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园祥
(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农牧机械管理站,青海 共和 813099)
从几十年代早期,就存在农业生产力,以往许多人只能仅仅依赖农业种植才能勉强保证吃的问题,所以农业生产可谓有悠久的历史。随着农业的继续发展,农业的地位也越来越高,我国鼓励生产力的发展,把农业生产作为当代发展的重点,更通过对农民加强补贴进一步提升农业在我国的位置,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必不可少的分量,因此对机械的维修管理需要引起国家重视,并应对此采取有效的管理策略。
农业对机械的质量要求非常严格,一个好的机械往往使用时间和使用价值也就越高,而且农业机械质量的好坏还间接的反映着我国的科学水平技术的发展。因此在农业的机械生产的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机械的质量标准,保证我国的农业往更高层次的发展,减少农民的劳动时间,为我国节省了不少人力。因此把农业机械的管理重心转移到机械的生产源头上,从源头对农业机械进行管理。
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的必备工具,因此为了保证我国的农业发展水平基于标准化,农业生产需要保证机械技术的标准化。状态标准化的简单涵义就是减少农业机械的状态转化,用农民的话来说就是要注重农业机械平时的维护,减少因为平时对机械的不爱惜,在外头风吹日晒导致机械内部零件发生生锈老化,从而使机械损坏,把维修放到农业机械的最后一步,注重平时的养护。另外就是要重视农业机械的维修技术的发展,对那些损坏的机械来说,要有足够的专业技能去维修,全面实现机械技术状态标准化。
除了以上要求的质量标准化和技术状态标准化以外,维修人员的素质方面也是值得引起重视的。在日常的农业机械维修过程中,要求维修人员不仅要具有专业素质,还要具有道德素质,使用较好的维修技术保证机械的可再利用,从而实现资源的二次利用,也是我国一直主张的发展策略。所以为了实现人员队伍素质标准化,需要对维修人员集中进行严格的素质教育和管理,安排维修人员参加相应的素质培训班,从而使他们能够树立尽职尽责的工作风范,把对农业机械的维修工作做到最好。
在许多的小乡镇中,总能发现那些堆积的损坏的不使用的农业机械,这完全是对资源一定程度上的浪费。因此为了改善这一局面,当地的乡委政府应在各个乡镇中心建立农业机械的基层维修服务基地,定期为村民的机械做相应的维修检查,而且若每家每户的机械发生问题也都可以去基地维修,不仅节省了农民的额外开支,还促进了机械的维修管理,从根本上解决了农业机械的维修和管理问题。
其实,许多的农业机械发生的问题都不大,只需简单的修理一下就可以正常运行。所以应从反方面出发,让农民本身具有基础的维修技能,遇到一些细小的故障,农民就可以自己动手解决,也省去了去维修的时间和金钱。许多农民的学历往往都处于小学或初中水平,很难达到大的维修,只能解决一些小的故障。那么如何才能让农民具有基础的维修本领呢?首先,在农民购买机械设备的同时,售卖人员可以向农民讲解一些基本会出现的小问题,并告诉他们如何解决处理,那么当农民遇到农业机械不能正常工作的时候,就可以自己先排除一些问题从而进行维修。另外,在农民的日积月累下学习到的维修技能肯定会越来越多,这样一来,他们就有了自己解决故障的基本技能。再者,就是农民平时要注重农业机械的保养和维护,当使用完后就把它放到干燥通风的环境中,防止因为内部潮湿造成机械内部金属生锈导致损坏,使用效率明显降低。再好的东西没有主人的认真爱护,都会失去它本来原有的功能和价值,所以,农业机械管理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学会保养与爱护机械。
随着我国的农业发展,其农业体系结构早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尤其是农业的生产方式,现代的农业逐渐向机械化转型,因此加强农业机械的维修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面对机械维修中出现的问题,更应该值得我们每个人静心思考,此外,如何对农业机械的管理和维修也是一个重大的问题。根据上文中提出的几条建议,希望能够用到实际中来,进一步推动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