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
(大庆油田乘风医院,黑龙江 大庆 163000)
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临床上多会出现腹胀、恶心呕吐、排便困难等症状,一般情况下,皆会采取手术进行治疗,但是术后极易发生再次粘连,不利于患者的彻底治愈,对患者的身心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为患者提供一种更为优质的治疗是极为必要的。我院特对患者实施了小肠内排列书,经临床研究发现,其疗效较好。具体的研究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择2016年4月-2018年4月在我院接受手术的70例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考组,各35例。实验组年龄在30岁-61岁,平均年龄(41.36±3.62)岁;男19例,女16例。参考组年龄在30岁-59岁,平均年龄(40.85±3.54)岁;男20例,女15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在研究前已经获得了患者的认同。
1.2 方法 参考组接受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患者在麻醉之后,手术切口选在其右侧经腹直肌位置,精确定位梗阻的实际位置后,进行松解粘连,避免二次对患者的腹膜、以及肠壁浆膜层等位置造成损伤[1]。
实验组接受小肠内排列术进行治疗,手术切口和参考组一样,随后分离粘连的肠段钝性;为患者放置小肠减压管,主要从鼻腔进入其胃内,到达其腹腔胃外侧为止。随后需要对十二指肠、屈氏韧带等实施小肠并沿,在小肠内排列到回盲位置。重复清洗患者的腹腔,将小肠并排列之后,对患者的鼻部做固定处理,通过探查一旦没出现肠管扭转情况,就可以实施关腹处理。术后14 d,对患者进行检查,如果没有肠梗阻,就可以将全小肠减压管拔除[2]。
1.3 观察指标 主要对两组手术有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手术有关指标由专业人员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进行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由专业人员对两组术后肠瘘、再次肠梗阻进行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分析中,数据分析利用软件SPSS 20.0,计数资料检验利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
2.1 手术有关指标 实验组手术时间(min)112.95±9.62、术中出血量(mL)160.12±9.84、术后排气时间(d)1.96±0.43、住院时间(d)6.89±1.24;参考组手术时间(min)85.96±8.63、术中出血量(mL)191.42±9.74、术后排气时间(d)3.98±0.41、住院时间(d)9.98±2.12。可以看出,实验组的手术时间多于参考组,实验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和住院时间等指标皆短于参考组,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应用小肠内排列术,能够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同时能够缩短术后排气以及住院时间。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 实验组35例,术后肠瘘1例、并发症发生率2.86%;参考组35例,术后肠瘘3例、再次肠梗阻2例、并发症发生率14.29%。可以看出,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参考组(P<0.05),说明应用小肠内排列术,能够保障患者安全。
腹部手术中发上的粘连问题是极难规避的,其是非异常的防御反应,并非粘连均会发生肠梗阻。通常粘连性肠梗阻可以进行保守治疗,可有些患者还需采用手术手段,进而加大了患者再次粘连的发生几率。所以对患者实施手术,有着较大的潜在安全隐患[4]。临床上治疗的方式比较多,医师所要做的就是选择对患者较为安全的一种治疗方式。传统肠梗阻手术对患者也有一定效果,但也不尽如人意,因为有再次粘连可能,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小肠内排列术得到了诸多医师的推崇。因为相较于传统肠梗阻手术,应用小肠内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较好,能够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排气以及住院时间,和保障患者安全的现代医疗理念更为相符,因此应用意义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