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荣泽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11)
老年患者处于年老体弱的时期,进行心脏手术的通常还会伴随有一些慢性疾病和功能疾病,在手术之后患者会因为原发疾病以及手术带来的创伤需要应用呼吸机维持正常呼吸,帮助度过术后危险期。但是长期使用呼吸机会使患者出现依赖性,出现不利影响[1]。因此需要针对呼吸机撤机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撤机成功率,提高患者自主呼吸能力。本研究针对性我科老年患者心脏术后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符合要求的老年患者共80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对照组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66岁-85岁,平均年龄为(69.55±2.23)岁;研究组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64岁-85岁,平均年龄为(69.34±5.77)岁。对比两组年龄及性别,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及其操作措施,研究组在常规机械通气辅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2],其具体内容如下:(1)在呼吸机使用过程中掌握患者停机指征。患者处于长期使用呼吸机的状态下,很容易对呼吸机产生依赖性,从而使得呼吸肌力降低,持续建立人工气道还会增加患者的疼痛感,阻碍患者正常排痰,不利于肺功能的恢复,还会增加肺部感染。因此为了保证患者可以顺利撤机需要掌握好其撤机指征,例如患者意识清晰,咳痰有力,原发疾病基本已经康复,感染达到良好控制,水电解质处于稳定状态,血流动力学稳定等,可进行撤机,做好撤机的准备措施。(2)撤机时的心理护理。老年患者经过手术及疾病创伤,处于长时间卧床以及机械通气的状态,容易对呼吸机出现依赖感,通常会担心撤机后自己无法进行自主呼吸,撤机时情绪波动比较大。因此护理人员在准备撤机之前需要对患者耐心解释,让其可以了解撤机的必要性,并对其进行自主呼吸指导,实施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措施,消除患者存在的恐惧心理,使患者在撤机过程中能够积极配合,有利于顺利撤机。(3)严密观察患者对撤机的反应。首先停机时需要采取给氧措施,撤机过程中患者出现呼吸浅快时,要指导患者进行深而慢的呼吸或腹式呼吸,当患者出现呼吸费力,呼吸频率不正常,出现明显的血压波动,则及时将呼吸机接上,避免机体呼吸肌群出现过度疲劳导致呼吸衰竭。其次,密切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主要是通过心电监测、持续有创血压监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等,当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血压波动较大血氧饱和度持续下降时需要重新使用呼吸机。另外,脱机时可选择半坐位或坐位,以减轻腹腔脏器对膈肌的压迫改善膈肌运动,使患者既感觉舒适又能降低膈肌高度,使肋间内外肌和膈肌充分活动,增加肺活量[3]。(4)撤机时营养支持。手术创伤以及长时间应用呼吸机会使得患者一直在高分解的状态下,每天耗能量增加,患者通常都会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呼吸肌也会因为营养不良出现萎缩的情况,导致呼吸无力,因此需要及时进行机体蛋白质、脂肪的补充,维持好机体水电解质平衡,患者无法进食时可以采取有效的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有助于增强呼吸肌的质量和功能,利于早日撤机。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长以及一次撤机成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研究两组数据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处理。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对比两组呼吸机使用时长 研究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长为(2.1±1.5)d,对照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长为(4.2±2.0)d,研究组呼吸机使用时长比对照组少(t=1.426,P=0.001)。
2.2 对比两组一次撤机成功率 研究组一次撤机成功有38例,有2例撤机失败,撤机成功率为95%;对照组一次撤机成功有31例,有9例撤机失败,撤机成功率为77.5%。研究组撤机成功率比对照组高(χ2=16.118,P=0.001)。
部分接受心脏手术的患者在术后呼吸功能无法正常进行,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其身体机能比较弱,需要采取呼吸机辅助治疗措施。但是长期应用呼吸机治疗会对其产生依赖性,到了撤机的时候很难成功。因此针对呼吸机撤机需要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心理、呼吸肌锻炼、健康宣教等方面,让患者在使用呼吸机治疗时不会对其产生过多的依赖性,提高撤机成功率,协助患者呼吸功能的恢复。早在研究中已经指出,在护理干预的作用下,可达到对该老年心脏手术患者术后呼吸机撤几率进行提升的效果,对于帮助患者后期恢复等均存在有重要意义。
在本次研究中,我科将护理干预于观察组患者进行使用,观察在护理干预下,患者各方面指标均具备优势,可见护理干预的有效性,可将这种护理干预方法进行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