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路径及效应分析

2019-02-20 11:15李恕洲
铜陵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安徽省城乡城镇化

李恕洲 何 刚

(安徽理工大学,安徽 淮南 232001)

城镇化是世界各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举[1]。2018年末我国城镇常住人口83137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9.58%,较上年末提高了1.06个百分点[2]。与此同时,我国城镇化在过去的发展中凸显出重规模扩张轻质量发展的现象,涌现出诸如城镇化发展结构不协调、区域发展不平衡及城镇化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例如,2018年末我国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率仅为43.37%,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之间仍存在着16.21个百分点的差距;东部地区城镇化率明显高于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增速呈现出逐年放缓的趋势;城镇化发展质量不协调等。因此,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应当将创新高效、生态环保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到城镇化建设的全过程,进一步重视资源节约、经济高效、生态和谐、城乡统筹及区域协调等目标,走新型城镇化之路。

一、文献述评

随着城镇化内涵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国内外学者对城镇化方面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城镇化内涵的不断补充和解释;二是对城镇化进程质量的测度。在城镇化理论方面的研究主要有:城镇化的概念最早起源于德国著名学者Max Weber的城镇化理论[3],后来德国学者Christaller为研究城镇化的区域空间差异,开创了城镇发展的“中心学说理论”[4]。段进军从多维视角下对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内涵进行解读,并指出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应实现由“化地”到“化人”的转变,走内生城镇化模式之路[5]。徐选国基于人本视角探讨了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本质、特征及其可能路径[6]。宋连胜认为准确界定新型城镇化内涵是科学地开展新型城镇化研究的前提条件,新型城镇化应着重展现“新型”所在[7]。城镇化进程质量测度的代表性研究有:John Friedmanz全面分析了城镇化的发展困境及其所引发的问题[8]。Seeborg对城镇化的发展路径进行了系统研究[9]。国内学者路子雁结合主成分分析和DEA模型对太原市城镇化质量进行了研究[10]。刘树峰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山东省城镇化规模和质量进行协调性和区域分析[11]。曹飞结合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利用熵值法计算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纵向水平,借助于BP-LM算法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进行仿真分析[12],分析了绿色发展背景下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质量[13]。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在城镇化内涵方面的研究较为深入和透彻,但新型城镇进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方面仍有待丰富,城镇化进程质量测度的方法较单一,对区域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路径及效应进行系统分析的研究较少。因此,构建合适的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结构方程的方法对其发展路径及效应进行分析,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的结构方程模型构建

(一)结构方程模型简介

结构方程模型(简称SEM),结合了路径分析和因子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能够清楚地反映出各子系统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具体路径[14],主要包括测量模型和结构模型。

测量模型由潜变量与观察变量组成,就数学定义而言,测量模型是一组观察变量的线性函数[15]。具体表达式如下:X=ΛXξ+δ Y=ΛYη+ε

其中,X、Y分别为为外因观察变量和内因观察变量;ξ、η分别为外因潜在变量和内因潜在变量;ΛX、ΛY表示因素负荷量;δ和ε为测量方程的误差项。

结构模型即是潜在变量间因果关系模型的说明[14]。 具体表达式如下:

其中,η为内因潜在变量;β为内因潜在变量的系数矩阵;Г为内因潜在变量η的系数矩阵;ζ为该模型的残差项。

(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指标选取

基于文献研究,综合考虑到人口、经济、社会、生态宜居、城乡统筹等五个维度,注重创新生态环境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在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作用。具体评价指标如表1。

(三)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初始模型

结合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于AMOS17.0软件可刻画出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初始发展路径模型,如图1所示。

三、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实证分析

本文以安徽省16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统计其2005-2018年的指标数据,样本个数为224,数据来自于相关年份的《安徽省统计年鉴》及《安徽统计公报》。经验证,样本个数及数据可靠性均适合进行AMOS分析。

表1 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测度指标体系

图1 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初始发展路径模型

(一)数据处理及信度、效度检验

1.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由于涉及的指标数据较多,指标单位和指向性不统一,在AMOS分析之前借助SPSS软件对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标准化处理公式如下:

正向指标标准化公式:

负向指标标准化公式:

2.信度效度检验

一般通过借助SPSS软件计算得出的Cronbach’s α系数来评价模型及数据的好坏。若该系数>0.7则表明统计数据的信度可以接受。其次,通过组合信度来判断模型的好坏,若潜在变量的组合信度值>0.6,则表明该模型有好的内在质量。

借助SPSS20.0软件对统计的指标数据进行可靠性检验,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各评价系统的Cronbach’s α系数均大于0.7,且模型的总信度指标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34,表明该数据的效度较好,适合进行AMOS分析。

表2 潜变量可靠性分析

本文采用Bartlett球体检验,通过观察KMO值的大小来体现数据效度的好坏。分析发现样本数据的Bartlett球体检验的F值为0.000,指标数据呈正态分布,KMO值为0.869,显著性水平较高,故指标数据的效度较好,适合进行AMOS分析。

(二)模型的拟合

将数据代入AMOS17.0软件,选用极大似然估计法对模型进行测算,并根据拟合结果进行修正,得出最终路径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新型城镇化最终路径发展模型

(三)安徽省新型城镇化路径分析

模型检验分析可知,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的指标间的标准误的绝对值均大于1.96,P值也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模型拟合较好。此外,社会子系统→城镇登记失业率、城乡统筹子系统→城乡人均消费性支出比及城乡统筹子系统→城乡人均收入比的路劲系数为负数,表明这些指标间存在着负向效应。

一般用模型的拟合指标数值来反映整体模型建立的好坏及观察数据的可靠性与否。模型拟合的评价指标主要有卡方值 CMIN、GFI、AGFI、RMR 、RMSEA、ECVI等。模型拟合指标数值如表3所示。

表3 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模型的拟合指标

从表3可以看出,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模型的各项拟合值均符合模型的拟合标准,这表明假设模型与观察数据十分匹配。

根据图2的分析结果,可整理出人口、经济、社会、生态宜居、城乡统筹等五个子系统对安徽省新型城镇化的路径系数,如表4所示。

表4 安徽省新型城镇化的路径系数

根据图2和表4的统计结果可知,影响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五大子系统的P值均小于0.05,显著水平较好,表明各系统在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均发挥着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

(四)安徽省各地级市城镇化发展质量分析

本文采用熵权法对2018年安徽省16个地市的城镇化发展综合指数进行具体测度。具体步骤如下:

1.利用结构方程标准化的2018年安徽省16市的评价指标数据;

2.进而计算i城市第j项指标值的比重

3.计算第j项指标的熵值

4.计算差异性系数gj,进而得出第j项指标的权重Wj;

5.计算第年的综合效应指数

通过以上步骤即可得出安徽省2018年各市城镇化发展的综合效应指数及区域空间差异,其中综合效应指数越大,城镇化水平较高,本文采用SPSS软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的方法对2018年安徽省16个地市城镇化综合指数进行空间差异分析。具体聚类树状图如下图3所示。

图3 安徽省16市城镇化发展综合效应指数系统聚类树状图

表5 2018年安徽省16个地级市城镇化发展综合效应指数及排序

由表5和图3可知,安徽省16个市城镇化发展水平可分为四类。合肥市作为安徽省省会2018年城镇化发展综合综合指数最大,发展水平远高于全省其他地市,单独属于一类。其次,芜湖和马鞍山的得益于其地理位置优势,城镇化发展水平也相对较高,属于第二类。其中,皖北城市宿州市和阜阳市由于受其地理位置和经济水平的制约,城镇化发展水平处于安徽省16个地市中的落后水平,属于第四类。

从整体上看,皖南城市的城镇化水平要相对好于皖北城市的城镇化水平,为更加直观地反映安徽省2018年16个地市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差异,绘制了安徽省城镇化发展综合效应空间差异图。

图4 2018年安徽省城镇化发展水平区域空间差异图

四、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策略建议

截止2018年末,安徽省户籍总人口数为7082.9万人,其中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了54.69%,然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为32.65%[16]。这就需要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中进一步协调好“人”、“地”、“钱”及“生态”等多因素之间的协调高效关系。安徽省城镇化的发展必须坚持走绿色、高效、节能的城镇化之路,使人口、经济、社会、生态、城乡统筹等子系统对我国城镇化的推动效应达到最大化。

首先,安徽省应该进一步深化户籍体制改革,凸显我国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的本质,不断实现安徽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农业人口向非农人口的转变。其次,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打通农村资产的资本化通道,加快农村财产的变现价值,不断缩小城乡差距,逐渐打破现有的城乡二元化结构,加强城乡之间的协调配合,以城带乡、城乡互惠,实现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再次,创新资金保障制度,逐渐重视物质资本在促进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方面的基石作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资金需求规模大、期限长、主体多元、结构复杂。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应该创新金融服务,放开市场准入,逐步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资金保障机制。同时,安徽省还应合理配置其财政在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方面的支出,使财政资源效率达到最大化。最后,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要求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逐渐形成一条节能高效、绿色和谐、城乡统筹之路。安徽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不仅要重视其发展速度,还应注重其发展质量,将创新生态文明的理念融入其城镇化发展的全过程中,建设优美宜居的生态环境。

猜你喜欢
安徽省城乡城镇化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
关于“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批复
成长相册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在城乡互动融合中推进乡村振兴
让城乡学子同享一片蓝天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