办事材料多、干部工作繁重等问题。
该区梳理镇村级服务事项86项,优化事项23项,先行将办件量大的社保、医保、就业、民政等7项纳入平台办理。同时,建设人口库、电子证照库、政务事项管理库、电子监察系统,通过督促各部门统一使用平台,统一数据归集,推动政务信息资源跨部门、层级、区域互通和协同共享。初步构建了线上线下协同的“一门式、一张网”政务服务格局。
1.提高群众办事效率
“群众之窗”平台提供7×24小时自助办理、网上办理、移动办理、短信提醒办事动态等服务,改变了传统的仅在工作日上班时间才能办事的状况,为群众提供了方便;过去需要到镇一级、县一级办理的事项只需在村级“群众之窗”平台就能办理,让“数据跑”代替“人跑腿”,群众办事时间由原来一周甚至一个月缩短至一小时或更短;过去需多次复印材料,跑多个窗口办理业务,如今只需在平台点击,免填单、免复印便能办理,大大提升了群众办事效率。
2.实现政府行政效能提升和行政成本下降
运用“群众之窗”平台办理服务事项,可以实现网上受理、网上审核、网上反馈。过去的“纸质档案跑”变为如今的“电子档案跑”,办事材料、档案实现电子化,数据可以自动录入、校对、传输,业务信息实时交互传递。据测算,预计可减轻政府通讯、耗材、档案管理等行政成本300多万元,节省人力资源30%以上,工作效能提速30-40%左右。
3.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群众之窗”平台将干部从数据录入、核对、管理档案等繁重劳动中解放出来,从而更有精力为群众提供服务。他们的工作模式由“盯着上级转”变为“围着群众转”,由“群众找我办事”到“我为群众办事”,干群关系更加融洽。同时,政务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有力破解服务农村群众“最后一公里”难题,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
在实际调研中发现,“群众之窗”政务服务平台在村级政务服务中心使用率偏低,许多村在日常生活中,该机器均属于关闭状态,群众办事仍按传统方式进行,政府斥资建设的“群众之窗”未能发挥预期效益。经分析,主要影响因素有:
1.“群众之窗”平台技术不够成熟,使用体验满意度偏低
据部分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反映,该平台常出现卡顿、数据难以识别、上传失败等情况,使用过程中并没有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反而比传统办事模式更慢,导致工作人员放弃使用。同时,多项业务尚未实现在该平台上开通,使用效果远未达到宣传所言。
2.操作人员培训不到位
据了解,港南区政府曾组织对审批部门、镇村服务人员开展业务指导、系统操作、交流学习等6次专题培训,但由于培训覆盖面仍然不够、村级政务中心工作人员年龄偏大、变动频繁,并未能够使业务人员都参加培训,参加了培训的业务人员也并未能够完全掌握该平台的使用技术,导致出现有设备没人会用、没人敢用的情况。
3.基层群众文化程度偏低,对电子平台存在接受障碍
“群众之窗”平台设置在村级政务服务中心,面对的绝大多数为村民群众,近年来由于城市化的发展、谋生的需要,留在村中的大多为文化程度较低的老年人,难以通过电子平台进行自助操作。政务服务工作人员需要手把手指导,耗时耗力,效率低下。
从长远来看,政务服务电子化、“互联网”化是时代的必然趋势,也是各级政府着力推进和建设的重点工作,如何提升电子政务平台建设的水平,提高电子政务服务的质量,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电子政务平台的设计、建设应坚持“用户导向”,引进技术较为先进的公司参与研发、建设,优化服务流程设计,真正达到“化繁为简”的作用,让操作系统操作简便、办事快捷;要多方采纳工作人员和群众的使用意见,不断优化更新政务服务电子平台,使平台功能跟上或先于社会同类电子平台,确保其不被日新月异的电子信息时代所抛弃;同时,政府在资金上要给予充分保障,避免“表面工程”、“花架子工程”建设,持续投入资金做好数据库建设及后期维护工作,努力使政务服务电子平台持续能用、好用,为工作人员和群众所接受,打造真正方便、快捷的政务服务电子平台。
基层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发展需要专业化的人才队伍,首先应充实技术人员队伍,加强技术人员对农村政务服务平台的指导,争取每个行政村配备一名技术指导员,通过驻村或定时下村的方式,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解决设备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培训指导村干部、工作人员熟练操作;其次建设好村级人才队伍,改变“大水漫灌式”培训,通过一对一的、操作性的培训,破解农村有设备无人用的困境,争取做到村级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人人会操作电子政务平台。
农村基层工作人员处于直接面向群众的一线,基层工作人员的素质、服务水平往往影响了群众对政府的态度。而目前,基层工作人员也面临着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的困境,制约了基层政务服务现代化的发展。因此,提升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对群众满意度的提升尤其重要。要引导服务人员主动服务群众、细心指导群众操作电子政务平台,而不是为了“图省事”,人为阻碍电子政务平台的推广应用。
提高基层群众的认知度和参与度,让基层群众更好地了解电子政务平台的推广是时代所需,其操作简单、办事便捷,吸引群众主动使用电子政务平台,减少农村电子政务平台推广的阻力。为农村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提高社会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基于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现代化的需要,农村电子政务服务系统的建设势在必行。在建设过程中,为提高建设效果,政府应着力于优化电子政务服务平台设计、抓好农村电子政务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加大宣传和推广等,提升农村电子政务服务建设的质量,提升农村基层管理和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