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志勇
(河北省保定市土壤肥料工作站,河北 保定 071051)
近几年,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导致我国多个地区出现耕地质量问题,耕地等级随之降低,土壤所蕴含养分严重失衡等,不但影响我国粮食的生产,更是影响相应农产品的质量及安全。因此,这就必须采取有效的应对举措来提升我国的耕地质量,像小麦玉米秸秆还田就是一项提升我国耕地质量的重要举措[1]。目前这一举措在全国多个地区推广应用,均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提升区域耕地质量的同时,有效的保障了耕地生态环境,极大的缓解了土壤污染问题,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耕地质量非常重要,是保障农产品丰收的前提与基础,因此针对耕地质量的保护非常重要。而在保护的内容上,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1)持续稳固与扩展耕地面积,这也是稳固耕地产量和实现耕地质量保护的重要前提。(2)耕地质量保护。影响耕地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像部分地区乱建、乱挖等违法行为必须及时制止,同时针对部分年代久远的村庄、沟塘等需实施科学合理化的改造规划,以此来维护好耕地面积。在具体保护内容上,要求做到以下方面内容:一是维持耕地土壤不受污染,比如重金属等。二是应当预防土壤pH降低,防止土壤酸化。三是稳固好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具体应将土壤有机质含量控制在20mg/kg以上。四是应当保障土壤肥力,维持其供肥供水的能力,最终实现农产品质量及品质的提升。
主要分为小麦秸秆还田和玉米秸秆还田:(1)小麦秸秆还田。小麦秸秆还田包含了三种还田方式,也即是麦田旋耕覆盖、休闲麦田高留茬粉碎及秸秆旋耕复播覆盖三种。其中旋耕覆盖还田主要是在小麦成熟后采用收割机进行收割,并实施旋耕机浅旋,从而以此来促使小麦秸秆能够充分覆盖地表,在下次播种前一个月深翻入土即可。休闲麦田高留茬粉碎还田则是采用联合收割机收割,采用粉碎机将秸秆粉碎处理后再深埋入土中。秸秆旋耕复播则是在小麦成熟收获后,采用旋耕播种机一次性完成小麦秸秆还田,并复播玉米、豆类。(2)玉米秸秆还田。玉米秸秆还田有多种形式,主要是秸秆直接还田和粉碎还田以及堆沤还田、过腹还田等等。玉米秸秆粉碎即是在玉米成熟收获后,将玉米秸秆直接切割粉碎,促使秸秆长度在10cm以内,并翻压25cm以上。然后采用粉碎机将秸秆粉碎,将其均匀覆撒在田地表面。然后采用深耕机或者深耕犁实施深耕处理。过腹还田就是通过牛马牲畜等食用秸秆后的粪便还田。
从技术层面来分析,需做好以下方面内容:(1)保水保肥举措。通常翻耕作业后,将导致耕地土壤土层与耕作层间形成厚度达6~10cm的封闭紧硬犁底层,这就直接阻断了耕作层与深层土壤间肥水气的连通,这不但降低了土壤营养吸收率,同时直接对耕地质量及粮食产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就必须实施深松作业的保水保肥举措,改善土壤水肥气热条件。(2)秸秆还田。农作物秸秆属于重要肥源,其本身富含大量农业生产有益的微量元素,有机质(15%)、含氮量(0.6%)非常可观。因此,借助秸秆粉碎还田技术可以有效补充耕地土壤当中的多种营养元素,极大的提升了耕地土壤肥力[2]。(3)污染防控。采用地膜能够有效防控污染,尽管地膜覆盖技术在一定程度引发了白色污染问题,但及时回收残膜能够有效改善这一局面。采用地膜覆盖技术能够有效改善农作物土壤状况,促进水肥良性流动,增加土壤孔隙度,实现土壤通透性提升。
早在2015年农业部就发布了关于《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方案》的1号文件,该文件的发布给全国各地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的行动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这就要求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1)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要求,全面落实与推动农业种植技术。同时要求在此基础上深刻把握中央各项惠农政策,将秸秆还田、松整土地种植技术及回收残膜政策纳入各地方政府目标考核体系当中,以此来激发广大农民提升耕地质量,优化土壤肥力行动的积极性。地方政府方面需细化政策实施的技术指导方案,强化监督指导,给予多方补贴,以此来确保耕地质量提升工作稳步开展。(2)举办“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的主题活动,重点强调提升耕地质量保护,改善土壤肥力的重要性。同时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需大力宣传科学提高耕地质量的技术方法与政策指导,强化对农民群众的知识培训,以此促使广大农民能够实现增产增收的目标,转变其保护耕地的传统理念及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