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丽颖,魏战刚,杨昌宇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a.高教研究室;b.思想政治教学部,河北 承德 067000)
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之际,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期间,高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针对目前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如何增强新时代高校学生的思想引领作用,是摆在每一位思想政治课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要达到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效果就必须及时回应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实践,乃至社会舆论热点中所遇到的真实困惑[1]。这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首先要了解当前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行为习惯,结合学生特点和需求短板,针对性地分析高职学生应具备的关键能力。
通过学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从外显层面到潜在层面对高职学生特点做了概括,从现实阶段需求到未来发展需求做了简要分析。
外显特点:由于我国招生体制限制,高职学生大多源自学习成绩平平的群体,他们学习劲头不足,人生目标缺失;在精神层面,政治信仰不坚定,缺乏责任和担当;对未来所从事职业,他们职业观不明确,职业素养不足;在看问题做事时往往囿于个人狭隘藩篱,难以站在宏观视角思考问题;普遍表现历史认知感不强,不善于运用发展眼光总结经验、预见未来;善于言谈,但逻辑思维能力一般,组织语句表达时不系统,在具体行动时缺乏规划性。
潜在特点:高职学生起点较低,高中阶段往往是被忽略的群体,但他们内心也有梦想,渴望被老师关注,期待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他们共产主义信仰不坚定,所谓的精神支柱脆弱不稳定,极易影响他们做出各种不理智决定;他们对未来职业有一定想法,希望通过学习增强职业素养;他们愿意为群体着想,希望能带领大家做出让全体受益的决定;他们崇拜智者,渴望像成功的大人物那样拥有超越时空的智慧与勇气;他们想象力丰富,各种新鲜词汇信手拈来,善于激情做事。
无论是现实需求还是发展需求,都贯穿着马斯洛的五种需求层次理论,但受时间和空间影响,两种需求之间存在差距与矛盾。
现实需求:在时间上他们处于他们人生的巨大变革时期,由未成年到成年,由不成熟到逐渐成熟,他们处于日新月异时代的潮流浪尖。他们的需求简洁直观,他们喜欢体验性强、快捷的事物。在空间上他们处于群体之中,学校之内,他们的需求更容易受群体的影响。
发展需求:发展需求要求学生能够从纵观人生角度看待现在的自己到底需要什么,能够超越时代看到历史积淀的东西,而事实上,他们的需求很难超越年龄时代限制,也无法跳出特定群体影响。
关键能力这一概念最早在1974年由德国学者梅腾斯提出,他认为,教育要培养为明天工作的人,为明天工作的人要具备“关键能力”。关键能力区别于与工作岗位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是一种普遍的、可迁移的、对劳动者的未来发展起关键性作用的能力[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材结构严谨,内容丰富,突出“一个统领,一个理论基础,一条主线,一个侧重点”即以第一章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历史性飞跃及其相互关系为统领,理论基础就是马克思主义,主线就是实事求是,侧重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出历史与逻辑的统一[3]。这门课程看似只是一门政治课,但其博大精深程度只有教师懂得如何挖掘与运用,才能看到它作用的意义和范围。在了解学生特点和需求后,这门课程能够帮助他们提升下面七大关键能力。
在当今物欲横流时代,高职学生在为人处世时该秉承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是摆在每人面前最重要的问题。很多人不知道该坚守什么,该放弃什么,在利益面前甚至不能明辨是非。这门课程不仅告诉了我们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缘由和成果,更用无数仁人志士的人生告诉我们该秉承怎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将自己的人生信条与时代紧密结合,用自己的梦想铸就整个民族的梦想才能将人生推向新高度,获得为人处世的真谛。
这门课程告诉了我们工人阶级及其先锋队共产党是如何在极其困苦的情况下领导不同阶级与阶层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如何在一穷二白情况下独立自主地搞社会主义建设,如何在曲折探索中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一切都源自共产党人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而当前高职学生普遍精神依靠简单脆弱,面对困难极易退缩,缺乏社会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这都是政治信仰不坚定造成的。
很多高职学生就业创业时眼高手低,职业观不成熟,职业素养薄弱,缺乏大国工匠精神和行业钻研精神。这门课程用铁的事实告诉了我们,国家是如何从落后任人宰割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达到今天的历史性成就,这不仅是道路选择与斗争的结果,更是几代劳动人民无所畏惧坚持不懈地努力。面对就业的挑战性和创业的艰难性,很多学生更愿意在巨人肩膀上睡大觉,追求眼前幸福,忘了民族危机与历史使命。
中国共产党人通过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经过多年奋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改写了中国命运;尤其是统一战线策略的运用,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精神财富。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站在全民族高度以敏锐的视野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寻找激发革命动力的途径,靠着这支不被国民党看好的以农民为主力军的革命队伍,中国革命才从教条走向中国化,从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达到自由王国。这告诉我们看问题做事必须要有宏观视角,不仅能跳出个人利益的狭隘束缚,还要跳出小群体的思想禁锢,掌握全局,提升全局思考能力和领导能力。
欲速则不达,中国共产党人在民族危亡之际扛起历史的大旗,领导人民大众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正如毛泽东预言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就像文章的上篇和下篇,“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4]。在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后,经过短时间调整,中国共产党人将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艰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历经磨难与曲折,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改革和建设的实践再一次紧密结合,实现历史性飞跃,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没有国家与民族不经历曲折便能扶摇直上,一个人也如此。如何总结民族经验与个人经验,在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中前行,是高职学生需要在这门课程中学习的。
无产阶级为什么是最先进的阶级,马克思为什么要中国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是什么关系,整个课程编排无一处不透露着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不是纯粹的思辨哲学,它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唯物史观,只有将深邃思想与客观实际、历史国情相结合才能具有强大的说服力与考验力。人们只有具备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做出系统合理的表达,也才能借助这一蓝图做出有规划有步骤的行动。高职学生在这方面比较欠缺,而这门课程的成功讲授将锻炼与提升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在安顺场渡口强渡大渡河成功,历史惊人的相似,结果却不同,工农红军没有成为石达开第二,这不仅得益于毛泽东高超的军事策略,更在于对彝族地区红军政策的宣传和以民为本的沟通能力。在红军的感召下,彝民首领小叶丹与刘伯承歃血为盟、义结金兰,在历史条件相似的情况下,红军比当年石达开部队快了8天,利用这一时机红军摆脱追兵,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5]。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不仅能在思想上感染团队,引起共鸣,更能够借助团队力量为学习和事业开山辟路,铸就辉煌。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多维度、多层次的特点,它不仅有思想政治属性,还有历史属性、哲学属性、地理属性、经济属性等,具有强大的挖掘性,它既是高职学生的指导思想又是他们的行动指南,而规范、引导的教学效果关键取决于教师全面深刻把握高职学生特点及关键能力要求、将关键能力与教学内容精心编排、将富含关键能力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融入到学生主体中,提其精神、筑其魂魄、补其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