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匠人 商道良心

2019-02-20 08:27丁青青
中国有色金属 2019年4期
关键词:蓄电池企业

丁青青|文

创业二十载,周明明带领企业一步步做大,成功实现了由一个家庭作坊式企业迅速发展成为行业龙头企业、香港主板上市公司的蜕变,也成就了许多人的创业梦,超威就是身边的真实传奇!

超威集团(以下简称“超威”),一家员工数万人的企业,如同一个军团,分布在全国各地,行动协调统一,但是又有多少人记得这家近年营收正在飞速增长,中国企业500 强、中国民营企业500 强的常客,营业收入超过千亿元,如日中天的企业曾经就是一家小作坊。

如今的超威已经是全球新能源行业的巨舰,破浪前行20年!是谁使得昔日的小舢板成就了今日的行业航母?是谁带领超威闯过了暗礁和激流险滩?是谁在超威发展的节骨眼上,为了解决行业痛点而甘愿放弃唾手可得的利润,最终却为自己赢得了发展的广阔空间……

大海航行靠舵手,周明明就是那位领航人!

土坯房中 巨人起步

1998年初春,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依然浓烈。春寒虽然料峭,但是人勤春来早。寒风中,一位衣着平常,留着平头的瘦高个年轻人匆匆走在湖州市长兴县虹星桥镇上很狭窄的小巷中,路上不断有人和他打招呼“周老师,到哪里去啊?”“周老师……”年轻人一边走,一边不忘礼貌地回应。他在一家民房前停下了脚步,敲开门,拿出一个纸袋,交给房东。

2010年7月7日,超威在香港主板上市

纸袋中装的是虽然有些褶皱,但折叠得很整齐的8000 元钱,这是他交给房东用来租他们家三间民房的钱。这三间民房他已经看了很久,和房东也谈妥了,这天租金也终于凑齐了,他马不停蹄的就把这件事情办了。回去时,他笑着和父亲周龙瑞说,有一天,他要做中国人自己的电池,他要做国内动力电池最大的供应商,今天就当作是奠基仪式了,这个当时在父母看来口出狂言的年轻人就是辞去教职专心做研发、如今的超威集团董事长周明明。谁能想到,1998年那个看似随口脱出的玩笑,其实就是周明明创业的初心,在20年后梦想成真!

1985年,18岁的周明明考上了杭州师范学院。来自湖州长兴农村的周明明基本就是食堂、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周明明本来以为大学4年就将这么无趣,但充实地度过,谁知半学期还没过完就出了一件大事。

1985年11月,上海自行车研究所研制出我国第一台电动自行车,“永久牌”DX-130 型,充上电就能跑,省时省力。电动自行车的工作原理就是普通自行车加上蓄电池。对于蓄电池,周明明不陌生啊,父亲周龙瑞当时就在杭州一家企业任高级工程师,老人家研究的就是蓄电池。“看来家学不可丢,”周明明从此对蓄电池上了心。大二那个暑假,他一口气把父亲书房里关于《化工电池》的50 多本专业书籍啃掉一大半。整个大学4年,更是把图书馆关于《蓄电池原理》的各个版本看了个遍。

“蓄电池大有搞头”,创业的种子就这样埋在了周明明心里。毕业后教了几年书,他和在杭州的父母商量,辞去了虹溪中学的教师职位开始创业,超威就这样开始起步了!

人们总是习惯于羡慕成功的光辉,但是太多的人根本想不到这个“当初”很被人不理解,教师出身的年轻人竟然成就了湖州在全国民营企业中历年来的最高地位,和华为、吉利、恒大、阿里巴巴等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同列。周明明和超威的成功,背后是曲折的道路、顽强的拼搏、美好的理想,更有价值的取舍以及不变的初心!

超威集团董事长周明明

励精图治 初有所成

超威刚起步的时候,因为看到了正在蓬勃发展的市场刚需,周明明心气爆棚,他瞄准当时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两落三起的关键时刻的行业顶尖技术——电动自行车动力电池,“必须攻下来!”周明明扎进了实验室,分析检测数据、调整各种配方、做各种理化测试……他经常一干就是16 个小时,有时候连续一个星期都没有动窝,“一日三餐全在实验室解决。”然而,即便是埋头苦干,实验成果与产业化应用还是有不少差距!苦干蛮干不是科学,周明明想到了搬救兵,此后,他一口气跑了10 多所高校……

周明明不怕碰壁、锲而不舍的精神、对蓄电池产业发展的独到见解,和立志民族电池工业水平超越洋品牌的赤诚之心,打动了众多专家的心。上海复旦大学教授柳厚田来了、厦门大学教授陈体衔来了、福州大学教授郭永榔来了、清华大学马贵龙教授、沈阳蓄电池研究所朱复兴教授也来了……周明明一连向国内顶级专家和教授发出了十多张聘书,获得了一流的技术支持,超威还邀请杭州和上海5 家电子公司的高级工程师担任技术顾问。

高人指点+贵人相助,周明明这么东整西整,最后还真搞出了名堂。他带领技术团队先后攻克了蓄电池中10多项技术难题。2000年4月,江南已是大地翠绿,万花争艳。历经多次攻关,超威第一个产品——电动助力车蓄电池一面市,就以出众的品质产生了“一石起浪”的效应,短短3 个月,就有100多家自行车厂找上门来,国内各大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试用后叫好不绝,其性能检测指标超过知名厂家,不少厂家终止与洋品牌的合作,转而倒向超威。

正是第一个产品的优异表现,使他赚足了“第一桶金”,短短二、三年便完成了原始积累。有了财力支撑,周明明更表现出了高水平“理才”气魄,不惜重金引进大批高级研发、管理人才,以求把“技术”的金字塔做得更高、更大,基础做得更结实。

超威驶入了创新创业的快车道。短短几年,应用高新技术制造而成、各项性能领先国内同类产品的铁路机车车辆、电动汽车等蓄电池产品,相继研发投入生产,产品供不应求,企业经营业绩连年翻番。

壮士断腕 勇担责任

周明明认为,企业是社会的一个有机体,造福人类和社会才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真正价值所在。教师是天底下最阳光的事业,凭良心做事情,从事经营就不能仅仅停留在赚钱的层面,还需要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

“围墙以外是花园式的,围墙以内希望是食品级的”。周明明一直以这样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因此,在超威发展的任何时刻,“时刻不忘环保”始终被列在企业生产的首位。从建厂初期,超威集团就一直注重环保方面的投入,不论是工厂选址、厂房的设计和建设,还是环境评估、对环保设备的投入,甚至是所有产品的研发,也都首先立足于低碳环保。

2003年,在大多数企业大力发展使用外化成工艺抢占市场份额的时候,超威集团董事长周明明及管理层想得更多的是“超威”未来的发展。他们意识到,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走科技创新之路,必须同时担当起行业责任、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

从那时起,他下定决心研发无镉内化成工艺,组建了技术攻关小组,专门开展研究。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2005年超威公司首批通过了长兴县蓄电池行业整治;2006年,在江苏省建设了内化成中试生产基地。

在研发无镉内化成工艺的过程中,超威历经了上亿元的材料损失、前后三次大的工艺调整、无数次的实验、无数产品的报废、多次设备的升级、多次内部管理流程的再造,直接、间接损失不可估量。

但是,这些困难都没能动摇周明明带领超威走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之路的决心。经过不懈的努力,超威终于掌握了内化成工艺的核心技术,在国内动力电池技术领域中率先取得成功。超威也由此成了当时行业内唯一一家拥有无镉内化成核心技术的企业。2013年,超威将投巨资研发的无镉内化成核心工艺的“源代码”向行业开放,为实现蓄电池行业的无镉化生产作出了巨大贡献。

2011年,困难再次降临。虽然当时超威的环保设施已属行业前沿,但为了配合整改,作为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超威还是主动关停了全国的部分生产基地。在山东,超威停产了5 个半月,为了不让工人失业,超威坚持发放基本工资用于工人生活保障。一方面是大量生产时间的流失,另一方面是不参与实际生产的劳动力成本的大量支出,超威损失不可谓不大。同时超威还要持续不断投入,再次升级换代环保设施,这是超威发展历程中又一个艰难的时刻!

周明明说:“借助这次全国环保风暴,也是对我们再次提升环保的一次大促进!超威再次赢下漂亮的一仗。”

创业时的超威——罗家村

共同发展 成就众人

如今的超威,厂区漂亮、人才济济、设施一流,去过的人都说可以用场面恢宏来形容,作为起到重要作用的周明明,他并不认为这是自家的企业,而是社会的企业,周明明说:“超威是一个平台型企业,它有一群股东,有一大批业内志同道合者一起在合作。所以今天的‘超威’,不是我个人的,而是大家的、社会的。企业只不过是大家追求、实现自己梦想的平台。”

在超威,企业员工最津津乐道的,是周明明异于常人的“用人观”。他十分重视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他身体力行,刻苦钻研电化学专业知识,先后在国内、国际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 多篇,并且成为长兴县新中国成立以来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 人才工程”第一人。

从教师到创业、到企业管理行家、“151人才工程”人员、浙江首批正高级经济师,全凭他个人奋斗,没有“大树”为他支撑,完成了知识资本与生产资本的积累,他开始起飞了。

2000年,是超威创业历程中一个重要的年份。就在这一年,企业销售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以前小打小闹、不声不响的超威开始在全国布局,强化品牌营销。这时,周明明着眼企业的发展远景,提出了“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长期共存”的16 字经营方针,并使之上升为企业成长壮大的文化基础、思想基础,贯穿在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兼容并蓄。

在超威人看来,“16 字方针”是公司的灵魂。对此,周明明作过这样的诠释:“资源共享”是和合之根,是正道;“互惠互利”是和合之理,是商道;“共同发展”是和合之魂,是人道;“长期共存”是和合之梦,是天道。

似乎看不见、摸不着的超威企业和合文化如同巨大的引力,很快在周明明身边聚集了越来越多的志同道合者。对于他们的加盟,“超威”是开放的、包容的,甚至有些宠溺。

“一个人的力量有限,我有限的力量就是用在如何海纳百川上。”周明明自有他的理论,“人其实天生不喜欢让人管,创新创造力不是管出来的,给什么都不及给平台。”

为此,他提出了“企业家培养工程”,立志打造全球新能源领域最顶尖的创新创业平台,让全球有梦想、有志向、有追求的人才集聚超威,超威为他们提供平台,成就他们的梦想。

他亲自手绘了三条培养企业家的“路线图”,并在内部建立了一整套流程。在超威,普通员工或合作伙伴或专家,都可以通过个人努力和公司培养最终成为一名成功企业家。

河南公司刘晓光从保安做起,7年奋斗,当上了河南超威公司生产副总。而刘晓光的顶头上司柴成雷,原先是一名超威电池的经销商,一来二去,激发了他的创业梦。2004年,他与超威集团合作办起河南超威公司,现拥有员工6000 多名,是当下亚洲单体最大的蓄电池企业……

目前,超威旗下的108 家子公司,一半以上的老总都成长于这个“企业家摇篮”,还有众多的员工,投资超威的企业和个人,购买超威股票的股民都因为超威的发展享受着红利,而这正是周明明津津乐道的,正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锂电全自动车间

绿色能源 未来可期

“超威要做新能源的制造商、运营商、服务商。湖州是习总书记‘两山理论’重要发源地,超威发展新能源就是对‘两山理论’的最好实践和贡献。”周明明说道。

因此,超威坚持高质量发展之路,围绕“从动力电池到动力系统再到电动车(船)系列产品和从储能电池到储能站再到储能系统”两条绿色路径,将互联网+、人工智能与产业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在生态保护、生态优化上做文章,积极探索“生态+”模式,打造新的生态经济体,推动产业绿色崛起。

如今,超威已形成了铅(锂)蓄电池、新型电池、电动车(船)及关键零部件、车联网与物联网平台、能源存储与管理、循环经济、国际贸易与金融等七大业务板块,新能源科技公司的版图日渐丰满。

不仅如此,围绕七大业务板块,超威也布局了一大批新技术、新产品、新项目。与美国通用电气合作的钠盐电池、与俄罗斯合作的石墨烯材料、普朗特电动汽车、“启城新能源运营平台”“优兴物联网”、超威电力等相继落地,并释放效益。

周明明擘画的超威新能源发展蓝图已经绘就,全球绿色能源的领跑者已经踏上了征程!创业二十载,周明明带领企业一步步做大,成功实现了由一个家庭作坊式企业迅速发展成为行业龙头企业、香港主板上市公司的蜕变,也成就了许多人的创业梦,超威就是身边的真实传奇!

朴实梦想,成就500 强企业;历经风雨,全凭诚信为本。周明明说:向梦想致敬!超威永远在路上!

猜你喜欢
蓄电池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聊聊蓄电池的那点事儿小小信号线也能让蓄电池亏电
聊聊蓄电池的那点事儿(1) 汽车蓄电池的前世
蓄电池去哪儿了
蓄电池去哪儿了?VOL12.雷克萨斯RX450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