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综艺节目《创造101》的视听分析

2019-02-20 03:06黄思骏
视听 2019年2期
关键词:王菊舞台受众

□ 黄思骏

网络综艺节目是以电视综艺节目为原型,根据互联网传播特性开发出的一种新型节目样式,它由文字、声音、画面等视听元素共同构成。一个高质量的网络综艺节目,其不同视听元素必定相辅相成、互相增彩,以实现传播节目内容、呈现节目形式风格、表达节目主题思想的功能。由腾讯视频、腾讯音乐娱乐集团联合出品,企鹅影视、七维动力联合研发制作的网络综艺节目《创造101》,因其对人物、场景、灯光、色彩、镜头、音效等视听符号的巧妙运用与结合,自上线起就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眼球,赢得了不俗的收视和良好的口碑。第一期节目上线一周,播放量超过5.4亿,#创造101#微博话题阅读量达到15.4亿。接下来,笔者将对《创造101》的视听符号运用及其互构进行逐一解析。

一、视听符号分析

(一)人物:冲破标准化束缚,提高节目可视性

影像的构成元素包括人、景、物、光、色。在这些视觉元素中,人是最主要的。①网络综艺节目是通过具体的形象,尤其是人物形象直接作用于受众视觉和听觉的,人物的外形、动作等都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创造101》中,101个女孩不是文化工业下标准化的“批量产物”,不管是在外形还是性格上,都各有特色。例如,有可爱萌系的杨超越、王晴,也有甜美大方的吴宣仪、紫宁,还有霸气女王范儿的孟美岐、王菊。不同类型的个体组成该节目的人物主体——“101女孩”。导师选择上依然延续了这种差异化人物设置。不同于以往综艺节目的导师配置,《创造101》的5位导师被分为声乐导师、舞蹈导师和创作导师三种类型。因此,不管是选手还是导师,这种差异化的人物设置都更能满足受众多元的审美需求和期待视野,提高节目的可视性。

(二)场景:塑造节目整体形象,照应节目主题

网络综艺节目的视觉元素中心是人,但人不可能在真空中生活,正如黑格尔所说:“人要有现实客观存在,就必须有一个周围的世界,正如神像不能没有一座庙宇来安顿。”②因此,导演为人物选择和创造的生存环境,也是节目视听符号中极其重要的一大元素。《创造101》的舞台场景大量使用三角形元素,塑造出专属于《创造101》的“金字塔”视角效果。在等级划分舞台中,101个座位被设置在若干台阶上,从下往上座位数依次减少,总体上呈现金字塔型。这种舞台设置纳入了竞争的基因,不仅营造出斗兽场般的阶层感与竞争氛围,也与101人中只有11人能成团出道的赛制相呼应。在对抗舞台中,中间过道把舞台自然化为对称的两个三角形舞台,形成对峙态势,照应了“两两PK”的节目主题。这两种舞台场景设置,不仅丰富了受众的视觉感受,也为节目内容本身服务,一举两得。另外,在日常表演舞台和选手宿舍等场景中,也无一不采用三角形元素,使整个节目在场景设置上形成统一风格,用完整、体系的视觉传达系统塑造出专属于《创造101》的节目形象。

(三)色彩:加强造型表现力,触发受众情绪

作为一种创作手段和造型元素,色彩不仅是形象的外衣,也是加强造型表现力和影响受众情绪的一剂良方。因此,创作者在选择、处理色彩时,不仅要尽可能地还原原始色彩,更应充分发挥色彩在造型、感染受众情绪方面的作用以创造出更好的审美效果与价值。《创造101》把色彩的设计纳入了总体的造型中,产生了一种统一的、系统的、与主题思想相映衬的视觉效果。在整个节目过程中,不管是主Logo、人物服装,还是舞台场景、生活宿舍,都主要以粉色调为主基调,与节目人物主体——女孩的温柔、可爱、阳光等气质相吻合。节目还根据不同情境适当配上其他色彩,使画面内容层次更为丰富,更具视觉冲击力。另外,《创造101》还充分利用色彩为情节表述服务,感染受众情绪。例如,在第3期节目分组对抗的舞台上,采用红蓝两种颜色将两侧舞台分离,形成一半是火焰一半是冰海的对抗感,强烈地向受众传递和渲染了当时的竞争态势和紧张感,用色彩体现了导演的创作意图。

(四)镜头:传达节目内容信息,进行叙事与修辞

镜头即摄影机一次开机到停机间连续拍摄的影像片段。镜头是影视作品的核心,所有的视听语言都依靠镜头得以表现。③镜头主要包括三个主要成分:景别、角度以及运动。镜头的艺术效能最终也通过这三个元素的创意性设计和运用实现。

在景别方面,《创造101》利用不同景别的造型功能和叙事表意功能呈现出不同的审美效果。例如,在转换场景或交代空间环境时,常采用航拍进行大全景的呈现,以达到展现广阔的空间环境,强调人物与空间环境关系的效果,同时,也起到帮助受众了解、掌握节目内容发展脉络和阶段的作用。“101女孩”在首次入住宿舍时,画面就采用了航拍的大全景,以此实现从舞台到宿舍的转场并交代宿舍大环境。又如,欲突出101个女孩中某一个人物时,常利用大量近景、特写镜头进行展现。视听语言模拟了人的日常生活感知体验,把现实中的“注意力”转换为“影像特写”,在银幕上,被专注的物体所形成的影响要比现实中大,用“特写”来表达“关注”。④除起到强调夸张、突出放大的作用外,这种特写镜头还具有象征意义,能展现人物内心的心理活动、情感,创造独特的人物形象,有强大的视觉吸引力及撞击力。在第8期公演中,杨超越因为演出失误,在舞台采访时选择用清唱的方式回馈支持自己的歌迷,这时导演就连续采用了大量近景和特写镜头,不仅将杨超越从舞台上的8个人物中突显出来,还将她当时自责、难过等复杂的情绪巧妙地传递给了受众。

在拍摄角度方面,《创造101》根据不同拍摄对象的外形、欲营造的氛围和表达的意义,不断变换视角,运用恰当、富有表现力的角度进行呈现,充分展现了拍摄对象的不同个性,实现了镜头的叙事功能。例如,“101女孩”在排练室组队认真排练时,导演常采用仰拍镜头来辅助叙事,一方面,仰拍画面造型感强,视觉上富有冲击力和新鲜感,能起到净化背景,突出“101女孩”团队形象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塑造出自信、无畏、活泼向上的人物形象,传达出“101女孩”为了梦想去坚持、去拼搏的意义。但对个别独自在排练室练到深夜席地而睡的人物,导演又常采用俯拍,这种拍摄角度几乎把拍摄对象压低到地平线上,充分体现了拍摄对象的羸弱和渺小,强化了节目的主题,即一个女孩虽然身体娇小,但却蕴含着强大的力量和潜力,愿意为梦想而坚持付出。

在摄像机运动方面,《创造101》在整个叙事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切换和运动镜头,在推、拉、摇、移、跟、升、降中不仅将人物真实的运动状态进行了还原,还将不同景别、角度的叙事表意功能发挥到了极致,呈现出与众不同的审美效果与艺术语言表现力。例如,在第6期节目中,孟美岐队表演舞蹈《忐忑》,根据该歌曲和舞蹈的高频强节奏特点和内部情绪,导演不断变换镜头的运动方式,不仅实现了与该表演气质相符的造型功能,更达到了营造火爆气氛,传递热情、果敢的情绪,表达舞蹈核心精神的表意效果。表演开始时,导演就根据歌曲和舞蹈的高密度节奏连续使用推镜头,景别也随之变紧、变小,这种具有鲜明指向性的镜头语言不仅把受众迅速带入到表演中,也营造出极其震撼力的视觉效果。

(五)配乐:烘托现场气氛,表达节目主旨

在影视作品中,为其量身创作音乐专辑是很常见的。随着综艺节目的不断发展与繁荣,这种量身创造音乐专辑或主题曲的方式也被采纳到综艺节目的制作中来,这种方式更有利于节目主旨的表达和画面的叙事。《创造101》的同名主题曲《创造101》旋律活泼有记忆点,歌词朗朗上口,配上节目中的舞蹈,在社交媒体上掀起了一波“101全民舞蹈热”,这不仅对节目宣传起到一定作用,还将“逆风翻盘,向阳而生”的节目主旨展现得淋漓尽致。另外,节目组还将该歌曲进行解剖后分别用于衬底、转场等,有利于烘托节目现场气氛,渲染画面基调。例如,在第3期分组对抗获胜、第8期公布每小组点赞王时,都会配以“pick me pick me up,pick me pick me up…”的背影音乐,轻快的旋律不仅渲染出胜利的欢乐气氛,还成为节目中的一个听觉触发符号,受众只要一听到此类音乐,就知道节目进入到公布胜利者的环节,充分发挥了音乐的叙事作用。

二、视听互构

互构是一种结构上的关系,主要是指在关系中的各种元素之间不是“二元对立”的关系,也不是因果性关系,更不是主导和从属、支配和被支配、强制和被强制的关系。这种预设排除了两类元素的分裂性表达,也排除了对任何一方的优先选择,更不赞成任何霸权式的、单极化的陈述。而互构的过程是以多元性参与、互构情境,多种意义的统一。⑤对于网络综艺节目中的视听元素来说,两者表面上是对立的,但实际上应该是一种互构且共赢的关系。因为,在对节目的视听过程中,不管是单独观看画面还是单独倾听声音,都无法完全获得完整的视听感受。只有将画面和声音有机成功结合,才能创造出一个完整、立体的视听空间,实现“1+1>2”的效果。

《创造101》很好地体现了这种视听互构,除了对同期声、现场音响声的纯熟运用外,还根据节目的内容、主题等巧妙地在后期加上背景音乐、配合花字的音效,使画面和声音相互弥补,实现了二者的互构,更好地传达了节目的主题及意义。例如,在选手采访片段中,王菊讲到自己的过往和经历时,画面播放的是王菊以往的照片,略显单调,但后期配上符合王菊所表达内容的轻松、缓慢型的背景音乐后,使略显单一的画面瞬间丰富起来,也更好地传达出王菊当时所表现出的淡然、豁达与乐观,完美地实现了视听互构。而当Yamy在采访中讲述王菊时,画面呈现的是王菊排练时的画面。此时,后期又配上轻松、搞怪的背景音乐来配合画面中王菊夸张的肢体语言,把Yamy口中“不可思议”的王菊展现得淋漓尽致。

另外,《创造101》还针对该节目“音乐性”的特点,在音乐的后期制作中对选手的演唱进行了处理,包括修音准、修正音高、混音等多重工序。例如,在网上流传的现场表演视频——《不负青春》中,单从选手的音准、节奏等方面来说,就出现了很大的问题,表演者之一杨超越更是完全跟不上歌曲的节奏。而在正式播出版中,利用后期修音技术,把该表演中音准、节奏等方面的问题降到了最小。近乎完美的演唱与精致的画面融为一体,实现了视听互构,也为受众创造了一个更加丰富的视听效果。

注释:

①陆绍阳.视听语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9.

②[德]黑格尔.美学(第一卷)[M].朱光潜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312.

③刘禹含.探析视听语言在影视作品中的表现[J].美术教育研究,2012(07):76-77.

④邵奇.视听语言 [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26.

⑤魏榕.动画电影中的视听互构研究[D].沈阳航空工业学院,2010:1.

猜你喜欢
王菊舞台受众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吉祥福鱼
April Fool’s Day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
我们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