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积累一定的数学知识外,更重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小学数学应用问题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注重充分利用应用问题进行数学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笔者谈到了自己对高年级数学应用问题有效教学策略的看法和思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题是一个比较常见的题型。数学应用题作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数学知识的不断积累,数学应用题的数量逐渐增加,难度越来越高。因此,教师应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总结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一、 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在现代小学数学课堂中,越来越多的新教学方法受到广大师生的关注。作为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已被许多教育工作者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它可以是抽象的。知识点的具体可视化降低了学生理解和分析的难度,为课堂增添了更多有趣的元素,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能力。因此,教师在小学高年级应用题教学中要灵活运用情境教学法,发挥它的优点,优化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的应用题学习效率得到明显提升。情境创设方式有很多种,例如,教师在创建生活化情境时,可以挖掘应用题中包含的知识点同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利用学生容易接受的素材设计出贴近其生活实际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生活”的种种乐趣。如在教学分数乘除法时,最麻烦的是学生对于一些应用题,不知道该用乘法计算,还是用除法计算。其实归纳起来就是,知道整体求部分,用分数乘法;反过来,知道部分求整體用除法计算。这个可以让学生计算班上的出勤率,由出勤率来推导班上的总人数,还可以计算班上的男女各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再由这个分数推出总人数,通过这样的实地考察、计算,学生能很快掌握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比教师抽象讲课效果更明显。这个方法还可以运用在百分数应用题的解决方面。
二、 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
对于小学高年级应用题的解答,学生必须要具备高强的审题能力,只有对题目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才能进行相关的解答。在数学应用题的解题过程中,学生进行解题的第一个步骤,是读题、审题,学生只有在充分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才能快速地找到解题的关键。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在引导学生解答应用题时,应重点关注学生是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解题的关键。此外,为了更好地解答应用题,除了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之外,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很重要。学生只有准确地找到问题与条件之前的联系,才能轻松地通过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进行解答。在不断地解题练习中,能够促使学生逐渐熟悉解题思路,掌握对问题的思考能力与分析能力,进而提升自身的审题能力。如,在讲解例题“根据测定,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而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六年级学生小明的体重为35千克,他体内的水分有多少千克?”首先让学生读懂题目告诉我们什么,然后让学生找出已知条件,以及题目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找到了所有已知条件并进行简单归类后,就可以进一步地分析已知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了。
三、 训练应用题分析能力
应用题考查的是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应用题当中给出的条件需要学生认真分析和筛选,只有这样才能够把握应用题解题的关键,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解题速度。学生解决应用题的效果有着明显的差异,尤其在分析假设认知活动时有着显著的差别,优秀生比学困生更善于对题目当中隐含的内容进行分析和把握,善于抓住题目的关键所在。教师应意识到,突破应用题学习难点的关键在于训练学生分析数学应用题的能力,也就是在问题和条件之中找到联系,正确地把握题目的含义,对已知条件和隐含条件进行充分挖掘和利用,提升解决应用题的实效性。教师应指导学生在解题之前认真观察和思考探究,训练学生分析题意的能力,帮助学生把握思维过程,并建立抽象数学模型。如上述例题中小明体内水分是身体重量的,用数量关系表达出来就是:小明的体重×=体内水分的重量。掌握了这些数量关系能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有章可循,并能很快得出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方法,为今后解决更加复杂的数学应用问题打下基础。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数量关系,即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思考,在该题中,哪些句子是表示数量关系的;如果用关系图来表示应该怎样画;用数学式表示出来应该怎样写,即将各已知条件与问题联系起来。做好上述步骤,基本上就完成了对题目的分析,剩下的就是运算和作答了。另外,在就例题分析完毕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延伸或变形,以引出后续新型例题和让学生真正掌握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
四、 培养等量关系分析能力
在小学高年级应用题教学中,解应用题的关键是理清等量关系。解应用题的过程就是由题中的已知条件进行分析推理,根据等量关系求出未知条件的过程。解答应用题时,只有把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分析的一清二楚,才能解出正确的答案。分析等量关系的前提是要把一些常用的等量关系记熟。记熟后才能很好地运用。例如,在上述小明体重和体内水分重量例题中,在找出已知关系和问题后,让学生找出表示数量关系的句子,并分析要解决这个问题是否需要用到所有的已知条件,并说明原因。接着引导学生找出单位1,并引导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得出解题关系式:小明的体重×=体内水分的重量。然后指名一位学生列出数学式并口算。教师还可引导学生进行延伸,如将已知条件改为“已知小明体内水分重量为35千克,求小明体重?”再让学生进行自主分析解答,教师再讲解正确思路和方法。接着引出上述例题的第二问“小明的体重是爸爸的,爸爸的体重是多少千克?”鼓励学生在分析题目后用不同的方法或者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进行解答,让学生充分掌握方程解和算术解。
五、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中小学数学应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在良好的数学理论知识基础上开展更有效的数学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应用问题的特点,并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教学。因此,它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数学应用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数学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齐明星.简谈小学高年级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J].学周刊,2016(32).
[2]王彩蕊.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8).
[3]高一平.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探索[J].成功教育,2015(8).
[4]董芙蓉.小学数学教育的理性探索与回归[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09).
作者简介:
张辉,湖南省邵阳市,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县霞塘云蔡山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