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玲
(莱阳市中医医院,山东 莱阳 265200)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对危重病人进行抢救的过程中已经广泛应用到机械通气措施,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成功提高大多数病人的生存质量。但是机械通气在应用过程中容易使病人产生依赖性,进行呼吸机撤机时往往会出现的失败的情况,从而需要延长呼吸机的应用时长[1],增加病人家庭的经济负担的同时还会加大病人死亡率。因此对于呼吸机的使用应当合理,在应用过程中应当采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来降低病人对呼吸机的依赖性。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呼吸机辅助通气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详细内容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收集的研究对象为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的病人500例,将其进行分组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男性125例、女性125例,年龄20岁-75岁,年龄均值为(54.2±11.0)岁,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颅脑损伤、呼吸衰竭、脑出血、其他分别有80例、72例、48例、26例、24例;研究组:男性123例、女性127例,年龄20岁-75岁,年龄均值为(56.1±10.8)岁,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颅脑损伤、呼吸衰竭、脑出血、其他分别有96例、64例、50例、32例、8例。将两组基线资料进行对比,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病人接受呼吸机常规配合呼吸措施,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常规性护理的基础上加以综合护理措施,其护理内容涉及到心理、呼吸训练、营养支持、呼吸道管理[2,3],详细内容如下:①心理护理。应用呼吸机时和病人及其家属说明机械通气的目的、方法以及脱机的必要,做好病人的疏导工作,取得病人及其家属的配合,同时缓解病人存在思想压力。医护人员还需要提前评估病人生命体征,做好监测以及应急准备措施,让病人对治疗具有足够的信心。呼吸机使用期间,加强与病人之间的沟通,引导其做好脱机准备,并告诉病人脱机后不会对其造成严重影响,给予病人足够的鼓励,缓解其不安心理。②呼吸肌训练。接受长时间机械通气的病人呼吸功能可能会降低,因此可以对其进行呼吸肌功能锻炼的指导,在撤机的过渡阶段,指导病人进行不同呼吸方式的指导,包括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提升病人呼吸肌的肌力以及耐力,还可以对病人撤机后可能出现的呼吸肌疲劳进行改善,提升撤机成功率。同时密切观察病人的呼吸功能改善情况,掌握其撤机指征,及时做好撤机准备。③营养支持。对于机械通气病人而言,合理的营养支持十分重要,早期阶段应用肠内营养措施的代谢效应以及营养效果均比单纯肠外支持要好,因此对于胃肠功能完整或者是还存在部分肠道功能的病人可以经过胃肠道来进行能源物质的供给,实施肠内支持措施,无法接受肠内营养支持的病人则可以先采取肠外营养支持,病情逐渐恢复后再实施肠内营养。同时要密切关注病人的血生化指标,通过营养支持维持好病人的酸碱水平以及电解质平衡等,及时做好热量以及营养的补充,尽可能加快病人撤机的速度。④呼吸道护理。呼吸道护理主要包括湿化器、吸痰器、脱机这三个方面的护理措施。湿化器护理,合理调节气道的加温、加湿措施,避免出现气道烫伤、气管痉挛的情况,合理控制好湿化液量,将痰液充分稀释,便于痰液吸出、咳出,呼吸道脱机时进行气管插管吸氧,将湿化次数适当增加;吸痰器护理,尽可能减少吸痰吸数,每次充分吸痰后可以延长下一次吸痰的时长,每次吸痰控制在15 s以下,吸痰后再进行纯氧吸入,进行1次湿化气道,整个操作过程要在无菌状态下进行。脱机护理,脱机后对病人各项指标进行检测,采取鼻管气管插管措施,其中氧气浓度控制在30%-40%之间,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调节氧浓度。
1.3 观察指标[4]对比两组呼吸机撤机成功与否、呼吸机使用时长以及护理过程不良事件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研究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处理,%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时,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1 对比两组一次呼吸机撤机成功情况 对照组一次撤机成功数量为200例,撤机成功率为80.00%;研究组一次撤机成功数为245例,撤机成功率为98.00%。研究组撤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χ2=13.824,P=0.001)。
2.2 对比两组呼吸机使用时长 对照组呼吸机使用时长为(10.26±2.64)天,研究组呼吸机使用时长为(6.51±2.18)天,研究组呼吸机使用时长少于对照组(t=15.147,P=0.001)。
2.3 对比两组护理过程不良事件发生率 对照组肺部感染10例、营养不良6例、呼吸肌疲劳4例,不良事件总数为20例,占比8.00%;研究组肺部感染1例、营养不良2例,不良事件总数为3例,占比1.20%。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9.834,P=0.001)。
医院接收危重病人时会对其实施医疗监护以及抢救措施,大多数时候都会应用到呼吸机,目前呼吸机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且有效拯救危重患者的生命。但过了需要急救的阶段,继续使用呼吸机辅助治疗很容易出现依赖性,在撤机时会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要求在呼吸机应用过程中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相关文献表明,呼吸机撤机失败主要是没有掌握病人的撤机指征,没有及时撤离机器和没有做好撤机准备措施[5,6]。
护理人员可以围绕生理、心理两个方面实施护理措施,掌握呼吸机使用方法、病人病情状况以及心理状态,针对病人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了解病人在机体、生理上的需求,通过呼吸训练、营养支持等全面干预支持,提高病人呼吸功能,降低对呼吸机的依赖,促进治疗效果,同时提高患者对于医院治疗的满意度,该护理模式可以进行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