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沙诺库一带地质特征及成矿远景分析

2019-02-19 15:30付立春
四川水泥 2019年3期
关键词:凝灰岩北东白垩

付立春 苏 宇

(黑龙江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研究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1 地质背景

研究区地处西伯利亚古陆东南侧,额尔古纳地块区外缘,内蒙~兴安地槽褶皱系北段,兴隆冒地槽西段,伊勒呼里山隆起带与大兴安岭火山岩带的衔接部位。地壳发展经历了早加里东期、海西期、燕山期等数次大的构造运动,陆壳多次裂解沉陷、褶皱迴返、上升剥蚀等复杂的演化过程;特别是中生代中期卷入了滨太平洋陆缘活动中,再次发生强烈构造~岩浆活动,并受其作用的影响,区域上形成了NEE(近EW)向展布的伊勒呼里山隆起带。

2 研究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

研究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中生界上侏罗统白音高老组(J3b),其次为下白垩统龙江组(K1l)、光华组(K1gn)及第四纪(Q4)。中生界上侏罗统白音高老组(J3b)大面积出露,主要为碎屑熔岩、流纹岩、英安岩及中酸性火山碎屑岩;下白垩统龙江组(K1l)岩性主要为:安山岩、玄武安山岩、凝灰角砾岩;下白垩统光华组(K1gn)主要岩性为:酸性凝灰岩、熔凝灰岩、流纹英安岩、凝灰角砾岩;第四纪(Q4):现代河床及河漫滩堆积。

2.2 侵入岩

研究区侵入岩为燕山晚期侵入岩,岩石类型为:钾长花岗岩(χγ52)、花岗闪长斑岩(γδπ52)等。脉岩主要为:角闪辉长岩(δμ23)和纯杆岩(δ23)。

2.3 构造

研究区属天山-兴蒙造山系,印支运动前属大兴安岭弧盆系的额尔古纳岛弧环宇-新林弧间扩张盆地,印支期以来属大兴安岭火山活动带新林火山活动亚带。区域上地质构造演化历史可以概括为古元古代西伯利亚板块南缘裂谷—新元古代额尔古纳地块陆缘增生—早加里东期碰撞造山—早华力西期大陆裂解—中华里西期碰撞造山—晚华里西期造山后伸展—晚燕山期盆岭构造—喜山期板内差异性升降6个阶段。

研究区构造以断裂为主,走向有东西向、北东向、北北东向、北西向。

2.4 地球物理特征

岩石磁性特征

①上侏罗统白音高老组的中酸性熔岩,并呈中心式喷发。该地层在航磁平剖面图上反映磁场较强,正负相伴出现。

②早白垩世光华期火山碎屑岩、钾质流纹岩及白垩纪甘河期安山粗安岩、石英粗安岩,大部分以次火山相出现。上侏罗统白音高老期的酸性火山岩。航磁平剖面图上异常曲线呈带状东西向分布。正磁场300γ间变化。

③古生代地层:分别由下中奥陶统变砂岩夹大理岩段、石英砂岩段、变酸性岩段组成,呈东西向展布。按岩性段组合,可确认高歌-645高地向斜和红旗村—红林林场北背斜核部,分别被华力西期基性岩侵入,翼部分别被华力西期花岗闪长岩和钾长花岗岩侵入。其中红旗村—红林林场背斜的轴部的纵裂隙则成为中生代火山岩喷溢的火山通道。

2.5 磁场特征

航磁异常主要特征是:全区磁场整体变化范围不大,磁场值大部分在-200nT~1000nT之间波动。局部分布有杂乱磁场区。

南部为较为杂乱的正磁场区,等值线较为稀疏,磁场波动范围在200~550nT。

西南部正负磁场相间,负磁场值-200nT~0nT,面积不大,镶嵌在正磁场区内;正磁场值变化范围较小,等值线较为平稳。

中部以及东南部为北西向展布的串珠状正磁场区,磁场值高达1000nT以上。区内有两处北西向的高磁异常区,编号分别M-1和M-2。

北部以杂乱的正磁场区为主,局部偶尔出现负磁场,多与正磁场相伴。其中西北部磁场值在-100~1000nT之间,多呈锯齿状跳动,推测由浅部磁性体引起。东北部磁场值多在200~1000nT之间,有一北东向的磁场异常区,编号为M-3。

2.6 地球化学特征

研究区土壤测量发现8处组合异常,编号为Ht-1—Ht-8,其中较好的异常有4处,分别为HT-2异常、HT-3异常、HT-6异常、HT-8异常。

Ht-2号异常位于研究区北西部边缘,尚未封床,不规则状,走向北东,面积为 1.8km2。其元素组合为 Au、Zn、Pb、Cu、Ag、Mo、As、Sb,各元素异常峰值为 Au 62.74×10-9,Zn 351.66×10-6,Pb 205.64×10-6,Cu 62.74×10-6,Ag 3.684×10-6,Mo 6.45×10-6,As 34.29×10-6,Sb1.76×10-6。

Ht-3号异常位于测区中部,形态不规则,走向为北东向,面积约为2.68km2。其元素组合为Au、Pb、Zn、Ag、Mo、Cu、As各元素异常峰值为Au 173.48×10-9,Zn 339.37×10-6,Pb 120.35×10-6,Cu 74.77×10-6,Mo 10.73×10-6,Ag 2.981×10-6,As 26.21×10-6。该异常主要分布于测区的中部,异常表现为 Au、Zn、Pb、Cu、Mo、Ag、As组合异常,异常区的岩性为早白垩光华组(K1gh),岩性特点为:酸性凝灰岩、熔凝灰岩、流纹英安岩、凝灰角砾岩。

Ht-6号异常位于测区中南部,该异常是以Au为主的条带状异常走向近北西,异常中部未封闭,面积为0.2km2。其元素组合为Au、Pb、Ag、Mo、As,各元素异常峰值为 Au 107.16×10-9,Pb 194.83×10-6,Ag 6.00×10-6,Mo 4.87×10-6,As 14.784×10-6。

Ht-8号异常位于测区西南部,南北部均未封闭,不规则状,走向近北东,面积为0.6km2。其元素组合为Au、Ag、Mo、Pb、Zn,各元素异常峰值为Au 597.17×10-9,Ag 5.00×10-6,Mo 18.85×10-6,Pb 224.60×10-6,Zn 204.79×10-6。

2.7 蚀变特征

研究区内与蚀变有关的岩石主要为燕山期晚期的花岗闪长岩,岩石普遍硅化较强,硅化多呈团块状,偶见石英小细脉,脉宽1—3mm,延长不超多0.5。硅化并且伴有褐铁矿化,局部见有星点状、团块状的黄铁矿化。

3 研究区成矿地质条件及远景分析

依据成矿地质条件和控矿因素等将区内矿产分布归于新林Cu、Mo、Pb、Zn、Au、Ag成矿亚带,该成矿亚带主要受韧性剪切带控制,同时受控于北东向的塔河断裂。矿产主要分布于塔河两侧,东西向、北东向、北西向断裂主要控制热液型Cu、Pb、Zn、Ag、Mo等多金属矿化,火山期后热液作用及脉岩的形成对Au、Ag、Pb、Zn、Cu、Mo等成矿元素的活化、迁移、富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时间上的分布演化规律,依据构造发展的阶段性、岩浆演化的多期性及其相应成矿作用特点结合区内的成矿地质条件,区内划分了三个成矿期,新元古代—早寒武世成矿期、早白垩世成矿期、第四纪成矿期。其中早白垩世成矿区成矿作用以火山作用,潜火山作用、火山期后热液作用为其成矿特点。其次有早白垩世侵入岩成矿作用。该期光华期火山喷发以中心式喷发为主,形成中酸性—酸性熔岩—火山碎屑岩建造,流纹质火山熔岩上侵或喷溢至地表迅速冷凝形成以珍珠岩为主的非金属矿。在中酸性凝灰角砾岩、角砾凝灰岩中强蚀变和Pb、Zn、Ag、Au、Cu矿化。

猜你喜欢
凝灰岩北东白垩
微量元素在鹤岗盆地早白垩世沉积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凝灰岩中微量元素的指标检测
云贵高原水敏凝灰岩在盐溶液中的稳定性
贵州贞丰县皂凡山矿凝灰岩分解机理研究
凝灰岩在某高速公路水稳基层中性能试验研究
河北省寿王坟银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罗平金鸡峰丛“种”在油菜花田间的群山
治白垩病良方
Flashback phenomenon and residual neurological deficits after the use of "bath salt" 3, 4-methylenedioxypyrovalerone
湖北省宜昌地质勘探大队新提交一特大型磷矿床