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焕生
(北京王府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科,北京 102200)
肺癌是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临床调查研究证实,在男性群体中,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占各种癌症的首位,在女性群体中则均处于第二的位置[1]。患者发病后,典型的临床症状表现如咳嗽和痰中带血等,随着病情的发展,后期可向体内多内脏器转移,直至危机生命[3]。在治疗方法的选择上,化疗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法。患者经治疗后,虽然能够起到延长生存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和效果,但化疗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人体细胞也具有极大的副作用,严重增加了患者的不良反应。针对以上情况,我院肿瘤科对经化疗治疗的肺癌患者,进行系统中医护理干预,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总结经验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8月于我院肿瘤科入院治疗的肺癌患者98例。争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在患者知情同意后,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中医组,各49例。对照组男38例,女11例;年龄39~72岁,平均62.32岁。中医组男 36例,女13例;年龄38~75岁,平均年龄63.42岁。2组患者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符合2007年卫生部修订的《原发性肺癌诊断治疗标准》[3],且经病理切片及细胞学检查确诊;(2)术后适宜接受化疗治疗;(3)住院时间预计>14 d,生存时间预计>6个月。
1.3 排除标准 (1)已发生专业的患者;(2)同时患有其他肿瘤,或肾脏等脏器功能严重不全患者;(3)精神类疾病或无法正常沟通患者等。
1.4 护理方法 对照组肺癌患者给予常规基础护理,如测量生命体征、观察患者康复情况和遵医嘱用药等。
中医组在此基础上,对肺癌患者进行系统中医护理干预,主要工作如下、(1)中医情志护理。中医认为情志的变化与病情的康复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如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记载:“忧伤肺,喜胜忧”[4]。从“忧伤肺”中可见情感中的“忧”与肺癌等肺部疾病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另外从“喜胜忧”中可见,“喜”可以有效转变“忧”的心态,因此以此作为肺癌患者中医情志护理的依据,常用的护理方法如可适当对患者的康复效果适当扩大,当然要符合客观的逻辑,夸张程度不能过于明显。多与患者沟通和交流生活中的奇闻趣事等。有效引导、鼓励和保持患者“喜”的心态;(2)中医饮食护理。根据肺癌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的不同,可分为气滞血瘀、痰湿蕴肺、阴虚毒热和肺肾两虚4种。对于气滞血瘀型肺癌患者,以具有活血化瘀功能的饮食为主,如桃红四物汤等。对于痰湿蕴肺型肺癌患者,以具有温肺化痰下气功能的饮食为主,如橘红白果乳鸽汤等。对于阴虚毒热型肺癌患者,以具有养阴止咳功能的饮食为主,如百合无花果生鱼汤等。对肺肾两虚型肺癌患者,以具有补气养阴功能的饮食为主,如人参麦冬猪脑汤等[5];(3)耳穴压豆护理。考虑到患者在化疗过程中,较容易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和便秘等情况。因此采取耳穴压豆的方法,帮助患者减轻化疗后的不适反应。护士首先将王不留行籽贴在胶布上,消毒后将其贴在患者耳部对应的肝、脾、大肠和神门等穴位,每日按压5次;(4)中医按摩护理。全体护士经中医科医生系统的培训后,面向肺癌患者开展中医按摩护理。取穴天枢、内关、足三里、内庭、中脘和涌泉等穴位,护士用左右手拇指按压以上穴位,每日早晚各按摩一次,每次 15 min。按压力度以换到感受酸胀为佳。
1.5 观察指标 护理2周后,对护理效果加以评价,主要评价指标包括:(1)心理情况评分。采用 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的心理情况加以评分,量表评分越高,表示心理情况越差;(2)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主要统计内容包括恶心呕吐、腹泻和便秘等。
1.6 统计学统计 采用SPSS 20.0对统计结果加以分析,计数资料以[例 (%)]表示,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行 t地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肺癌患者心理评分结果 护理前,2组焦虑和抑郁评分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 2周后,中医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肺癌患者心理评分结果 (,分)
表1 肺癌患者心理评分结果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对照组 49 60.23±9.77 50.85±6.40 63.74±8.68 52.20±6.67心理焦虑评分护理前 护理2周后心理抑郁评分护理前 护理2周后中医组 49 59.85±8.24 42.02±6.01* 63.51±8.66 41.22±5.65*t值 0.653 7.562 0.585 9.656 P值 0.485 0.000 0.511 0.000
2.2 肺癌患者不良反应比较结果 中医组恶心呕吐、腹泻和便秘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2 肺癌患者不良反应比较结果 [例(%)]
肺癌是我国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患者年龄区间以40周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为主体,其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男女比例约为4.8∶1。肺癌的致病较为复杂,其中吸烟公认的首要因素,另外职业环境因素、大气污染和遗传因素等,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6]。
在肺癌患者治疗上,化疗是最为常见和最为主要的治疗方法。但由于患者在接受化疗治疗时,体内正常的细胞也会受到严重的损害,因此大部分患者会出现恶心和呕吐等多种不良表现,也由此严重增加了患者的精神和心理负担。为了有效改善以上情况,我院肿瘤将多种中医护理护理方法应用于临床。
如在中医情志护理方面,情志护理与西医的心理护理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所区别。相同之处在于都是为了解决患者心理方面的问题。不同点在于后者是一种“解表”护理干预方法,即通过沟通疏导和宣泄患者的负面心理。而中医情志护理是一种“解里”的护理干预方法,因为传统的中医理念认为情志与疾病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并对何种情志导致那些疾病,以及疾病的心理解决方法都有准确的论述,其中“忧伤肺,喜胜忧”为本次情志护理干预提供了有效指导,即从“喜”的角度进行情志护理干预。
中医饮食护理、耳穴压豆护理和中医按摩护理均是围绕着缓解患者化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展开。患者化疗后会出现明显的恶心呕吐等情况,原因在于化疗所用的药物会不同程度的破坏患者胃肠道黏膜,增加5-羟色胺和多巴胺的释放等。而呕心呕吐的直接结果就是食欲不佳,长期可进一步导致营养不良。针对以上情况,在中医饮食护理方面,以汤类食物为主,保证患者基本的营养摄入,同时根据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的不同,有针对性的调整食物组成,达到疾病治疗的效果;耳穴压豆和中医按摩护理的目的则直接针对患者不良反应展开。通过穴位的按压和按摩,起到治疗胃痛、呕吐和呃逆等作用。
对化疗肺癌患者进行系统中医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焦虑和抑郁等情况,同时缓解患者的不良反应,进一步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