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水稻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

2019-02-20 00:57:33
新农民 2019年35期

丁 丽

(淮安市淮阴区南陈集镇农业技术服务站,江苏 淮安 223341)

优质水稻的种植要从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用适宜的品种、科学开展水稻育苗和播种、合理的进行施肥与灌溉、规范的开展田间管理与水稻病虫害防治等。以下是详细介绍。

1 优质水稻栽培技术的要点

1.1 选用适宜的品种

虽然目前水稻品种众多,但是适合本地种植,产量高且抗病性较好的品种有连梗7号、南梗9108、淮稻5号,都是优先选择的品种。需要提前对水稻种子进行筛选,去除秕粒或有破损的稻粒,保证后期种植的水稻穗粒大,品质优良。

1.2 水稻育苗和播种

1.2.1 水稻的育苗

种植前应该对水稻实施预处理,促使水稻能积极生长,还能达到优良的杀菌与杀虫的功效,同时,进行晒种处理,确保透气、透水性能最佳,各种活性酶也被激活,发芽时间与成熟时间都会提前[1]。播种后至幼苗长出一叶一心期间,薄膜要求是密封的,让稻苗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促进稻苗快速扎根。炼苗期间,根据天气情况,适时揭膜盖膜,可以让稻苗更好地适应环境。

另外,要求种子发芽率达到90%以上,播种前做好选种、晒种、药剂浸种和催芽等工作。浸种前晒种1~2d,播种前将种子用浸种剂浸种24小时,用清水反复冲洗掉残留药液,洗净后继续放入清水中浸种24h,催芽时温度控制在30~36℃。

1.2.2 播种时注意事项

为保证水稻能摄取到足够的营养,且光照较为充足,栽植深度和栽植的密度应该合理把握。播种前先调试好机械,确定种子播种量和覆土量。对播种的要求是均匀、准确。秧盘底土的厚度一般为2.2~2.5cm,覆土厚度0.3~0.6cm,覆土时要均匀、不能露籽。根据水稻的品种类型、播种时间和秧盘规格等可以调节播种量。南方双季常规稻播种量一般行距为30cm,秧盘为100~120g/盘,每亩30盘左右;北方稻区常规粳稻播种量一般行距为30cm,秧盘为110~130g/盘,每亩35~40盘;杂交稻品种,可根据生长特性适当减少播种量。

2 施肥与灌溉

2.1 施肥需要注意的几点

基肥与种肥是十分重要的举措,需要降低后期追肥的频率,良好的基肥流程是促使水稻高产的重要保障,当施肥量合理时,水稻生长中的养分才能更加均衡。农家肥是基肥中的主要肥料,其中涉及到众多的营养,土壤结构也会获得改善,促使水稻高产,获得更多的营养,氮肥能够保障水稻的产量提升,磷肥达到壮苗的效果,钾肥具有强化秸秆的作用,水稻的抗倒伏能力会显著增强。各种复合肥也是常用的肥料,种植户要了解土壤的实际状况、基肥量,来确定施加的种肥数量,在播种工作开始前,还可以混入适量的药剂,产生良好的抗病效果。

2.2 灌溉需要注意的几点

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尽可能的不运用除草剂,否则水稻的产量可能会下降,作物质量也受到严峻的影响。此外,种植户应知晓土地的墒情状况,知晓是否采取浇水的举措,当墒情状况优良时,不必浇水,倘若墒情较差时,则需进行浇水。浇灌的水量不可过多,否则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水稻的收获时间也应合理的把握,参照水稻的实际生长状况来决定收割的时间,当收获时间过早时,水稻的籽粒不饱满,产量会大幅度降低,当收获的时间过晚时,断穗现象会显著增加。晴天才可进行水稻收割,若在雨天、雾天进行收割时,水稻中会出现较多的水分,堆放中会出现霉变的状况,质量不能获得保障。

3 田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

在幼苗阶段时,就要及时清除田间杂草,中耕能够促进土壤的疏松,根部也可合理的生长,在水稻生长的全过程中,都要对田地进行勤查看、细查看,并适时运用浇水与追肥的措施。

此外,水稻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形式的病虫害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处理,水稻的产量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其中,纹枯病、瘟疫病是最常见的病害,当水稻在孕穗期时,每亩地中用100g井冈霉素兑150kg水混合均匀,或者采用浓度50%的洁苗乳油20ml对准水稻中下部均匀喷洒,可以有效预防纹枯病害。在防治瘟疫病时,应该降低氮肥的添加量,为防治此种病害的出现,播种前将1g强氯精中掺入500g水中进行浸泡,浸泡12h后,使用清水洗净后,将稻种捞出。种植户需了解更多的防治技术,促使水稻的抗病性能大幅度提高,参照每种水稻的生长状况,运用合理的防治措施,否则产量会大幅度下降。

4 结语

总而言之,水稻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现今市场对高品质水稻的需求量显著增加,应该积极的对水稻种植中出现的各种病虫害问题进行控制,形成提前预防的思想观念。让种植户经济效益得到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