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智睿,王姗姗,高翔,高勇
1.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长庆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 西安 710003)
2.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厂 (宁夏 银川 750000)
3.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九采油厂 (宁夏 银川 750000)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长庆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长实集团)创始于改革开放之初,发展于油田大发展之时, 是原长庆石油勘探局的多元经济体,2008 年整合为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下辖的13 个采油单位之一,为国有控股独立法人企业。 重组整合后,按照油田公司统一部署,为适应油田大发展需要及服务低成本开发战略要求, 与其他12 个采油厂一样,长实集团井下维护性作业、措施、大修等全部置换为市场化民营队伍,10 年来, 长实集团井下作业市场化民营队伍活跃。 日常维护性小修队11 支,其他作业队伍因工作量的不同每年有所增减,2018 年增加措施队3 支,大修队2 支,带压作业队2 支,这18 支队伍来自9 个民营公司。 井下作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按照有关法规、设计、合同和集团公司相关技术标准开展工作,新“两法”的实施,政府部门到油区现场监管常态化, 对油田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适应新常态,使市场化民营队伍更好的服务油田开发,实现互利双赢,使监管机制、监管人员与客观现实相协调,不断提高井下作业质量,为“稳油增气,持续发展”两步走战略作出贡献[1],是本文讨论的主要问题。
油田井下作业监督体系是按照“谁主管, 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形成适合油田生产经营特点的包括管理部门分工、资质审查、市场准入、合同签订、现场生产组织、人员资格审查、设备评估、监督职责落实等程序化体系和运行机制。 随着油田开发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井下作业市场化不断完善,井下作业监督工作对进一步规范作业市场、提高作业质量、减少各类作业风险、降低作业成本,发挥着重要作用。 油田开发中维护性作业、措施作业在质量管理、工艺技术管理方面标准齐全完善, 井下作业监管的关键是将标准落实到现场每个施工环节[2]。
长实集团市场化民营井下作业监督管理构建了三级监督体系, 即厂级监督管理机构、 作业区级监督、井区级监督。厂监督站负责措施井、大修井、重点井等旁站监督,井下作业定期常规检查、入场人员培训;作业区监督负责重点井关键环节监督、负责维护性作业工序监督及生产组织; 井区监督负责维护性作业过程监督。 本着“监督、管理、服务、协调”的原则,建立了井下作业监督管理考核办法、井下作业人员的监督职责,制定了井下作业监督系列标准,建立井下作业监督台帐、作业现场监督细则[3]。 厂和作业区对各级监督进行每月“严考核硬兑现”,督促各级监督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在三级监督体系中, 作业区监督是实施监督的主体。市场化民营队伍井下作业的井控安全、作业质量、设计及工艺技术标准的执行、关键工序的重点监督等都是依靠作业区监督完成, 其履职能力直接影响着作业区措施、维护性作业的质量效益。 因此,长实集团近年来致力于培养一支素质过硬、责任心强、吃苦耐劳的作业区监督管理团队,同时在监督培训、薪酬待遇、升职激励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保证了作业区监督力量。
井区监督按照长实集团“一岗多能”的原则,由井区长、 井区技术员配合作业区完成对维护性作业的日常监督工作。 在监督培训取证时,安排井区长、井区技术员取证,使其达到合格的监督素质,以便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履行职责。 由于对井区内井筒状况及其他方面情况熟悉, 井区监督能够很好地帮助作业区分担日常监督的工作量, 协助作业区解决外协、道路、环保等方面的问题。
在日常监督管理的基础上, 长实集团根据招投标进入的井下作业队伍的情况,实施优化布局、相对固定作业区域等措施, 使市场化民营队伍很快适应作业区监管体系、熟悉井况、适应地方环境。 几年来的生产实践也很好地证明了这些措施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高了作业效率,减少占井时间。
依据《井下作业监督管理办法》,长实集团井下作业监管单位每月逐队检查工作量完成情况、 作业质量安全情况、装备检测、人员持证、队伍资质情况。检查中反映出的队伍工作量不均衡的问题在次月及时纠正; 作业质量安全问题勒令停工整改; 设备检测、人员持证等问题限期整改。
根据《井下作业质量安全管理处罚细则》和《修井作业井控实施细则》,长实集团井下作业监管每季度开展一次以井控安全为主要内容的综合考核检查,量化考核结果,排名定级。 将量化排名情况反馈给井下作业管理部门和各作业队, 作为下一轮招投标的依据。
月检查和季度考核的实施, 使市场化民营队伍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在考核排名中认识不足,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加强管理提升水平的自觉性[4]。
油田技术服务市场开放以来,激活了民间资本,各类承包商迅速涌入油田市场, 但他们带来服务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类风险,生产安全事故频发,环保事件时有发生。党的十八大以后,油田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落实“一岗双责,党政同责,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环保”的要求,持续深化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树立底线思维、红线意识、依法治企新理念。“新两法”的实施,“水十条、大气十条、土壤十条”对油田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5]。 因此,油田主管部门及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督管理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履行职责, 给二级单位监管带来新理念的同时也带来了新压力。
近年来, 油田主管部门以井控安全为主要内容开展定期或不定期检查, 政府环保部门以“三废处置”及作业现场清洁为主要内容不定期检查,安监部门以特种作业人员持证, 企业安全资质为主要内容不定期检查。对于这些检查,市场化民营队伍起初不适应,采取停工不上井的办法予以被动应付。长实集团监管人员主动介入,提前到达作业现场,指导施工企业要求边作业边整改,检查时一个队受检,其他队观摩学习, 逐步使市场化民营队伍由被动应付转变为主动迎检, 进而提高了市场化民营队伍受控运行能力,增强了依法合规经营的信心。
长实集团井下作业监管部门积极履行职责,树立监管与服务并重理念, 督促和开展了3 个方面的培训。
1)建立井下作业队伍证件资质档案,建立持证到期预警提示机制, 督促市场化民营井下作业队伍及时培训换证。
2)利用月检查季考核之机,集中每一个区块的所有队伍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用多媒体或视频形式传达上级主管部门对井下作业管理的新文件新要求,进行井下作业出现的新问题、新事故案例教育,井下作业新工艺、新技术、新工具推广应用等。
3)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市场化民营队伍应急处置能力。 每年组织不少于两次模拟不同工况的井控演练,提高对灾难性和颠覆性事故的处置能力,并以季考核结果为依据, 选择每个作业区基础差的市场化民营队伍进行特殊工况下的井控应急演练, 交流经验、鞭策后进,使各队伍均衡发展。
2015 年以来长实集团井下作业监管效果以及市场化民营队伍素质提升情况见表1、表2 和图1。
由表1、表2 及图1 可以看出:
1)现场标准化及基础管理、现场施工作业、井控安全管理等问题呈逐年下降趋势, 反映出市场化民营队伍人员素质、队伍管理水平在逐年提高。
2)在新建产能井和低产低效关停井基本平衡的情况下,市场化民营队伍工作量呈下降趋势,队伍人员也在减少, 反映出长实集团井下作业质量的提升与经济效益的提高。
表1 2015 年以来长实集团历年检查问题汇总表
表2 2015 年以来长实集团技术经济指标变化情况
图1 2015 年以来长实集团工作量历年变化情况
3)经济技术指标有升有降,检泵周期、抽油泵效上升,反映出修井质量在不断提高;年修井总数、返工率下降反映出市场化民营队伍技术进步和作业质量提高。
井下作业市场化运行以来, 市场化民营队伍为服务油田大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在质量安全管理上基本满足了油田管理要求。 但在监管过程中必须正视其存在的问题。
1)部分市场化民营队伍的企业负责人重收益轻管理,操作员工流动性大,人证不符,特种作业证不全,违章操作、违章指挥时有发生。
2)部分设备老化,防护设施、防护器材不全。
3)部分队伍适应体系化监管的能力差,被动应付,同样的问题在月检查季考核中重复出现。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 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督促市场化民营队伍的管理升级。 建议井下作业民营企业应积极改造升级, 学习先进的管理体系,加强基础管理,制定科学的薪酬体系,引进高层次人才,形成培育出有核心技术、有凝聚力的企业文化, 以适应油田改革发展对监管体系不断深化的需要。
2)提高市场化准入标准。 在进行市场化民营队伍招标准入时,细化对人员素质、设备配制的要求,落实市场化民营队伍的管理体系建设及实施情况。淘汰超期服役的设备和人员素质低的队伍, 防止出现队伍素质与准入素质不符的情况。
3)充分利用数字化监控平台。 目前在油田现场基本实现了数字化监控覆盖, 充分利用数字化监控平台, 对井下作业施工的全过程进行数字化实时监控,实现对现场问题监管的及时性和可追溯。对重点作业的数字监控资料进行保存, 以便在发生问题时可以分清责任,分析原因。
4)细化监管条例和细则。 完善各层级的井下作业管理制度, 使井下作业管理制度符合现场工作实际、可操作性强。 细化市场化民营队伍奖惩制度,将其与井下作业各环节的工序、问题情况对应起来,做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障制度的权威性,逐渐削减风险,提高施工队伍执行的自觉性。
5)参与市场化民营队伍内部管理。 监管单位应当在市场化队伍的安全培训、技能培训、制度培训、质量管理等方面提供帮助,并将相关资料进行备案,对QHSE 制度的具体实施情况及时掌握和监督督促,并纳入队伍的考核制度中,促进队伍管理水平的提升,提高队伍的整体作业水平。
市场化民营队伍监管是一个复杂问题, 只有双方共同努力,不断更新监管理念,完善监管制度,创新监管方法,借鉴有效的监管办法,才能达到风险可控的监管效果, 为井下作业施工的质量安全环保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