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功能彰显背景下的甘肃生态农业开发

2019-02-20 01:33:04于国燕
生产力研究 2019年2期
关键词:生态农业生态发展

于国燕

(白银市技术开发服务中心,甘肃 白银 730900)

近年来,由于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农膜,以及在发展产业过程中对废弃物的不当处理,造成农业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同时引起人们对生存安全及食品安全的担忧。生态农业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走进人们视野,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生态农业的发展不断在证实,人类能够化解目前农业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危机,能够重新建构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局面,并且因此能够营造更加美好的农业生态环境,给人们到生态农业区进行观光、休闲,以及进行农业生产体验带来可能。能够从源头为人们带来安全可靠的食品,从而吸引城里人来享受更加健康的美食美味。

一、甘肃在生态农业发展上越来越受到重视

甘肃省作为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生态环境比较脆弱。重视生态环境的改善,重新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关系,便成为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不二选择。同时,甘肃省又有着独特的自然地理气候特征,以及独特的自然环境资源,特别有助于进行生态农业的开发,生态农业代表了未来甘肃省农村发展的一个方向。

近年来,甘肃省在生态农业开发方面进行了不懈探索,从省级层面看,法规政策为生态农业开发提供了有力保障和支持。如于2007年12月20日颁布,并于2008年3月1日起施行的《甘肃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从满足市场需求层面看,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参与到生态农业开发中来。实际上生态农业的开发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在此趋势中,让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看到了无限商机,从而参与到这场市场竞争中来。像甘肃裕泰隆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利用零工业污染,土壤、空气、水源等生态环境条件良好的陇东山区,打造原生态胡麻种植基地。甘肃菁茂生态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菁茂农业)立足于荒漠改造,创造生态自然,进行生态种植、生产和加工,真正构建起了生态循环产业链。从发展前景层面看,越来越多的地方参与到生态农业发展中来。像景泰县近年来立足于农业资源优势,发展生态、休闲观光现代农业,打造一批绿色生态农业基地及观光休闲旅游长廊,同时依托景区旅游,通过发展农家乐、观光园、采摘园,休闲农业逐步发展壮大,在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同时,也促进了农业转型增效和农民增收致富。从技术和管理理念层面看,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让生态农业逐渐变成一种可能,成为一种时尚。如深入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通过大力推广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扩大配方肥使用范围,鼓励农民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加快推广农药减量增效综合技术模式,加快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加快秸秆综合利用,因地制宜发展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大力推广“果沼畜”、“菜沼畜”等循环生产模式。

二、甘肃在生态农业推进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规划不到位,生态农业开发总体呈现无序发展状态

现在随着需求的变化,各类市场主体都在打生态牌,一方面企图从国家政策中获取利益,另一方面企图使生产的产品获得越来越多的市场青睐。总体上讲缺乏基本的规划。规划不到位,市场主体在市场博弈中要实现利益最大化,往往缺乏一种起码的社会责任感,当看不到收益时,往往会放弃最初的选择。如在我们调研时了解到,当时在退耕还林项目中种植的文冠果,由于当初对这个产业发展缺乏规划,后续产业链没有形成,致使一些种植户在种植后再不加以管护,弄得不仅生态效益得不到体现,而且严重影响到社会效益。规划不到位,也使得投入与收益不成比例。应该讲,近年来国家在生态项目上投入资金不少,但缺乏对项目管理和监督,致使一些地方和市场主体变相地以套取国家资金为目的,资金到位了,但项目实施是大打折扣。规划不到位,像中东部地区大片不适宜种植庄稼的山地,乃至大片被撂荒的土地,应该退耕还林但还没有退耕还林,这是今后在发展生态上必须引起注意的问题。

(二)生产关系的落后制约生态农业的发展

甘肃大部分地区还是传统一家一户的耕作方式,与这种耕作方式相呼应,甘肃省多年来农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还相当有限。规模化、集约化主要体现在一些农业生产企业和一些运行相对成熟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而作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不规范,运作不成熟,没有把农民组织起来,农民大多数还处于分散经营状态。客观上也是这样,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农村,虽然在积极地促进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但总体上还是以分散经营为主;与这种耕作相呼应,为了提高种植养殖水平,避免不了运用各种农药、化肥等,并且这种使用总体上又是处于无序化状态,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监管。同时,这种分散经营也制约了对有关废弃物的处理。而生态农业发展是一个需要协调各方共同参与的事业,一个地方如果形不成一个协调协作的组织体,就很难让生态农业的理念得到有效贯彻落实,即如当前形不成规模的生产经营,几近盲目的市场选择,怎么让他们有能力有条件关注生态问题,关注生产产品的品质问题。

(三)生态屏障的观念还没有确立,让生态农业还受到发展的困扰

甘肃生态脆弱,尤其作为全国生态屏障,甘肃生态问题还比较突出。正因为如此,在发展农业生产中一直要把生态作为重要抓手来抓。但这方面我们的意识还不强,一直没有处理好短期与长远发展的关系,把重心始终放在解决眼前人们吃饭问题上,不但是人的吃饭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而且也没有还甘肃人民一个好的生存环境。在调研中,我们听到这样一种声音,即像会宁,以及陇东地区,除地势开阔的川地以外,全部山川土地用来发展林果业,经过几十年,不但使生态环境发展根本性改变,而且会因生态效益带来全面的社会效益。可惜没有这样做,甘肃作为生态屏障的功能人们的认识还不到位,没有像塞罕坝人持之以恒地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没有让生态屏障的功能真正体现出来。

(四)缺乏有效资金支持,影响到生态农业的发展

调研中我们了解到,作为弱质产业,生态农业前期需要投入的资金多,政府支持的贷款资金远远满足不了发展需要。同时生态农业发展需要2—3年的时间来积蓄力量,其投资回报周期长,一般信贷贷款利息比较高,贷款周期比较短,无形中给生态农业企业发展造成巨大资金压力。像我们调研过的白银博康养殖有限公司,据公司负责人讲,政府支持的几十万资金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作为公司因为各种因素还不愿意要这部分资金,有时没办法,向信用社进行融资,虽然方便,但贷款利息高,周期短,常常需要还了再贷,使公司发展资金压力无形中增大,这也是涉足农业产业的一个比较大的风险。

(五)缺乏有效的研发,限制了生态农业的发展

生态农业发展需要科技的支撑。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一些发展比较好的生态农业,都比较注重与研发的融合。如我们调研的白银博康养殖有限公司,正是注重与有关科研院所寻求技术合作,实现了以科技促发展,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农业循环链。但总体上看,在生态农业发展上科技的支撑力度还是有限,特别表现在农村废弃物与污水的处理及人居环境的改造上,应该讲,这方面都有比较成熟的技术,但在很多农村地区,还没有对此进行有效的处理,还使这些成为困扰农村发展的一个比较大的问题,也使得农村人居环境难以得到根本性改善。

(六)相关关系处理的不好,限制了生态农业的发展

这其中一个重要关系就是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的关系。不是所有用来发展生态农业的地区都可以搞生态旅游,也不是所有用来发展生态旅游的地区可以搞生态农业,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不形成必然的联系。但在我们一些地区,借助发展生态农业,搞生态旅游,侵占耕地,扰乱市场;一些地区借助发展生态旅游,结果使本身比较脆弱的自然生态不同程度遭受到破坏。这种发展上存在的问题,根本上是一个认知问题,即没有认识到发展、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没有认识到修复、建立与发展的关系问题,使得本来应体现的先进生态理念没有能够很好的贯彻体现,本来应该落实的有关国家政策没有很好得到落实。

三、进一步促进甘肃生态农业开发的对策建议

当前,甘肃省确定节能环保等十大绿色生态产业,使全省生态农业发展迎来新的机遇。如何抓住机遇,加快生态农业的发展,成为当前和今后甘肃必须长期关注的问题。

(一)做好规划引领,提供政策保障

发展生态农业需要有一个总体规划。规划要立足全局和长远,要立足于客观生态和农业产业发展基础,以及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基础,全面布局,通盘谋划。划分不同的生态功能片区,有计划地对功能生态片区的生态进行修复与保护,特别是要划分生态保护红线,坚决制止对功能生态区不合理的开发;规划要立足于可持续性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关系,正确处理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的关系,让生态农业发展建之于生态保护与修复基础上,并且因生态农业的发展给生态保护与生态修复以持续的动力。在规划基础上,要注意发挥政策保障作用,要通过政策保障,鼓励各类主体在体现规划意志前提下大力从事生态农业开发,形成一种社会合力推动甘肃省生态进入一个良好循环发展的状态。建议有关方面要注重在制订规划基础上,配套性的制定有关生态农业开发的政策,并力求做到政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政策的激励性和导向性。

(二)做好文化宣传,提供舆论支持

发展生态农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种必然选择,同时反映了一种新的发展价值取向。作为文化宣传,我们要抓住这样一个契机,积极推进这种变革,让这种变革成为时代的主流声音。具体在实践中,我们要利用好生态农业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引导作用,充分把文化元素融合于生态农业开发的全过程,让生态农业从发展之始就起到一种教育引导作用;充分把教研学融合于生态农业开发的全过程,让越来越多的人们能够参与到生态农业开发中来,或有机会能够实际地进行体验,从而自觉做一个生态农业的宣传者和传播者;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让发展比较成熟的生态农业项目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得到广泛关注,形成广泛支持,从而构建起市场消费主体和市场生产主体一种良好的信任关系,良好的支持与合作关系;充分发挥文化工作者作用,创作大量优秀反映生态农业开发为内容的作品,从而进一步延伸产业链,使之能够形成一种与文化互为发展关系的局面,为生态农业开发注入持久活力。

(三)促进生产关系变革,提供必要的社会发展基础

正如前面提到的,生态农业开发需要建立在一种新型生产关系基础之上。即要打破过于“分”的局面,形成一种新型的“合”的组织。目前我们要通过多种途径推进这种变革:一要通过规范运行农民专业合作社来推动这种变革,让合作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合作社,真正把农民组织起来进行共同生产经营活动的合作社。建议有关方面对合作社进行比较彻底的清理整顿,该注销的注销,该变更登记的变更登记,该帮助规范运营的帮助规范运营,从而使政策的效应真正发挥出来。二要通过“三变”改革来推进这种变革。“三变”改革需要龙头企业支撑,所以龙头企业在“三变”改革中很重要。建议在龙头企业培育中要切实与地方产业培育结合起来,确立什么样的生态农业,就要谋划作为这个生态农业支撑的产业链,注重产业链的打造,即龙头企业的培育。当龙头企业不足以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保障时,就要注意“三变”改革的推动,尽量减小改革的风险。三是基于农村“空心化”、“老龄化”现象,在坚持现有土地政策前提条件下,重新调整农村布局,特别是对于那些偏远农村,进行整体搬迁,对于土地、荒山和荒坡进行承包或林场化管理,进行生态修复,或进行生态农业开发,从而构建一种新型的农村社会关系。

(四)依托科研院所,提供科技支持

科技的发展为生态修复与再造提供了可能,今天我们面临的生态问题逐渐在科技的支撑下不断得到化解,科技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新的希望。面对生态农业开发问题,我们同样离不开科技的支持,只有依托科技,我们才能做大做强生态农业。依托科技,具体我们必须依托科研院所,结合科研院所的科技实力,为生态农业开发提供必要的科技支撑。要出台有关政策,鼓励科研院所注重把科研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地方要为科研院所从事与地方发展的研究提供必要的支持,如提供实验基地。具体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项目要建立在科研院所具体论证基础上,对通过论证不符合的项目坚决不予支持立项,对已经通过论证立项的项目,要鼓励其与科研院所形成一种稳定的合作关系,使其真正成为科技创新试验基地。同时要努力创造条件,为科研和地方合作进行有关项目研究搭建平台,并争取国家在项目资金上的支持,进而使生态农业项目成为国家级项目,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五)创新融资机制,提供金融支持

农业产业是一个周期长,见效慢的产业。基于农业产业的特殊性,要创新融资机制,为生态农业开发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政府在这方面要注意借鉴国外经验,在建立风险防控机制基础上,相应地延长贷款年限,减少项目企业资金压力,使其能够从容应对市场变化;注重项目实施前期论证,争取国家有关项目资金上的支持,或使其成为国家行为,从而减少资金的压力;注重发挥社会力量,创建有关公益性资金,使生态项目成为一个全民支持的项目,以解决资金压力问题;注重引导或鼓励大公司从事或投资生态农业项目,从而因为有着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理念,保证项目在良好运作的基础上,获得持续的发展能力,具有持续发展的潜质,从而获得多方面资金的青睐。

(六)做好关系协调,增强发展能力

生态农业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各方面关系协调问题,只有注重协调好各方面关系,才能使其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这其中,我们要立足于生态这个焦点,首先要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传承体现着我们对自然的尊重,对传统生产与生活方式的尊重,创新则体现一种新品质,一种新时尚,一种更高层次的追求。不过这种新品质、新时尚和更高层次的追求并不是没有传承的创新,恰恰相反,传承基础上的创新才是更具生命力的创新,更具有价值的创新,这是我们在生态农业开发中必须注意的问题;其次要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我们必须注意保护现有的生态资源,以及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的社会生态资源,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论证,明确进行怎样的开发才能既有利于增进人民的福祉,又有利于促进自然生态向更高层次发展,从而找到保护和开发最佳结合点。

猜你喜欢
生态农业生态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生态养生”娱晚年
保健医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8:02
住进呆萌生态房
学生天地(2020年36期)2020-06-09 03:12:30
生态之旅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第八届“一带一路”食品安全与生态农业论坛
农经(2017年6期)2017-07-05 10:10:01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一位90后的生态农业梦
新农业(2016年16期)2016-08-16 03:42:20
生态
领导文萃(2015年4期)2015-02-28 09:19:05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汽车零部件(2014年9期)2014-09-18 09: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