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财政厅副巡视员 贾明建
领导干部素质是领导干部领导力和执政力的基础和根本,也是关系到党的改革开放大业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然而,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从政治素质、能力素质、知识业务素质等一般意义或具体素质的角度思考和研究领导干部的素质提升问题,而忽略了从根本上或本质上研究领导干部的素质提升问题,致使在领导干部素质提升问题上出现了“治标不治本”、“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为此,我们认为,必须改革单一的、教条的领导干部素质提升传统思维模式,以创新性思维,着力从提高领导干部的科学理念、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高度,加大对领导干部更高层面、更深层次的素质培养,从根本上推进领导干部素质提升,全力打造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
科学理念一般是指人们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经过深度思考形成的,对做人做事所持有的信条和态度。科学理念具有着客观性、普遍性和指导性。科学理念决定着行为方式、关系着行为结果。对领导干部来说,应该说,科学理念涵盖了更丰富、更广阔的内涵,既包括最高层面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包括具体层面的为人处事的正确态度。所以说,它是领导干部的立身之本,是领导干部领导力和执政力之“基”,是领导干部素质之“魂”。
那么,怎样提升领导干部这一根本素质呢?我们认为,关键是要加强领导干部素质教育和读书学习。前者侧重外因,后者侧重内因。一是就素质教育来说,素质教育是基本培养模式,它主要以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需求为着眼点,以提高其基本素质为宗旨。加强领导干部素质教育,就是要突出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全方位培养他们待人、待事、待物的科学态度。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领导干部的根本素质教育。这与通常素质教育中的“内在素质教育”是一个道理。这个问题解决了,领导干部就有了“立身之本”。二是就读书学习来说,领导干部科学理念和根本素质的养成,离不开读书学习。读书学习是提高领导干部根本素质的必由之路。领导干部只有把读书学习作为一个终极目标,积极主动地、科学有序地坚持长期的刻苦学习,才能真正从根本上提升自身素质,建构科学理念。这里,既是“积极主动地”,就不能只是“消极应对”或“填鸭式学习”;既是“科学有序地”,就不能一昧“盲目瞎学”;既是“长期的”,就不能求“毕其功于一役”。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领导干部既没有认识到科学理念在素质提升中的重要性,也没有把读书学习和思考视为人生不可或缺的“必修课”,致使自己知识“老化”、思想“僵化”、能力“退化”。更有甚者,“与新社会群众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近几年我们国内发生的一些“群体性事件”,究其原因,一定程度上就是一些领导干部不重视读书学习、不重视根本素质提升所造成的。
提升领导干部的根本素质,理论学习与理论思考尤为重要。列宁曾讲过一句名言,政治上有修为的人是不会贪腐的。所谓“政治上有修为”,指的就是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理想抱负、道德情操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领导干部的根本素质。毛泽东一生都非常重视党的理论建设和干部的理论学习。在他看来,从担负主要领导责任的观点上说,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列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所以,他认为对于领导干部来说,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是“必读”之书,要“活到老,学到老”。在改革发展攻坚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更加重视领导干部的理论学习。他认为,领导干部“一刻也离不开理论学习”。他多次提醒领导干部,一定要克服市场经济条件下心浮气躁、轻视理论的倾向,带头学好和用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且要“学深一些、学透一些”,切实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他还精辟地提出了领导干部理论学习的“三种境界”:一是要有“望尽天涯路”那样志存高远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西楼”的寂寞;二是要有“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劲头,刻苦钻研,百折不挠,即使“人憔悴”也心甘情愿;三是要学用结合,学有所悟,用有所得,要在“众里寻他千百度”后,在“灯火阑珊处”领悟真谛。这就为领导干部加强理论学习、树立科学理念、提升根本素质指明了科学路径。
当然,领导干部科学理念的建构、根本素质的提升,离不开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因为,实践作为人们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在人类社会中具有着基础的和根本的地位。实践的本质特性,构成了人类生活的基本方式。所以,领导干部也只有真正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实践观,学会运用实践思维来研究科学理念、提升根本素质,才能使科学理念建立在活生生的改革发展实践基础之上,才能使科学理念在改革发展实践中赋予更强的生命力,也才能使科学理念更好地应用于指导改革发展、深化全面改革的伟大实践,这正是领导干部建构科学理念、提升根本素质之目的。
科学思维主要是指真理在认识的统一过程中,对各种科学思维方法的有机整合。一般说来,科学思维外化为科学的思维方式,通过人们对事物的科学反映、科学思考、科学认识得以体现。就领导干部素质层面讲,科学思维及其科学思维方式是指领导干部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对事物发展过程中诸多矛盾和问题的科学探索、科学实践和科学研究。求实求真性、能动创造性、辩证系统性及历史时代性等是其鲜明特征。这种科学思维及科学思维方式要求领导干部,必须用客观的、发展的、变化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认识问题,用全面的、辩证的、系统的方法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要善于探寻规律、研究规律、发现规律,用科学理论和认识探索实践、指导工作、促进发展。领导干部的思维及其方式科学与否,直接决定着领导干部的生存方式、工作方式和行为方式,影响着领导干部对事物的认识、分析和判断,决定着领导干部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最终结果。毛泽东曾指出,马克思主义最基础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东西没有学通,我们就没有共同的语言,没有共同的方法,扯了许多皮,还扯不清楚。有了辩证唯物论的思想,就省得许多事,也少犯许多错误”。这里,所谓“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方法”、“辩证唯物论的思想”,说到底,讲的都是科学思维及方式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指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我们认为,这个“看家本领”,既是领导干部形成科学思维及其科学思维方式的“基础”,也是领导干部必须普遍掌握的工作制胜的“法宝”。现在许多领导干部总是感到缺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思维高度,缺乏“登高望远,极目楚天舒”的思维广度,缺乏“落叶知秋,见木知林”的思维深度,这从根本上讲,就是因为缺乏科学思维及其科学思维方式所造成的。
当前,要提高领导干部的科学思维及其科学思维方式,关键是要“突出”提升“三种思维及其思维方式”,即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及其思维方式。首先,战略思维是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思维。它要求领导干部必须用全面的、根本的、长远的观点研究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必须善于统揽全局、兼顾各方、协调发展,必须科学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古人曰:“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讲得就是这个道理。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分析国际国内政治形势时,多次谈到“大势论”。他说,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领导干部只有“善于观大势、谋大事”,真正做到“因事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才能够“把握工作主动权,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推动事业顺利发展”。这里,“势”即局势、趋向。“大势论”蕴含了建构领导干部科学思维及其科学思维方式的丰富思想,也对领导干部提高战略思维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是说,领导干部只有善于研究和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整个局势及发展趋向,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才能把握“底线思维”、“未雨绸缪”,也才能牢牢掌握事物发展的主动权、制高权,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创新思维是开拓新领域、形成新成果的思维,是对原有思维的实质性超越。它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具有打破陈规、勇于开拓的精神,善于探求解决事物发展难题和复杂矛盾的科学方式方法。我们常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创新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民族。对领导干部来说,没有创新思维的干部,也只能是难以担当、难成大事的干部,这样的干部是没有前途可言的。当然,领导干部学会创新思维也要有一个长期的形成过程。这是因为,一方面,创新本身就具有着一定的时间性、持续性,需要有一个过程;另一方面,我国特有的“大一统”儒学文化传统和历史思维惯性,以及长期的计划经济模式对人们思维和认识的影响,也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领导干部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因此,要使领导干部学会创新思维,首先必须使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创新”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提升干部素质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解放思想,使思想观念冲破传统思维和主观偏见的禁锢与束缚,不断激发改革创新热情;同时,要使领导干部积极置身于攻坚破冰期的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过程中,以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直面问题、解决矛盾、开拓创新。
再次,辩证思维是一种立足客观事物的辩证性而展开的科学思维。它要求领导干部必须研究矛盾、抓住关键、找准重点,善于洞察事物发展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辩证思维能力,就是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这就科学揭示了辩证思维的丰富内涵。概括地说,它包含了“三个层面”的思想。其中,第一个层面,讲“矛盾问题”,坚持了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第二个层面,讲“关键和重点问题”,坚持了唯物辩证法的“重点论”;第三个层面,讲“二者统一问题”,坚持了唯物辩证法“两点论”和“重点论”的有机统一。我们认为,当前,领导干部要学会辩证思维,就必须做到既要承认矛盾又要抓住重点,既要善于把握全局又要善于找准重点,既要强调全面推进又要强调重点突破。只有这样,才能使事物的两个方面达到有机的结合和统一,也才能展现领导干部的辩证思维能力和科学解决矛盾、处理问题的领导水平。
这里,我们强调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三大思维及其方式”,并不是意味着可以忽视其他科学理论思维。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提高干部科学思维能力时,还谈到历史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多种理论思维。这些理论思维无疑都是领导干部应该掌握的,这一点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科学方法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所遵循或运用的、符合一般科学原则的各种手段和全部正确方法。就领导干部素质层面讲,科学方法主要指具有最普遍方法论意义的哲学方法。这个哲学方法最核心的应该是“统筹兼顾”的方法。因为统筹兼顾从理论上分析,包含了“四个方面”的内涵:一是总揽全局,统筹规划;二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三是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四是兼顾各方,综合平衡。这显然是唯物辩证法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它不仅坚持了唯物辩证法全面看问题的观点,坚持了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联系的观点,而且坚持了唯物辩证法“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尤其是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个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所以说,统筹兼顾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中最基本、最核心的科学方法,也是领导干部提升素质必须掌握的具有最普遍性意义的科学方法。
在党的历史上,我们党的领导人都非常重视统筹兼顾这个科学方法。早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毛泽东就提出:“我们的方法是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统筹兼顾,各得其所”;我们做计划、办事情、想问题,“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提出:“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必须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来调节各种利益的相互关系”。在改革开放发展过程中,胡锦涛进一步阐发了统筹兼顾的思想,把统筹兼顾明确定位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强调既要总览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正是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从改革发展新时期的新情况新要求出发,多次强调: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统筹兼顾,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要把握大局、审时度势、统筹兼顾、科学实施,坚定不移朝着全面深化改革目标前进。这就充分揭示了统筹兼顾这一根本方法在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科学发展、提升干部素质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当前,要提升领导干部掌握统筹兼顾科学方法的能力和水平,首先,必须使领导干部科学认知统筹兼顾这一根本方法,进一步增强“行动之自觉”。科学运用统筹兼顾根本方法,科学认知是前提、是条件。只有从哲学方法论的高度,科学把握统筹兼顾的内涵及本质,把握统筹兼顾在提升领导干部素质中的重要作用,才能进一步增强对统筹兼顾根本方法的全面认识,也才能提高科学运用统筹兼顾根本方法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其次,要使领导干部学会科学运用统筹兼顾这一根本方法,进一步提高“行动之实效”。“一个行动比一打纲领还重要”。领导干部掌握统筹兼顾根本方法,“旨”在应用,“重”在践行。只有把统筹兼顾根本方法自觉运用到经济社会改革发展和具体工作实践中去,从思想方法、发展思路、工作方法等方面加以科学运用,才能使统筹兼顾根本方法展现出科学的光芒,也才能使领导干部的根本素质得到充分的体现。我们常说,领导干部要学会“十个手指弹钢琴”、“两条腿走路”,要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就是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在具体工作中的灵活运用。应该说,只有真正把这一科学方法用好、用活了,我们的领导干部才能说提升了素质、增强了能力,其领导力和执政力也才会得到真正的提高。
总之,以创新性思维提升领导干部素质,就是要抓住科学理念这个“魂”,科学思维这个“核”,科学方法这个“本”,真正使领导干部从“具体素质”的提高上升到更高层面的“根本素质”的提高,并通过长期的、积极的、主动的努力,逐步成为成熟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实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