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彩英
(福建省武夷山焦岭关生态茶业有限公司,福建 南平 354300)
武夷岩茶是我国传统名茶,可居十大名茶之首,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有史记载,武夷岩茶最早出现在商周时期,随着历史的变迁发展,武夷岩茶也有了长足的发展。武夷岩茶是具有岩韵品质特征的乌龙茶,很多人会认为武夷岩茶是红茶,但实际上武夷岩茶生长于福建闽北特有的地势之上,例如闻名遐迩的武夷山一带,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总体来说,武夷岩茶属于半发酵茶,制作工艺介于红茶与绿茶之间,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在我国千百种茶中尤负盛名,其中最著名的武夷岩茶是大红袍茶。武夷岩茶形状也比较独特,叶端扭曲,与蜻蜓头形似,颜色也是特有的铁青带褐色。
武夷岩茶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与其精良的制作工序有很大的联系。上文中我们提到武夷岩茶的制作介于红茶与绿茶之间,制作工艺极其复杂,而且程序又非常的繁琐,在各个程序之间拥有非常严格的制作要求,每一步都不可出现差错,在制作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偏差都会影响最终武夷岩茶的质量,比如在采摘阶段,如果没有严格按照要求采摘新鲜的叶,武夷岩茶的制作就会从源头上出现问题。所以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来详细叙述一下武夷岩茶的制作。
武夷岩茶最后制作成精良的茶叶的前提是高标准的采摘要求,首先我们要聘用专业的采茶人员进行采摘,采摘标准是在新梢叶生育均趋向成熟的情况下,也就是茶叶的第一叶伸平但是第一叶面积略小于第二叶,采3~4叶以及对夹叶,即3叶中开面,在采摘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要求,在采摘完成后要对采摘结果进行筛查。采摘不合格的情况包括茶叶太嫩以及太老两种情况,如果茶叶过嫩,那么制作出来的茶叶会比较瘦小,形态不均,而且色泽也达不到要求,香味也会变得苦涩,不能成为经典的武夷岩茶;如果茶叶过于粗老,这时候的茶叶中包含的果胶与纤维素都不符合要求,制作出来的茶叶香味就会大打折扣。所以说,如果不按照高标准的采摘要求去进行采摘,那么茶叶的质量也得不到保障,也就不会有高品质的武夷岩茶。
在新鲜的茶叶采摘完成后,要进行一系列的新茶出置步骤,成为比较粗糙的毛茶,在嫩叶至毛茶的过程中要经历采摘→萎凋→做青→杀青→揉捻→烘干→毛茶等步骤,在每个步骤中又有各自严格的要求。比如通过萎凋让鲜嫩的叶丧失一些水分,更好的获得制作茶叶的原料,失水率应该严格控制在10%到15%之间,然后让萎凋好的叶经历做青步骤,也就是一个继续萎凋和发酵相结合的过程,这一步骤对工作人员的专业要求度极高,在做青阶段既要保障茶叶中多酚类化合物发生酶性氧化,又要限制物质氧化的速度。所以专业人员要有特定的姿势让叶的叶缘组织损伤,促进叶内含物质氧化与转化,之后进行静置,让叶进行重新均匀分布,如此重复7~8次,观察叶的实际情况进行下一步操作,在做青之后要进行杀青步骤,做青之后叶中的物质氧化与转化需要得到固定,让毛茶更具有品质,在这一部分,主要起作用的便是高温,让毛茶更好的服务于揉捻程序,让毛茶得到最佳的外形,然后进行烘干,让最佳外形得到固定,这一系列步骤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工作人员的必须严格对待以保障毛茶的完美诞生。
毛茶至武夷岩茶的过程就是精制的功劳了,毛茶中不乏“滥竽充数”的部分,工作人员要经过一些考验眼力、手力、脑力的技术性动作,在无数毛茶中进行初步挑拣,剔除杂质,然后对毛茶进行筛选,分出不同品级的茶叶,在之后的茶叶中进行再一次挑选,保障所出皆精品,然后对挑选出的茶叶进行初步装箱封箱,保障武夷岩茶的精美。
茶叶具有很强的吸附性,极易吸附空气中的各种味道,导致精美的武夷岩茶成为废品,所以,在武夷岩茶的制作过程中,保存步骤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能放松警惕,认为已经制作完成便不需要再注意其他的事情了,这种想法是极其错误的,我们应该明令禁止,所以说,我们应该重视武夷岩茶的保存,利用一些真空装置进行茶叶的保存,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出不同的保存方法,保障消费者对武夷岩茶的持续好评,促进武夷岩茶的长远发展。
综上所述,武夷岩茶成为中国名茶并不是偶然,是长久经验与实力的累积所得,繁杂的制作步骤也保障其质量的高端,我们应该保持初心,不断学习,用最大的努力制作出做好的武夷岩茶,守护好武夷岩茶积累下来的盛誉,并不断打响武夷岩茶的名声,提高知名度,更好的向中国标志发展前景,让更多人认识武夷岩茶并从中学习茶文化,宣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做好时代茗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