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军,后晓超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麻醉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术后认知功能主要是指患者在行手术治疗以后出现部分认知功能改变,此种改变可持续数周或者数月,是轻微神经认知功能紊乱,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错乱、人格改变、焦虑等;是外科术后较为常见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1]。乌司他汀在减少因子损伤机体器官、抑制炎症介质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主要研究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我院乌司他丁对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并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研究对象 本次所选研究病例均为我院接收并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67例,选取时间段为2017年9月-2018年9月;给予34例观察组患者乌司他丁治疗,本组男、女患者分别为19例、15例,年龄63岁-84岁,年龄均值(69.46±2.51)岁;体质量50 kg-71 kg,体质量均值(56.16±1.58)kg;疾病类型:胃癌根治术14例、结肠癌根治术10例、肠切除肠吻合术7例、其他3例。给予33例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本组男、女患者分别为17例、16例,年龄62岁-83岁,年龄均值(69.03±1.98)岁;体质量51 kg-72 kg,体质量均值(57.01±2.11)kg;疾病类型:胃癌根治术13例、结肠癌根治术10例、肠切除肠吻合术8例、其他2例。对比两组各项临床资料,其结果显示P>0.05,可深入研究。
1.2 纳入、排除标准 本次所选研究病例术前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均在24分及以上,研究均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且均得到我院医学伦理会的审核批准。本次所选研究对象均排除长期服用抗抑郁药物者,排除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者,排除近期内服用过抗炎类药物者。
1.3 治疗方法 观察组在行腹部手术前一次性注射乌司他丁10,000 U/kg,并在术后第1、2、3日缓慢静脉滴注乌司他汀(生产企业: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133)5,000 U/kg;对照组患者则使用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两组术前均禁饮禁食,同时开放有效静脉通道;在诱导前,均给予患者乳酸林格氏液快速输入;麻醉诱导时,采用咪唑安定0.06 mg/kg、罗库溴铵0.6 mg/kg、舒芬太尼0.6 μg/kg静注;并在患者意识消失以后行气管插管,同时连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设置各项呼吸参数,即:呼吸频率为11次/min-13次/min,潮气量为8 mL/kg-10 mL/kg;术中,适时追加罗库溴铵以维持患者的肌松深度。
1.4 评定指标 于手术前、术后3日采用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检测两组患者认知功能,同时,记录两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将本研究所收集的数据录入到SPSS 19.0统计软件中,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P<0.05表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对比两组MMSE评分 手术前,观察组MMSE评分(61.25±2.65)分、对照组(61.74±3.19)分,对比无统计意义(P>0.05);术后3日,观察组MMSE评分(59.69±2.54)分、对照组(31.59±2.58)分,两组MMSE评分较术前有所下降,但观察组术前和术后3日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3日MMSE评分显著低于手术前(P<0.05)。
2.2 对比两组POCD发生率 观察组术后发生2例POCD,发生率为5.88%;对照组术后发生9例POCD,发生率为27.27%;观察组术后POCD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腹部手术极易增加患者机体内的促炎性因子含量,进而增加术后POCD的发生几率[2]。老年患者术后发生POCD的几率较高。乌司他丁是安全性高、无免疫原性的一种蛋白酶抑制剂,主要是从人尿液中提取而成,能够有效缓解水解酶损害组织器官、抑制促炎性细胞因子释放以及促抗炎细胞因子表达。本次研究中,术前给予老年患者乌司他丁的观察组,其术后的MMSE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术后POCD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付征等[3]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证实,乌司他丁能够有效抑制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机体促炎性因子释放,进而降低术后患者POCD发生的几率。综上所述,乌司他丁有利于改善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进而降低POCD发生几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