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水稻减肥增产的潜力与机制分析

2019-02-20 00:57:33张先利
新农民 2019年35期

张先利

(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江苏 泗阳 223700)

江苏省是我国水稻种植的大省,水稻是该地区主要粮食种植的作物,也是全省乃至全国粮食主要的供给作物。在新时期环境下,国家对农业高效和高产种植十分重视,强调科学合理种植来推动农业生产和发展,因此江苏省在水稻种植中就需要正视现阶段种植中的不足,积极引进减肥增产技术和机制,来对水稻增产的潜力进行充分的挖掘,这对该地区农业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水稻减肥增产必要性

在现阶段江苏省的水稻种植中,主要表现出氮肥的施用不足和过量施肥等并存的情况,而过量施肥又占据很大的比例。因为农民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往往认为大量使用氮肥则能够更好提升水稻的产量,所以就出现了片面对产量追求而使用大量氮肥的情况,而长时间的不合理施肥,就可能影响土壤对内部养分缓冲的作用,进一步也使农户更加依赖过量施肥对作物的产量进行维持,对肥料的利用率也造成了影响。由于施肥过量不仅造成施肥经济性的降低,而且还可能会造成病虫害或者倒伏等现象的发生,这对农民也产生很大的经济影响,甚至会引发一系列的环境破坏情况,因此为了保证农业能够可持续性发展以及实现对环境污染风险的控制,就需要减少氮肥的施用量。在施肥减量的基础上,通过氮肥运筹的调控,对水稻各个生育期内氮素的供应实施优化,能够实现对水稻生长全过程氮素需求的满足,从而确保氮素的供应和作物的需求具有同步性,实现减氮后的增产和增效。同时在氮肥的减量的基础上增施一些有机的物料,还能够促进土壤内微生物的活性提升,对土壤的肥力改善,实现土壤养分持续性的供应效果。

2 江苏省水稻减肥增产的潜力

相比传统的施氮量来说,通过对氮肥减量则可以有效实现水稻产量的提升,且水稻增幅达到了4.2%。在不同的水稻品种中,通过对氮肥的减量都实现了对水稻产量的有效提升,且对氮肥的减量促进籼稻产量提升6.8%,而对粳稻产量则提升3.6%。在不同的减量方式中,通过氮肥的减量所对水稻的产量影响也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使用氮肥的直接减量法,会使水稻的产量发生一定的降低,若在减量施肥时,进行有机肥的施加,则保持水稻的产量的同时,甚至还能够提升3.6%的产量。如果在氮肥减量且对氮肥运筹合理调控,则能够实现水稻产量5.4%的提升,运筹合理调控和增加有机肥的施加,则能够实现对水稻产量8.0%的提升。在不同减量的比例中,若氮肥减量的比例逐渐增加,则水稻的产量增幅情况则出现了显著的下降状态,当氮肥减量的比例低于25%时,水稻产量提升6.3%,当氮肥减量的比例在25%~50%时,水稻产量提升2.8%,当减量的比例超过50%时,则增产是不明显的。在不同土壤的基础地力中,若基础的地力低于5.5 t/hm2,则氮肥的减量并不会对水稻增产有促进,若基础的地力在 5.5~7 t/hm2范围,则通过氮肥的减量能够有效实现水稻产量的6.8%提升,若基础的地力大于7 t/hm2,则通过氮肥减量能够提升水稻的6.6%产量。

3 江苏省水稻减肥增产机制

在江苏省的水稻种植中,通过传统和常规的施氮处理的话,基肥以及分蘖和穗肥等平均的施用量一般是128.66、74.87 和 91.99 kg/hm2的量,在通过对氮肥的减量后,对基肥以及分蘖和穗肥等平均的施用量就分别降低了38.00%、39.84%以及13.90%。根据上述方法,则能够有效的看出,对氮肥减施的程度主要在基肥以及分蘖肥上控制,且减量的比例约占到传统和常规性施氮处理的26.46%总施氮量,因此基肥以及分蘖肥是氮肥减量主要的方向。通过相关试验研究,专家推荐的氮肥减施均值是 90.80kg/hm2,此量占到了传统和常规性施氮处理的30.90%总施氮量。对其分配比例进行分析,在传统和常规性施氮中,基肥以及分蘖和穗肥约是4:3:3的比例,而在氮肥的减量处理中,则对三者施肥要求 4:2:4的比例,也就是在实现氮肥的减量基础上,还对运筹比例实施合理调整。通过对水稻氮肥的减量,主要实现水稻对氮素的吸收量-5.9%~13.9%的降低,这就对穗数产生-2.10%~5.50%的抑制,并且对施肥进行有效的调控,就能够增加3.96%~6.79%的穗粒数、2.01%~3.90%的结实率和0.90%~2.09%的千粒重,因此,这对水稻产量实现了2.9%~5.8%的提升,还提高了52.5%~76.9%氮肥的偏生产力情况。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江苏省水稻的种植中,传统和常规的施肥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现阶段水稻种植的要求,过量的施肥对水稻种植和农业生态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而科学的减量施肥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农民的经济负担,还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因此,这就需要其地区积极推广和落实减量施肥增产的技术,这也是实现其地区农业可持续性发展必要的途径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