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年鉴事业新境界

2019-02-20 03:00牟国义
史志学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年鉴高质量时代

牟国义

(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江苏南京210004)

新中国年鉴事业已经走过70年辉煌历程,从逐步恢复到全面普及,从自发编纂到依法治鉴,从组织发动到规划引领的,从“一本书主义”到向一项事业转型升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创造出年鉴事业发展速度、数量、规模的世界奇迹,奠定了年鉴大国的坚实地位,初步形成了年鉴事业发展的中国经验、中国模式。新时代、新阶段的中国年鉴事业,正站在由年鉴大国向年鉴强国跨越的新的历史起点上。

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高质量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鲜明特征。实现由年鉴大国向年鉴强国的跨越,核心要义是推动年鉴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推动年鉴事业高质量发展,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要要求。文化强国根基在事业。年鉴事业肩负着记录新时代的历史使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求以深刻的文化自觉、高度的文化自信推动年鉴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年鉴的历史智慧,展示年鉴的当代价值,扩大年鉴的国际影响。推动年鉴事业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时代发展进步的现实选择。过去70年年鉴事业发展,主要解决了量的问题,与此同时,年鉴编纂理念滞后、内容价值弱化、种类形式单一、传播手段落后、有效供给能力不足等问题日渐突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新要求,年鉴事业必须进一步转型升级,向“好不好”“强不强”方向转变,实现质的大幅度提升。推动年鉴事业高质量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根本体现。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指引和重要遵循,也是年鉴事业发展的根本指针。贯彻新发展理念,年鉴事业才能增强发展新动能,把握发展新定位,构建发展新格局,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记录新时代、反映新时代。

新中国年鉴事业高质量主要包含以下五个方面的内涵。

一是年鉴理论研究的创新性发展。理论研究的生命在于创新。年鉴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决定年鉴事业发展的高度。我国年鉴理论研究总体上尚处在低水平重复、进展缓慢的状态,研究层次不高,学术视野不宽,理论创新能力不强。推动年鉴理论研究高质量发展,应立足当代中国年鉴编纂实践,坚持鲜明的问题导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变化中深化对年鉴基本理论问题的认识,使年鉴认知、编纂理念契合社会发展节奏,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着眼中国年鉴事业发展的整体进程,重视年鉴传入史和本土性研究,理清年鉴历史发展脉络,探索和把握年鉴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推动当代年鉴事业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拓展年鉴研究视野,将中国年鉴发展置于世界年鉴发展的背景之下,加强比较研究,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促进年鉴文化交流互鉴,丰富和深化年鉴发展的中国内涵。

二是年鉴编纂质量的引领性发展。质量建设是年鉴事业发展的永恒主题。高质量发展要求年鉴编纂改变有高原无高峰的状况,出精品、创品牌、闯新路。要坚持创新驱动,着眼于年鉴编纂的现实问题,找准“互联网+”背景下年鉴编纂的自身定位,推动年鉴编纂理念、编纂内容、编纂方法与时俱进,彰显年鉴编纂的文化内涵,体现年鉴内容的当代价值[1]曲巍.“互联网+”时代的年鉴编纂模式构想——以《中国地方志年鉴》为例[J].史志学刊,2016,(3).。深入实施中国年鉴精品工程,转变陈旧的年鉴编纂观念、编纂模式,积极探索新时代年鉴编纂创新的有效路径,努力推出理念精进、架构精良、内容精当、编辑精细、手法精湛、设计精美的精品力作,构建年鉴编纂的典型样本,树立年鉴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标杆,重塑和展示年鉴文本的比较优势,以年鉴编纂的高质量引领年鉴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是年鉴形态体式的多样化发展。年鉴概念本身蕴含丰富的内涵。不同的受众定位、内容需求,决定了年鉴编纂的多样化形态特征。年鉴事业高质量发展,不仅意味着年鉴质的飞跃,也意味着年鉴种类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供需更加有效、影响更加广泛。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求,为年鉴事业挖掘新题材、开拓新领域、展示新作为提供了肥沃土壤。年鉴编纂要在忠实履行立言纪事职能和传承存史、资政功能的同时,发挥自身具有的地情资源优势、文献专业优势、部门协同优势,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潮流,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需要,不断开发和推出喜闻乐见、适销对路的鲜活产品,构建年鉴编纂的崭新格局,以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供给推动年鉴事业的繁荣兴盛。

四是年鉴传播方式的智能化发展。年鉴编纂的目的除了存史意义外,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在于致用。在互联网发展由最初的网络化、数字化演进到智能化的新阶段,数据分析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政府部门和各个行业领域。年鉴发展要改变只重视内容生产、不注重开发传播或仅仅停留在网络展示陈设的初级状况,牢牢抓住智能化发展的机遇,顺应媒介融合和信息共享趋势,充分发挥年鉴数据资源的现实服务功能,不断扩大年鉴文献的文化传播力、社会影响力。面向“互联网+”和大数据环境下年鉴资源开发利用的新需求,坚持用户思维,推进年鉴信息资源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运用数据挖掘和智能分析等技术,创新传播平台和技术方式,实现信息资源的精准定向传播,通过多个终端平台的互联互通,从泛在的信息服务向专业的知识服务转变。

五是年鉴人才队伍的高素质发展。人才队伍建设是年鉴事业迈向高质量的主体和支撑。高质量发展对新时代培养造就高素质年鉴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素质的年鉴人才应当是眼界更加开阔的人才,不仅具备深厚的理论学养、复合的知识结构,而且具备宽广的历史视野和面向世界、海纳百川的胸怀。高素质的年鉴人才应当是具有较强专业能力的人才,既了解、熟悉国情地情,又全面掌握各行各业发展现状,既具有相关专业知识背景,又具有审视现实问题的学术水准,既具有精湛的编辑业务能力,又具有勤勉敬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高素质的年鉴人才应当是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不囿于成见,不拘于一格,不形于一态,编纂理念先进,崇尚价值追求,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善于推陈出新,勇于引领发展。

登高才能望远。坚持高质量发展,年鉴事业才能不断迈向新新台阶、开辟新境界,中国年鉴发展之路才能越走越宽阔。

猜你喜欢
年鉴高质量时代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特色·可读·扩展《江苏年鉴(2020)》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中国交通运输年鉴(2019)》征订单
《中国交通运输年鉴(2019)》征订单
《中国交通运输年鉴(2018)》征订单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