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海林
摘 要:农产品的流通是影响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在尝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从流通的视角寻找解决路径。甘肃省作为农产品的生产大省,蔬菜、水果、肉类等鲜活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在全国都具一定的影响力,但其传统的流通模式具有交易环节繁多,成本较高、信息化水平低,流通主体经营较分散等缺陷,阻碍了甘肃省现代农业的发展。因此,将“互联网+”融入鲜活农产品的流通模式,探索甘肃省新型的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06.016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重点就是要解决农产品销售中的突出问题,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造农产品销售的电子商务平台,搞活农产品的流通,促进农村流通现代化,帮助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增效。自2016年中央提出“互联网+”战略后,“互联网+”开始影响到“三农”领域,“互联网+农业”、“云农业”等模式已悄然兴起。鲜活农产品的流通是农产品流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农业经济的产业结构升级、农业发展的生态化提升农产品供应链的效率产生长期影响。甘肃省作为农业大省,其传统的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在运行过程中引发了一系列的流通障碍,阻碍了甘肃省现代农业的发展。互联网的应用、电商平台的构建、信息技术的创新对鲜活农产品的流通模式提出挑战,同时也为打造科学化、信息化和高效的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提供机遇。
1 甘肃省传统鲜活农产品的流通模式
1.1 农户自营模式
农户自营模式是指农户作为鲜活农产品的生产方和供给方直接与需求方进行交易,没有任何中间商参与的流通模式。这种流通模式主要存在于交通不便,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地区。农户通过农贸市场、购货方直接上门收购的方式来销售自产的农产品,市场销售面较窄,农户掌握的信息较少,市场辐射半径较小,产销双方多是一次性交易,鲜活农产品的质量无法有效追溯。
1.2 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流通模式
产地批发市场作为连接生产者和分销渠道的重要纽带,将农户的鲜活农产品通过批发市场进行整合,实现了跨区域的鲜活农产品交易,是我国鲜活农产品的主要流通模式。产地批发商连接的生产者大多是分散的农户,销售主体繁多,鲜活农产品质量层次不齐,交易成本较高,鲜活农产品的质量无法有效控制。
1.3 农超对接模式
“农超对接”模式是指超市凭借自身在市场管理、市场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全过程参与到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中,同时为农户提供信息咨询、物流配送、产品销售、技术支持等多方面服务,将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效连接起来,成为农户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纽带,充分发挥流通带动生产的作用,促进农民增收。在甘肃省农超对接模式主要有:“生产者——农业基地——超市”、“生产者——龙头企业——超市”,以北京华联为例,为保证生鲜农产品的新鲜、美味、健康,北京华联兰州分公司建立生鲜商品基地及生鲜加工配送中心,通过与农产品龙头企业、农产品基地开发合作,确保餐桌上的食品安全。
2 传统流通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2.1 交易环节繁多,交易成本较高
从以上的三种流通模式可以看出,除农户自营模式外,其他的两种鲜活农产品的流通模式都具有较长的流通链条,从源头的生产者都最终消费者中间有若干参与主体,利益被分散在中间环节,容易导致“低买高卖”的流通困境。同时,中间众多的参与主体加大了管理与监控的难度和交易成本。农超对接的模式相对来说较为成熟,能够为生产者带来诸多效益,但是从全省范围来看,能够支撑起这一模式顺利运营的超市却较少。
2.2 流通主体的经营较分散
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流通模式为例,产地批发市场作为整个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上的核心,将上游较为分散的农户和下游的分销商联系起来,能够快速实现生鲜农产品的价值。但是,其上游较为分散的农户所提供的鲜活农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仅仅是产品的单纯传递,并没有实现功能上的整合升级,生鲜农產品在下游的购买和消费过程中一旦出现产品质量问题,没法建立动态的质量追溯体系;同时,鲜活农产品的物流配送模式大多为自营配送模式,专业化程度不高,运输与配送过程中鲜活农产品的价值减损较为严重。
2.3 信息化水平较低,信息不对称
信息在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之间及时、准确、顺畅的传递是保证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保证。从甘肃省生鲜农产品的流通模式可以看出,流通主体的规模较小,且较为分散,对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处理的能力较低,没有形成环闭回路,各环节的信息难以共享。农户作为生产者不能敏锐的把握市场动态和供需状况,其生产的鲜活农产品即使质优价廉也无人问津,严重损伤了农户的积极性。中间商没有和上下游的流通主体建立共赢的合作关系,为了使自身利益最大而层层加价,使得鲜活农产品的流通受阻。因此,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来构建新型的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是甘肃省当前面临的重要议题。
3 “互联网+”背景下甘肃省新型的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设计
在分析甘肃省传统生鲜农产品流通模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建立“互联网+”鲜活农产品流通的O2O平台,采用冷链物流配送技术,引入政府监督激励机制,实现生鲜农产品生产者、电商、与第三方物流、消费者的利益,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提高鲜活农产品的抗风险能力。同时,利用 “互联网+”构建鲜活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保证生鲜农产品从源头的生产加工到流通配送等各环节的质量安全。该模式以鲜活农产品的提供者和互联网平台的搭建者作为整个流通模式的主导。
从上图的流通模式可以看出,上游的鲜活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主体可以是农户、农业生产基地、合作社等鲜活农产的生产和供应者;作为纽带的互联网平台可通过自营、专门企业运营或是政府运营为鲜活农产品的流通提供重要的信息交流平台,能够实现线上体验、订单,线下配送;终端的消费者是鲜活农产品的需求者,主要有消费这个人、学校、餐厅、从事鲜活农产品批发的商户等;物流配送模式可以是自营配送、第三方物流配送或共同配送,同时借助“互联网+”可以实现产品的逆向退换货,降低客户服务成本,提高顾客满意度;政府的监督激励机制的引入,可以通过完善相关的法律规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监管力度,实施奖惩机制,助力鲜活农产品的流通。
3.1 鲜活农产品种植基地 + 互联网平台 + 物流配送( B2C + O2O)
该模式下鲜活农产品的种植基地是鲜活农产品的提供者,规模化的经营有利于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充分利用鲜活农产品的区位优势,提高抗风险能力和产品的质量,例如定西的马铃薯,天水、庆阳的红富士、兰州百合等。互联网平台通过宣传推广让广大消费者了解本地的鲜活农产品,消费者通过线上订单、实体店体验,线下由第三方物流或自营物流完成对鲜活农产品的及时、准确的配送,并建立逆向物流退换货系统,排除消费者购货的后顾之忧。
3.2 O2O+C2B 的运营模式
O2O鲜活农产品配送模式可以实现线上与线下的完美结合,能够让消费者享受线上价格优惠的同时,享受线下的贴心便捷的服务;同时能够实现鲜活农产品的集中配送,降低配送成本。但是随着消费者需求多样性、差异性和对配送的个性化要求,单纯的O2O模式难以满足个性化发展的要求,通过与C2B 模式的结合,个性化定制化,满足消费者多样性需求。
O2O能够实现鲜活农产品的集中配送,消费者完成网上支付后可以到实体店自提产品,能够零距离的体验产品的质量,对商家的营销效果进行直观的统计和追踪评价,同时也避免了线下消费者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价格蒙蔽”。C2B的模式以消费者为中心,通过订单化的方式,实现定制化的预售模式,整合了产地资源,创新了流通模式,为鲜活农产品的销售创造良好的口碑效应;在定价方面,生产者一方可以在前期实现与终端消费者的沟通,充分掌握消费者的需求,使得鲜活农产品的定价更合理,C2B模式与O2O的流通模式兼收并蓄,优势互补,创造了良好的口碑效应;同时O2O+C2B的模式通过互联网平台获得了消费者需求、体验、定价、线下服务等多方位的信息,及生产经营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4 結语
本文以甘肃省鲜活农产品的流通模式为研究对象,为保证生鲜果蔬从生产到流通的各个环节的质量安全及价格稳定,构建了一个“互联网+ ”鲜活农产品的新型流通模式,并提出了“鲜活农产品种植基地 + 互联网平台 + 物流配送( B2C + O2O)”与O2O+C2B 的鲜活农产品流通运营模式,以增强甘肃省鲜活农产品的流通效率,为打造科学化、信息化和高效的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陈红.“互联网+”背景下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研究[D].石家庄:河北经贸大学,2018:11.
[2]于文玲.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供应链发展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7,(3).
[3]薛建强.中国农产品流通模式比较与选择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4:32-37.
[4]仝好林.基于互联网+的生鲜果蔬供应链模式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