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市边缘区产业结构演进过程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NJ市LS区为例

2019-02-20 11:15张小宁韩玉刚
铜陵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第二产业比重产业结构

张小宁 韩玉刚

(安徽师范大学,安徽 芜湖 241000)

一、引言

产业结构是影响经济合理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产业结构是否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会直接影响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进一步会对生态环境、人们生活水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等各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产业结构的演进研究有利于国家或者区域经济、生态环境、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等各方面健康发展。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分析产业结构的内涵,一是从量的角度,指各产业之间以及各产业内部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关系;二是从质的角度,指各产业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在国民经济中的分布状态[1]。产业结构演进表现为产业结构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变动,向高度化、合理化方向发展[2]。产业结构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国外经典理论有配第—克拉克定理、霍夫曼定理、标准形式、增长极理论等[3]。国内关于产业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是产业结构演进的实证分析[4];二是产业结构演进的驱动因素如资源禀赋[5]、技术创新[6]、直接投资[7]、金融[8]和人力资本[9]等;三是产业结构与经济[10]、就业结构[11]、土地利用[12]、新型城镇化[13]和生态效率[14]等之间的关系研究;四是产业结构升级优化路径研究[15]。从研究角度看,大多数研究都是从国家层面、省域层面来分析产业结构演进特征、影响因素及其规律,对于大都市边缘区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试图以NJ市LS区为例,分析产业结构演进的过程及影响因素,以期促进LS区产业、经济更加协调发展。

二、研究区域与分析方法

(一)研究区域概况

根据相关研究及距离市中心区域的距离,将NJ市划分为中心区、近郊区和远郊区,LS区地处JS省NJ市的远郊地带(图1)[16]。LS区交通便利,设有LS站,拥有宁杭高铁贯穿,高速公路发达,距离NJ市机场较近。2017年LS区土地总面积1067平方千米,常住人口46.39万人,占全市约5.57%;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00.03亿元,占全市约5.9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约为156,187元;三次产业比重为6.0:51.9:42。

(二)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数据年限为1988—2017年,数据主要来源于《江苏统计年鉴》、《南京统计年鉴》、《溧水统计年鉴》和《溧水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

(三)产业结构演进评价指标

1.产业结构熵H

图1 LS区地理位置示意图

用产业结构熵来表示产业结构系统演进的状态。公式如下[17]:

式中:Pi为第i种产业的权重,n表示有n种产业。

2.多样化指数

多样化指数用来衡量产业内部结构的多样化程度。 公式如下[18]:

式中:Xi为第i产业内部各产业占总产值的比重。

3.产业结构相似度指数Sij

以某一地区的产业结构为标准,通过计算产业结构相似系数,以确定被比较地区的产业结构与某一地区的产业结构相似程度。本文以JS省产业结构为标准进行比较,公式如下[19]:

式中:k表示产业部门,Xik表示区域i各产业所占总产值比重;Xjk表示区域j各产业所占总产值比重。

4.就业结构偏离度фi和偏差系数ф

就业结构偏离度和偏差系数用来描述产业与就业之间的平衡关系。公式如下[20]:

式中:GDPi/GDP为第i产业产值占总GDP比重,Yi/Y为第i产业就业人员数占总就业人数比重。фi为正表明第i产业产值比重大于就业比重,反之则反。ф绝对值越小说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越平衡,反之则反,фi为零时,两者均衡。

(四)偏离—份额分析法(SSM)

偏离—份额分析法是由美国学者邓恩(Dunn)等人提出,用来分析产业结构变化和区域经济差异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把区域经济的变化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以其所在或整个国家的经济为参照系,将区域自身经济总量在某个时期的变动分解为份额分量Nij、结构偏离分量Pij和竞争力偏离分量Dij三个分量。其计算公式为[21]:

具体的计算过程:LS区和JS省的GDP分别用bi、B表示,基期设为0,末期设为t,将区域经济划分为 n 个产业部门,以 bij,0、bij,t,Bj,0、Bj,t(j=1,2,3…,n)分别表示LS区和JS省第j产业基期和末期的规模。以bi,0、bi,t,B0、Bt分别表示LS区和J省在基期和末期的总经济规模。LS区第j产业部门在[0,t]时间段的变化率为同理计算 Rj。以 JS 省各产业部门所占的份额将LS区各产业部门规模标准化为分别为LS区j部门在基期与末期占江苏省相应部门的比重,则LS区对于JS省的相对增长率可表示为:

式中:W、U分别表示结果效果指数和区域竞争效果指数。

三、NJ市LS区产业结构演进分析

(一)产业结构演进总体趋势

根据LS区1988—2017年三次产业比重的变化(图2),可以看出,产业结构演进的总体趋势:第一产业整体保持下滑趋势,到1995年成为占比最低的产业;第二产业在2009年之前基本保持上升趋势,之后开始出现下滑,前期主要受改革开放政策实施的影响,后期国家受金融危机影响,开始注重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第三产业基本保持平稳上升趋势,2002—2010年占比呈下降趋势,其增减幅度基本与第二产业呈对称形式。

(二)产业结构演进动态分析

1.三次产业动态演进

图2 1988—2017年LS区三次产业比重

根据公式(1)计算 LS区产业结构熵(图 3)。1988—2002年产业结构熵较大,且出现小幅度波动,1990年达到最大值,主要是因为1988—1990年第一产业占主导地位,第二产业以低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较快,第三产业发展缓慢,所占份额较低。2002年之后产业结构熵开始出现减小,尤其是2005年之后快速下滑,主要是因为第二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减小。近年来产业结构熵较为稳定,由于LS区实行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产业新城,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休闲等高生产率、环保型的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向有序方向发展。

图3 1988—2017年LS区产业结构熵变化

2.三次产业内部演进动态

根据公式(2)计算LS区农业内部结构的多样化指数(图4)。由图4可以看出,LS区的农林牧渔业产值不断增加,但农业内部多样化指数在波动中趋于下降趋势,说明农业内部结构单一,需进一步优化。近年来LS区将技术转化为成果,建立研发机构并与高校、企业合作,不断打造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农业发展后劲十足。在国家及地区政策的推动下,第二产业从1991年开始占据主导地位。LS区主要以低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相对的技术、信息、知识密集型工业所占比例较小,严重阻碍了LS区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发展。近年来LS区也对其传统产业内部进行全面改造升级,逐步发展智能产业、战略新兴产业、信息化产业等环境友好型、高附加值产业。第三产业发展缓慢,但在2013年撤县改区之后,发展速度迅速上升。行政区划的调整促进了资源要素的流动,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但科技研发、技术服务、金融等产业发展动力不足,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图4 1988—2017年LS区农林牧渔业产值及内部多样化指数

3.LS区与JS省产业结构相似度

根据公式(3)计算得到LS区与JS省产业结构相似度指数(图5)。从图中可以看到,LS区与JS省的产业结构相似度始终保持在0.80~1.00之间,可见LS区与JS省产业结构严重 “同构化”。1988—1991年相似度在0.95以下,主要是因为LS区发展还没有达到JS省的平均水平,同时LS区传统农业占主导地位,经济发展缓慢,而此时JS省以第二产业为主,工业较为发达。1991年后三次产业所占比重增减趋势基本与JS省保持同步,导致产业结构相似度有所提高。资源结构、消费结构、产业政策、文化习俗等的相似性也是造成产业结构趋同的原因。

图5 1988—2017年LS区与JS省产业结构相似度指数变化

4.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度

根据公式(4)计算LS区就业产业结构偏离度(图6)和偏差系数(图7)。根据图6可以看出,LS区第一产业为负值,说明其产值比重小于就业比重,存在劳动力剩余,未来LS区要逐步提高第一产业的生产总值,并引导剩余劳动力合理地向二三产业转移;第二产业偏离度除2012年和2017年出现负值,其余年份均为正值,说明整体上其产值比重大于就业比重,LS区近几年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有减少趋势;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大于就业比重,在1999—2004年波动较大,2005—2017年较稳定,且接近于0。由图7可以看出,LS区就业产业结构偏差系数在逐步减小,近年来趋于平稳,说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趋于协调发展①。

图6 1999—2017年LS区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偏离度

图7 1999—2017年LS区就业产业结构偏差系数

(三)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产业结构演进过程

本文选择以JS省为参照系,以10年为一个时间段,将LS区划分为三个时间段,分别为1988—1997年、1998—2007年和2008—2017年,根据上述公式(5)到(10)计算得到表 1 和表 2。

表1 1988—2017年LS区3个时段偏离-份额分析

从份额分量来看,LS区一二三产业份额分量都大于0,可以看出,三次产业均为全省性增长部门。从LS区的实际情况来看,在三个不同时间段中,三次产业的总增长量都大于全省份额分量,说明三次产业增长水平均高于全省水平,发展较好。

从结构偏离角度分析,第一产业在三个时间段都小于第二三产业,说明第一产业结构内部对LS区经济总量的贡献小于第二三产业结构内部。第二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在1988—1997年、1998—2007年两个阶段都大于第三产业,在2008—2017年时间段小于第三产业,说明前两个阶段主要由第二产业推动LS区经济发展,后一阶段逐步由第三产业推动经济总量的提升。

对于竞争力偏离分量,三个时间段总竞争力偏离分量逐步增加,尤其是近十年三次产业竞争力提高较为明显。第一产业竞争力由负值演变到正值,主要是由于科技的投入和应用。第二产业竞争力在1998-2007年有所下降,因为LS区第二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主要以传统工业为主,竞争力较弱。近年来LS区加大对第二产业的调整,积极开发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加强资金、人才、科技等的投入,促使第二产业竞争力的提高。

表2 1988—2017年3个时段LS区L、W和U值

从表2分析整体结构效果,三个时段的P值分别为 10.84、47.41、181.45, 呈逐渐增大趋势,但三个时段W值均小于1,说明虽然LS区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但区域中衰退的、增长缓慢的产业部门占比较大,整体经济结构偏差。由D、U分析竞争能力效果,三个时段 D值分别为 9.69、10.77、250.48,逐渐增大,且三个时间段U均大于1,说明LS区产业结构竞争能力较强,尤其是二三产业。

四、NJ市LS区产业结构演进的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LS区的地理位置及经济的发展,结合上文分析LS区产业结构演进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

(一)行政区划

20世纪80-90年代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以及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边缘区,造成LS区与外界的联系较少。21世纪由于经济、科技、交通、互联网等的快速发展,促进了LS区与外界的互动,形成联系紧密的经济网络、社会网络。LS2000年撤乡建镇,2013年撤县改区,2015年撤永阳镇、柘塘镇设为街道。区划的调整促进了人、财、物、信息、技术等资源流向LS区,给LS区的经济、科技、文化、生活等各方面带来重要的影响,促进了一二三产业合理发展。同时NJ市作为大都市,具有较强的资源吸引力,市中心区域经济发展迅速、知识快速积累、信息流动较快,但承载力有限,会导致经济、知识、人才、信息、技术等向周边地区延伸,给周边区域带来外溢机会。

(二)交通便利

LS区是拥有集航运、水运、铁路、公路等于一体的枢纽新城,具有“1分钟上高速、10分钟到高铁、半小时到机场、1小时到港口、2小时到沪杭”的交通优势[22],交通的便利性为企业降低了运输成本,提高企业利润,同时极大地方便了LS区与外界的互动,利于人力资源、科学技术、信息的流动和集聚,为三次产业发展提供人财物保障。LS区公路里程从1994年的372千米增加到2017年的1768千米。由于数据的限制,本文选取1994—2017年公路里程和二三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做pearson相关性检验,经测算发现两者相关系数达到0.948,相关性很高,说明LS区产业结构的演进受交通因素影响较大。

(三)技术进步

LS区由于科学技术方面比较匮乏,发展受到限制。近年来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尤其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出现,给企业、人们生活等各方面都带来了极大的改变。随着技术的进步,LS区逐渐推动高耗能、低环保产业向低耗能、高环保产业转移。同时LS区积极与国内外众多高校、企业合作,积极打造产业新城,聚焦“研发+制造”模式。LS区的科技产业园,汇聚了众多的研发企业、科研团队等,推动了LS区的科技研发、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创业等,是LS区创新活动基地。在农业方面,LS区凭借良好的自然条件和科技的应用,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农产品和专业化生产,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发展。

(四)制度安排

首先,NJ“科技九条”、NJ“321”引进计划、LS 区“1+5”等计划,为LS区科技创新、人才引进提供政策支持。其次,LS区制定了相关企业初创扶持、科教特色扶持、金融财税扶持等相关政策,为创新创业者提供政策保障。最后,LS区区划调整,这一政策的实施对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一方面缩小了LS区与主城区之间信息流、人流、资金流等差距;另一方面也加强了LS区与外界的交流,同时吸引外资在LS区进行投资。

在影响LS区产业结构演进的因素中 (图8),交通便利是基础保障,技术进步是驱动力,行政区划和制度安排是外部调控。LS区的产业结构演进正是在这四个要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

图8 LS区产业结构演进的影响因素分析

五、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本文通过对1988—2017年LS区产业结构演进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LS区产业结构不断向高级化发展,由“一二三”型到“二三一”型。其次,第一产业产值不断增加,但内部结构较为单一;第二产业受国家及地区政策的影响,传统制造业占比较大,近年来LS区加大对第二产业的调整,其内部结构有所优化;第三产业中的现代高端服务业发展动力不足,发展层次较低。(2)LS区与JS省产业结构相似度较高,“同构化”现象严重。1999—2017年LS区就业产业结构总差距在逐步减小,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越来越协调。(3)LS区经济增长快于JS省,但是LS区存在夕阳产业比重较大,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较小,LS区近年来产业结构竞争力逐步增强,尤其是第二产业竞争力增长较快,第三产业次之。LS区产业结构演进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行政区划、交通便利、技术进步、制度安排。

(二)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未来LS区产业结构仍需要进一步优化,为此提出了几点建议:

其一,加快科学技术在第一产业的应用。依托NJ市众多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加快科技成果在农业方面的转化,不断发展现代化的农业。利用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打造本土特色农产品和休闲农业,并协调发展农林牧渔业。对于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要注重农产品产业链的长度、广度和深度。

其二,大力发展高端技术型产业,并加强LS区与中心城区的联系。加快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减少低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占比,同时对于污染严重、效率低下的产业进行转型升级或实行退出机制,完善第二产业空间布局,同时大力引进技术型人才,积极利用中心城区集聚资源的能力,抓住中心城区资源外溢的机遇,推动LS区产业经济的发展。

其三,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并积极推动产业融合。继续加强现代物流、研发、金融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服务业,不断提高服务业的服务能力和层次。优化调整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断提高其竞争力。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加快当地旅游产品的宣传和推广,并依托NJ市中心区的旅游胜地,将游客引流到LS区。

其四,进行制度创新,积极发挥政府的相关职能,为LS区的产业结构演进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努力提高公共基础设施水平,制定相关的人才和企业引进政策,为自主创新提供人才保障,给予自主创新的企业资金、土地、技术等各方面的支持。同时大力吸引高生产率、环保型、技术密集型外资企业投资。

注释:

①由于部分数据缺失,就业产业结构偏差系数的数据为1999—2017年。

猜你喜欢
第二产业比重产业结构
税收政策对东营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及意义
高含铁大比重土质对泥浆配比的影响
整车、动力电池产业结构将调整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在长江经济带战略背景下安徽省沿江城市带第二产业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的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生产性服务业与第二产业之间的互动机制
基于Shift-share的成渝产业结构效益与竞争力研究
基于“两基准”理论新解释的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