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对兰
【背景】
今年暑期,我们进修校在县教科局的委托下对我县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会后我们参与了听课,并有幸成为中小学语文组组织者和负责人。在培训过程中有很多收获,但也有困惑。其中之一是语文阅读教学中,散文教学以什么为重点,散文的关键点是品味语言,还是体会作者情感?是孤立某一方面,还是兼顾两方面?我自己从教多年也大多以品味语言为重,但是好像并不能达到预设的效果,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作者的情感,课堂上学生思维并没有真正动起来。现在以示范课《背影》为案例,对上述问题进行解决和阐释。
课堂内容回放: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思路。(重点)
2.圈点批注,体会作者思想感情。(难点)
学法:先默读课文,设身处地地体会文中“我”与父亲之间的情感。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一个实话实说。在你的人生历程中,肯定有一些事曾触动过你的心弦。今天,结合文中描写的情景,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文中的父子深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我首先让大家又观看了中央电视台播放过的电视散文《背影》中那一段父亲为儿子买橘子和儿子泪光中读信的经典片段。黑白的画面,忧伤的音乐,充满深情的旁白,画面中父亲蹒跚的步履,爬上月台时的艰难动作,儿子读信时泪光闪烁的眼睛,泪光中浮现出的父亲的背影,这一切的一切都在悄悄震撼着大家的心,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假如是你,你心里是如何想的?请同学们畅所欲言,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生1:我觉得,父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我们每一个人都应爱自己的父母。小时候,父母对我精心呵护,给我做好吃的,记得那一次,我生病了,父母一夜未眠,第二天,又陪我去医院,直到我的病好了他们才放心。从那时起,我知道了什么是感恩。
生2:自从上学以来,我觉得父母与我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了,他们不理解我们,他们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为我们安排一切。
师:同学们,请大家再读读课文1~5段,这段交代的是背景,体会父亲是在什么情况下送我的?作者当时是什么心理?后来回忆起来是什么样的心理?那么也许现在你的爸爸也送你上学,又是在什么情景下送的?(这时学生开始思考)
师:刚才我们有两位同学说出了自己对父母的期望和感情(板书课题)。我想告诉第一位同学,“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趁我们年轻,趁我们的父母还健在,请善待我们的父母。我想告诉第二位同学,“可怜天下父母心”,多做换位思考,你就会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
师:同学们,其实,当我们遭遇不平时,我们不应怨天尤人。我们不能改变环境,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今天这堂课,我真心希望,我能做同学们的朋友;我更希望,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能毛遂自荐,积极发言。
二、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背影》一课。读中注意借用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
(生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师:阅读结束了,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呢?
生1:我特别同情课文中“我”的生活处境,因为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
生2:我特别敬佩课文中的“我”。我觉得他很懂事。尤其当“我”在看到父亲为自己来回忙碌时,“我”觉得父亲的背影是如此的清晰。
生3:我觉得文中作者一开始对父亲有偏见到后来被父亲感动,说明他是真正地领会到了父亲对自己的爱。
三、理解探究
师:请同学们抓住具体的关键的字词来品味赏析。
师:刚才听了同学们的发言,我感受很深。尤其是最后一位同学的发言让我仿佛看到了我们每一位学生的那颗渴望关爱、渴求平等的心,其实每一位家长都有过许多失误,也曾经遗忘过渴望关爱的你们,但相信他们都是有各种各样原因的。
师:同学们,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标题“背影”呢?
生1:作者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刻画了一个无微不至关怀儿子的父亲形象,同时也表达了儿子对父亲的思念和内疚之情。
生2:我觉得全文语言朴实,在平淡与细微处蕴含了浓浓的真情,读来非常令人感动。
生3:我觉得这是一篇充满情感的文章,其中体现的父爱与儿子对父爱的理解,是人类情感中最真实、最宝贵的一部分。
生4:我觉得能从中懂得作者和体会亲情之爱,从而学会孝敬和報答亲人。
四、教师小结
略。
师(深情地):通过本堂课的教学,父亲的背影在朱自清的泪光中渐渐远去,留给朱自清的是无尽的怀念。但是我们的父母还在我们的身边,让我们把目光悄悄移向他们,去关注我们身边的背影。(同时打出PPT投影——“关注身边的背影”及具体要求:(1)细节中见真情,从生活小事中发现和体会父母、亲人之爱,举例说说;(2)学习了本文后,你想对你父母或其他亲人说什么?)
【分析】
因为课文内容通俗平实,设计课文内容学习步骤又简单易操作——找出课文中描写父亲背影和儿子眼泪的语句,圈画批注,讨论分析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概括课文中心,故学生完成课文内容的学习并不难,半节课多一点就完成了这一环节。其实在这一环节中,已同步完成情感目标的第一点,学生已经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体会到了作者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及作者对父亲的思念、内疚之情。之后,便开始落实本课的另外一个重难点——激发学生对亲人的情感,进一步体会、理解亲情之爱,学会孝敬、报答长辈。
【课后小结】
天下最无私的爱来自我们的父母、我们的亲人。我们千万不要把遗憾留给我们最亲的人。有一句话叫:子欲养而亲不待。不要等到亲人老了或离我们远去时,我们才感到后悔。让我们好好珍惜这份亲情、这份爱!
反观我们目前中小学语文课的阅读教学,不讲究文体,吃不透教材,不能领悟课程标准精神的课被称为好课的现象特别严重。上述老师的做法显然值得我们借鉴,她对散文教学的目标定位很准确,既关注语言,又注意采取措施,激发兴趣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体会作者当时的情感。这样的结果显而易见,学生感受很深,自然能体认作者情感和父子深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句话是“语文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的一门实践性课程。”所以我们很多一线教师,甚至被称作名师的老师在上《背影》的时候也是以品味语言为主,或者忽略了对作者情感体验处理,或者轻描淡写处理不力,学生显然体会不到作者的情感,效果不是很理想。但是本课的老师不但注重了启发引导,这个大多数老师都能做到,可贵的是,老师结合文本的内容,结合当时背景,引导学生再联系实际经历体会,学生对作者的体会就深入了。
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在《散文教什么》一书中讲:散文的关键点不在记叙、描写的客体,而在记叙、描述中所灌注的作者主体的思想、感情。由此我认为:《背影》的关键不在“父亲对我的爱”,而在于体认“父爱”的那双心眼,作者描写“父亲”目的不是向读者介绍那些人和事,描摹那些景和物,之所以记叙、描写,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所思、所感,是为了表达作者这一主体对社会、对人生的思量和感悟。上述这位老师分明在体认作者情感上做得特别好,同时又不忘品味赏析好的语言,这就给我们一线教师做了很好的示范,也符合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要求。
编辑 王彦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